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詩詞名句 > 杜甫創作的《飲中八仙歌》中是如何描寫長安著名酒鬼們的?

杜甫創作的《飲中八仙歌》中是如何描寫長安著名酒鬼們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9.2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衆所周知大才子杜甫曾經借民間典故和他自己的想法,刻畫出了八個長安著名“酒鬼”形象,那就是大名鼎鼎的《飲中八仙歌》。那麼他是如何描寫長安著名酒鬼們的呢?

一、《飲中八仙歌》賞析

《飲中八仙歌》——唐·杜甫

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陽三鬥始朝天,道逢麴車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興費萬錢,飲如長鯨吸百川,銜杯樂聖稱避賢。

宗之瀟灑美少年,舉觴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樹臨風前。

蘇晉長齋繡佛前,醉中往往愛逃禪。

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張旭三杯草聖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談雄辯驚四筵。

杜甫創作的《飲中八仙歌》中是如何描寫長安著名酒鬼們的?

白話翻譯:

賀知章喝醉酒的時候,騎馬就像是在乘船一樣,搖搖晃晃的。眼花摔到了井底,他的酒都不會醒,居然就在井底睡着了!

汝陽王李璡的酒癮也很大,皇帝召他進宮,他都要先喝上三斗酒再去。路上遇到了裝酒麴子的車,馬上就流口水了,還打算把自己的封地遷到酒泉。

宰相李適之每天喝酒要費一萬錢,他的酒量很好,喝起來像鯨魚吞吐百川之水。自稱只喜歡喝“清酒”,不愛喝“濁酒”。

崔宗之是一個風流倜儻、英俊瀟灑的美少年,他喝酒的時候經常高舉着酒杯,用白眼仰望青天。

蘇晉一面信佛吃着長齋,一面又去當酒鬼,大吃大喝。而且他還經常藉着醉酒的機會,逃避坐禪。

李白喝一斗酒就能寫百篇詩,喝高了就睡在長安的酒家裏面,皇帝派人來叫他,他都不肯上船。

草聖張旭也是喝醉的時候,寫出了狂草。他酒後經常不拘小節,在公卿面前脫下帽子,揮毫疾書,落筆如雲煙。

長安布衣焦燧是一個“酒仙”,你別看他平時其貌不揚,酒過五斗,他的神情馬上就變得不一樣了。醉酒後的他,喜歡高談闊論,經常滔滔不絕,語驚四座。

從如今的視角來看,杜甫筆下這八個“酒鬼”中,名氣最響的要數李白、賀知章和張旭。他們三人當中,李白和賀知章都是唐朝著名詩人,張旭也是當時乃至後世最有名的書法家之一。

餘下的五個,有一個是李唐王室的成員,即汝陽王李璡。還有一個是當過宰相的李適之,而他其實也是李唐宗室成員。

崔宗之、蘇晉是當時的名士,這二人都出過仕,雖然官不大,但是人品出衆,行爲獨特。最後一個焦燧則是徹底的“布衣”,除了好酒,就沒有別的光榮事蹟了。

杜甫寫《飲中八仙歌》,把天寶年間達官、顯貴、名士和平民這幾類人的“醉像”和各自的習性刻畫得淋漓盡致,到底是想說明一個什麼問題呢?

我們先看杜甫筆下的賀知章,賀知章比杜甫大了五十三歲。杜甫於公元746年西入長安,賀知章在公元744年已經去世,所以杜甫根本不可能看到過賀知章酒醉後的狀態

杜甫創作的《飲中八仙歌》中是如何描寫長安著名酒鬼們的? 第2張

王嗣奭在《杜臆》裏面提出,杜甫對賀知章的描寫,完全是基於“阮咸嘗醉,騎馬傾欹”的傳說。阮咸是竹林七賢之一,所以事實上杜甫是按照竹林七賢的形象來描寫賀知章的。

至於李白和張旭,杜甫曾經與李白交遊過,而他也有可能與張旭見過面。杜甫在描寫這三位名人的時候,刻意突出了他們的狂傲個性,這一點也與竹林七賢很相似。

李璡、李適之,一個是李唐王室,一個是宰相。表面上看,他們醉後都顯得有些狂妄,一個想着要遷移封地,一個一天就要花一萬錢。不過在放縱飲酒的背後,他們各有自己的苦衷。

詩中的崔宗之是一位俊美的少年,所以他飲酒的時候並不會有什麼誇張的舉止。只是負手而立,白眼向天,擺出一種睥睨天下的氣勢。

蘇晉與崔宗之相反,他看上去是一個大隱於市的人。表面上常年吃齋唸佛,然而他酒癮也很大,經常醉後逃避枯燥的坐禪。比起前面五人,蘇晉與崔宗之酒後的行爲相對收斂了許多。

最後一個“酒鬼”則是布衣焦燧,你別看他平時毫不起眼,但是隻要讓他喝上五斗,他馬上就來精神了。

焦燧醉酒和前面的達官、顯貴、名士都不一樣,人家都是心中有不平之事才借酒澆愁。喝醉的時候,往往是人內心釋放痛苦的時候,焦燧可不是這樣。

焦燧喝醉的時候,可能是他一輩子口才最好,精神最爽,最威風的時候。至於當時的他,究竟是不是在發泄着什麼不滿呢,對於這種小人物的事,一般人就不太關心了。

二、杜甫爲什麼要寫這八個“酒鬼”

這八個“酒鬼”和他們代表着達官、顯貴、名士和平民的“醉中百態”,都是杜甫在詩中想要發泄的情緒。原來,杜甫在天寶五年(公元746年)進入長安後,想當官一直不得法門。

過去杜甫曾經參加過兩次科考,都因爲這樣或者那樣的原因失敗了。爲了實現自己“致君堯舜上”的政治理想,杜甫不得不去找高官遞帖子,去給皇帝“獻賦”,期望得到一官半職。

因爲這個原因,杜甫甚至去找過寧親公主駙馬和鮮于通、楊國忠這樣名聲極差的人,結果並未讓他如願。

青年時代的杜甫對“朱門酒肉臭”懷着滿腔的怨憤,卻根本無處發泄。他想借酒澆愁,但是不知道爲何他並沒有這樣做。這可能是因爲他缺錢,也可能是因爲他生性比較剋制。

於是在這種情況下,杜甫的腦海中就想起了當時自己熟知的一些名人和“酒鬼”,想象當時他們借酒澆愁後的狀態。

杜甫首先想到的是賀知章,賀知章比他大了五十多歲,當他出來混的時候,人家已經是詩壇領袖了。李白後那個“謫仙”的外號,也是賀知章給起的。

這麼一位詩壇大佬,喝高了會怎麼樣呢?杜甫心想:他一定會像竹林七賢的阮咸一樣吧,騎着馬晃晃悠悠的,像坐船,最後掉到井裏都不醒。

然後杜甫根據自己的想象,把李白、張旭的典故都寫了進去,讓他們借酒裝瘋,用以體現一種布衣可以傲王侯的氣概。

同時,杜甫又設想身爲王侯、宰相的李璡、李適之,因爲政治環境的惡劣,所以只能借酒逃避現實。

崔宗之、蘇晉都是“名士”,名氣和官職都較小,好像內心也沒有那麼多憤懣,但是他們也各有不同。美少年崔宗之嘛,就算看不起全世界,也要保守自己芝蘭玉樹的儀態。

蘇晉就沒有那麼多的窮講究了,他平時信佛吃齋,喝多了也就當佛不存在了。這樣率性地活着,其實也挺好的。

最後,杜甫又想到了長安的一個布衣焦燧。他既不會寫詩,也不會當官,更沒有什麼風流儒雅的愛好。但是他一喝高了就雄辯滔滔、語驚四座,這難道不是一件很妙的事情嗎?

結語

“畫餅充飢”,“望梅止渴”。這一首《飲中八仙歌》看上去正像是青年杜甫,藉着筆墨過酒癮的作品。

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不論你是達官顯貴,將相王侯,抑或是平民百姓。因爲有不如意,所以就有人借酒澆愁。八個人四種不同的醉態,哪一種纔是你想要的呢?

賀知章和李白之流,醉酒後狂傲是狂傲,但是也改變不了自己的處境。汝陽王李璡和宰相李適之是“假醉”,知道真相的人只會覺得他們可憐。

杜甫創作的《飲中八仙歌》中是如何描寫長安著名酒鬼們的? 第3張

崔宗之、蘇晉就很好,因爲前者“白眼向青天”,說明他已經完全看不起天下所有人了。錢財沒有,老子不在乎;名利沒有;老子根本就看不上!

後者做事根本沒有個常性,想到一出是一出。上午還信着佛,下午就開始喝老酒,活得多麼瀟灑自在啊。

但是他們酒後的狀態可能也不是最好的,因爲以上所有人都把酒當成了“消愁”的工具。他們是先有不痛快,再借着酒來找痛快,不如最後一位布衣焦燧。

焦燧不喝酒的時候,看上去是無慾也無求的。一旦他喝高了,他就能發表“超越”自我的高談闊論,讓滿座皆驚。

你要說,這個人喝高了說胡話,語驚四座有什麼用?其實對別人來說沒有用,但是對詩人杜甫來說,還是有一點用的。

因爲杜甫曾經說過,他寫詩的追求是“語不驚人死不休”。所以如果他能像老焦一樣,喝個五斗酒馬上妙語連珠,雄辯滔滔,豈不是爽死了。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