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項羽分封時諸侯都沒有表示這很不公平 諸侯們最後爲什麼都聯合起來反叛他

項羽分封時諸侯都沒有表示這很不公平 諸侯們最後爲什麼都聯合起來反叛他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4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諸侯爲什麼背叛項羽,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項羽分封時諸侯都沒有表示這很不公平 諸侯們最後爲什麼都聯合起來反叛他

說簡單點就是站位問題,楚漢相爭時,各諸侯無力也無心去和項羽爭奪天下,只有劉邦要做這個出頭鳥,

那究竟是站隊劉邦,還是站隊項羽,各個諸侯都是有自己的考量的。這並不關乎所謂的公平,你也很難說要求政治公平。

乃分天下,立諸將爲侯王。項王、范增疑沛公之有天下,業已講解,又惡負約,恐諸侯叛之,乃陰謀曰:“巴、蜀道險,秦之遷人皆居蜀。”乃曰:“巴、蜀亦關中地也。”故立沛公爲漢王,王巴、蜀、漢中,都南鄭。而三分關中……項王自立爲西楚霸王,王九郡,都彭城——《史記·項羽本紀》

從歷史資料記載來看,秦朝滅亡以後,項羽以諸侯盟主的身份分封了六國的後代,以及一些新的諸侯王。在分封的過程中肯定是有暗箱操作的,譬如爲了限制劉邦,把他分到地理位置不算優越的巴蜀之地,其它諸侯被分封以後也沒有表示反對。

可見在分封時,各個諸侯都沒有表示項羽的這種分封很不公平,就連劉邦也只能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黯然前往巴蜀之地當自己的漢王,那項羽是什麼時候開始失去人心,導致各個諸侯聯合起來反叛他呢?

項羽分封時諸侯都沒有表示這很不公平 諸侯們最後爲什麼都聯合起來反叛他 第2張

殺義帝,並諸侯

項羽之所以會激起諸侯們的反感,並不是因爲分封土地引起的利益糾紛。第一次分封實際上是很成功的,但是各個諸侯都沒有表示反對,分封完成以後大家就去了各自的封地。

漢之元年四月,諸侯罷戲下,各就國——《史記·項羽本紀》

但是在分封以後他做了一件很不得人心的事情,那就是殺了義帝,由此導致羣臣對他產生了逆反心理。

乃使使徙義帝長沙郴縣。趣義帝行,其羣臣稍稍背叛之,乃陰令衡山、臨江王擊殺之江中——《史記·項羽本紀》

除了殺義帝,項羽也開始野心膨脹,找各種藉口吞併諸侯們的領地,他先是找藉口說韓王沒有軍功,所以把對方囚禁起來,後來又將其殺了。

韓王成無軍功,項王不使之國,與俱至彭城,廢以爲侯,已又殺之——《史記·項羽本紀》

項羽分封時諸侯都沒有表示這很不公平 諸侯們最後爲什麼都聯合起來反叛他 第3張

除此以外項羽還喜歡干預諸侯國內部的事情,他把齊王田市改封爲膠東王,把田市的部下田都扶持爲齊王,把前齊王田建的孫子田安封爲濟北王。

而同樣是齊國田氏宗族的田榮由於沒有得到項羽的分封,心中十分怨恨項羽。

此外趙國將領陳餘也因爲沒有幫助過項羽而沒有被分封,所以這兩人都很怨恨項羽,因此在齊國和趙國內部反叛,掀起了分封以後第一波反抗項羽的戰爭。田榮殺死田市和濟北王田安,自立爲齊王。

田榮以負項梁不肯出兵助楚、趙攻秦,故不得王;趙將陳餘亦失職,不得王:二人俱怨項王——《史記·田儋列傳》

在這件事上項羽還挺冤枉的,畢竟這兩個人都沒有什麼軍功,不難怪人家項羽不分封。總之說一千道一萬,彼時反抗項羽統治的浪潮就以這件事爲契機而變得風雲涌動。這個時候的劉邦也沒有閒着,開始用反間計離間項羽。

趙國將領陳餘在齊王田榮的幫助下擊敗趙王張耳,迎立故趙王歇爲趙王,自己則被封爲代王。張耳失敗後就逃到了劉邦那裏得到了庇護,項羽後來知道田榮造反以後很生氣,又聽說劉邦收容了張耳,而且有東進的意圖。

項羽分封時諸侯都沒有表示這很不公平 諸侯們最後爲什麼都聯合起來反叛他 第4張

因此要出兵攻打劉邦,張良見此情景連忙寫了一封信告訴項羽:

漢王失職,欲得關中,如約即止,不敢東——《史記·項羽本紀》

又說:

漢王燒絕棧道,無還心矣——《史記·留侯世家》

這就是所謂的明燒棧道了,此外張良還挑撥項羽和各諸侯的關係說:齊欲與趙並滅楚。

因此項羽被劉邦所迷惑,認爲劉邦只想當他的漢王,並沒有真的打算要東進。因此一門心思的去對付田榮之弟田橫和趙國陳餘,這就算是諸侯開始反抗項羽的一個楔子了。挑起人主要是田榮和陳餘這兩個人,因爲他們覺得自己沒有得到分封。

但實際上兩人既然對項羽無功,那麼項羽自然不會分封他們了。而劉邦又在背後煽風點火,時刻想要東進中原,因此拉開了對抗項羽的大幕。

項羽分封時諸侯都沒有表示這很不公平 諸侯們最後爲什麼都聯合起來反叛他 第5張

劉邦崛起,諸侯面臨的站位問題

劉邦通過明燒棧道麻痹項羽的方式把他的注意力放在了東面戰場上,背地裏卻在緊鑼密鼓的集結軍隊,這就是所謂的暗度陳倉了。一舉擊敗了分封在三秦之地的雍王章邯、塞王司馬欣和翟王董翳,當時項羽正在攻打齊王田榮,加上張良的遊說,讓項羽認爲劉邦只是想得到關中,所以就沒有做進一步的行動。

後來劉邦認爲時機成熟以後,就出兵攻打項羽,劉邦當時實際上是沒有號召力,他所謂的諸侯盟軍實際上都並不是心甘情願跟着他去打項羽,而是因爲被劉邦打敗了,只能無奈硬着頭皮上。

彼時劉邦的陣容有:塞(司馬欣)、翟(董翳)、魏(魏豹)、趙(趙歇)、代(陳餘)、齊(田榮、田廣)、閩越(無諸)、建成侯(彭越)

項羽的陣容有:雍(章邯)、燕(韓廣)、九江(英布)、臨江(共尉)、衡山(吳芮)

其中的彭越比較特殊,他也是在分封時沒有得到分封,所以才依附了劉邦。而其他諸侯基本上都是被劉邦擊敗收編的,只有趙王、代王、齊王因爲正在和項羽打仗,那肯定是依附在劉邦這一面。

項羽分封時諸侯都沒有表示這很不公平 諸侯們最後爲什麼都聯合起來反叛他 第6張

當時劉邦組成的這支諸侯聯軍一共有56萬之多,靠着這支軍隊劉邦打了一場大勝仗“彭城之戰”。但劉邦當時佔了一個大便宜,因爲項羽的主力正在攻打齊國,所以才讓劉邦搞了一個大偷襲。

但項羽也是一號戰爭狂人,聽說彭城被劉邦偷襲了,簡直是怒髮衝冠。帶着三萬的輕騎就往回趕,一舉擊潰了劉邦的諸侯聯軍,打的劉邦是潰不成軍,連妻子家人都被俘虜了,爲了逃命途中還數次把一雙兒女踹下馬車。

春,漢王部五諸侯兵,凡五十六萬人,東伐楚。項王聞之,即令諸將擊齊,而自以精兵三萬人南從魯出胡陵。四月,漢皆已入彭城,收其貨寶美人,日置酒高會。項王乃西從蕭,晨擊漢軍而東,至彭城,日中,大破漢軍——《史記·項羽本紀》

劉邦這一敗,諸侯聯盟也就頓時土崩瓦解,劉邦又成了一個孤家寡人。那些原來支持劉邦的諸侯乾淨又跑去請求項羽原諒,重新依附了項羽。

漢王之敗彭城,諸侯皆復與楚而背漢——《史記·項羽本紀》

項羽分封時諸侯都沒有表示這很不公平 諸侯們最後爲什麼都聯合起來反叛他 第7張

可見,除了當時的趙國、齊國是因爲分封問題導致叛亂,其它諸侯基本上都是被迫選擇站隊問題,誰打贏了就站在誰那一邊。所以這些諸侯並不是鐵了心要反對項羽,僅僅只是一個站隊問題。

像劉邦失敗以後,他們馬上又站到了項羽那一邊。可見當時的主要衝突還是劉邦和項羽之間,不過當時也有一個例外,那就是彭越在劉邦失敗後依然還是站在劉邦這一面。另一方面劉邦也在不斷的清理各個諸侯。

他擊敗章邯、並策反了英布,擊殺了魏王豹和趙王陳餘,不斷的擴大自己的地盤,所以當後期時諸侯其實已經越來越少。像齊國原本是劉邦的盟友,但劉邦依然派遣韓信去攻打齊國,間接把齊王推到項羽那邊。

但齊楚聯軍被韓信擊敗,齊國的領土因此被併入了漢地。當時項羽還損失了一員大將龍且,隨着劉邦的優勢越來越明顯,項羽也不得不和劉邦議和,以鴻溝爲界,兩人平分天下。

項羽分封時諸侯都沒有表示這很不公平 諸侯們最後爲什麼都聯合起來反叛他 第8張

項羽恐,乃與漢王約,中分天下,割鴻溝而西者爲漢,鴻溝而東者爲楚。項王歸漢王父母妻子,軍中皆呼萬歲,乃歸而別去——《史記·高祖本紀》

但在張良、陳平的建議下,短暫合議之後劉邦繼續發動對項羽的戰爭,直至將其擊敗。實際上從頭至尾我們都可以看到,那些諸侯反叛項羽的背後都有劉邦的影子,而且到了楚漢相爭的後期,也基本上沒有什麼諸侯了。

老的諸侯都被消滅殆盡,新的諸侯都是劉邦重新扶持起來的,譬如他冊封的異性七王。所以說天下諸侯羣起反對項羽其實是不準確的,那些諸侯不過是誰打贏了,就跟着誰走,但卻沒有料到在楚漢相爭中自己的勢力逐漸被消磨殆盡。

而這些諸侯的站位選擇,實際上體現的是劉邦和項羽博弈的結果。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