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詩詞名句 > 《採桑子·桃花羞作無情死》的創作背景是什麼?該如何賞析呢?

《採桑子·桃花羞作無情死》的創作背景是什麼?該如何賞析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8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採桑子·桃花羞作無情死

納蘭性德 〔清代〕

桃花羞作無情死,感激東風。吹落嬌紅,飛入閒窗伴懊儂。

誰憐辛苦東陽瘦,也爲春慵。不及芙蓉,一片幽情冷處濃。

譯文

《採桑子·桃花羞作無情死》的創作背景是什麼?該如何賞析呢?

桃花並非無情地死去,在這春闌花殘之際,豔麗的桃花被東風吹落,飛入窗櫺,陪伴着傷情的人共度殘留的春光。

有誰來憐惜我這像沈約般飄零殆盡、日漸消瘦的身影,爲春殘而懊惱,感到慵懶無聊。雖比不上芙蓉花,但它的一片幽香在清冷處卻顯得更加濃重。

創作背景

納蘭在寫這首詞的時候年紀尚輕,早先他拜在名師門下,熟讀四書五經,中了舉人後,納蘭在積極地備考科舉考試最後一關的殿試時,卻突然得了風寒,失去了參加由皇帝親自主持考試的機會。在牀榻上無聊躺着的納蘭有感而發,寫下了這首《採桑子。

賞析

在這首小令中,作者淡淡地寫出了傷春自憐的哀傷。這表面上看是一首傷春傷離之作,但事實上卻是藉着傷春抒寫傷懷之情。

《採桑子·桃花羞作無情死》的創作背景是什麼?該如何賞析呢? 第2張

上闋寫春闌花殘,豔麗的桃花被東風吹落,飄零殆盡。然而,豔麗嬌柔、多情婉轉的桃花無法接受無情的死,多情的花總要有某種多情的死法。 “感激東風”是觀花的作者所發的感慨。東風把嬌紅的桃花吹落,沒有任它委於塵土泥濘,而是吹它飛進了容若的小窗,讓它來陪伴容若這個傷情的人共度殘留的春光。看到桃花無可奈何的命運,作者也感傷起了自己,從下片開始,“誰憐辛苦東陽瘦”,便是作者的自況。

下闋先點出作者爲春殘懊惱,而慵懶無聊,下接以結句,加深加濃了傷春之意,心靜下來了,可是思念之情卻更加強烈。納蘭性德以沈約自況,形容自己像沈約一樣病容憔悴、抑鬱多疾。沈約和作者是一樣的美男子,有才有德,作者以沈約自比,既是說自己風流才俊,更是感傷自己身體單薄。這個典故用的十分貼切自然,交代了心境,也寫出了實情。而後所接之句“也爲春慵”,更是說出自己的身心之所以如此慵懶,並非是爲其他閒雜之事所累,只是春天就要結束了。

“不及芙蓉,一片幽情冷處濃”,雖然作者認爲桃花妖豔,卻還是比不上芙蓉的清幽芬芳。不過,作者這裏所指的芙蓉並不是荷花,傳說唐朝李固在考試落第之後遊覽蜀地,遇見一名老婦人,這個老婦人對他說,他明年會在芙蓉鏡下科舉及第,再過二十年還有拜相之命。於是心灰意冷的李固再次去參加考試,果然中第,而且榜上正好有“人鏡芙蓉”一語,正應了那老婦的預言。作者也是因病失去殿試的機會,和落第等同,所以,在這個背景下,作者所說的芙蓉應當是指“芙蓉鏡”的典故了。於是,自然而然的,接下去的一句“一片幽情冷處濃”,正是寫了自己懊惱的“幽情”。

這一首《採桑子》上、下片相對比較緊湊,但是全詞似傷春又不似傷春,頗值得多加玩味了。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