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詩詞名句 > 《木蘭花慢·送翁五峯遊江陵》的原文是什麼?該如何理解呢?

《木蘭花慢·送翁五峯遊江陵》的原文是什麼?該如何理解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9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木蘭花慢·送翁五峯遊江陵

吳文英 〔宋代〕

送秋雲萬里,算舒捲、總何心。嘆路轉羊腸,人營燕壘,霜滿蓬簪。愁侵。庾塵滿袖,便封侯、那羨漢淮陰。一醉蓴絲膾玉,忍教菊老鬆深。

離音。又聽西風,金井樹、動秋吟。向暮江目斷,鴻飛渺渺,天色沈沈。沾襟。四弦夜語,問楊瓊、往事到寒砧。爭似湖山歲晚,靜梅香底同斟。

譯文

秋雲滾滾,密佈萬里,像似天也知道我要送五峯去江陵前線,所以佈下重雲勸阻。五峯爲了趕赴前線去必須走偏僻的小路,行旅中的營壘也簡陋得像燕子窩那樣狹隘;每天趕路,又事務繁忙,一定會使他憑空添上滿頭白髮。他因爲任務重而愁白了頭,但他認真監督,並且親自參加搬運糧草,所以連雙袖沾滿糠塵也管不得。這種艱苦的軍旅生活,即使積軍功被封爲像韓信那樣的淮陰侯,也不會使人羨慕,因爲這是勞苦功高理所應得的賞賜啊。宴中擺上來吳地的當令名菜:蓴絲羹、鱸魚膾,以期一醉,並勸五峯說:你難道能忍心拋下這兒傲霜的菊花圃、蔥鬱的松樹林,任其荒蕪,不管而去?

西風吹落梧桐葉,這簌簌的落葉聲,不但在哀傷秋天的無情,也是悲嘆五峯即將別離啊。今在江邊送別五峯,不覺已到了天色灰暗的日暮時分,見鴻雁飛蹤渺渺,想到分別在即,今後天各一方,音訊渺茫,不由得淚沾胸襟。宴席至晚未散,且有琵琶聲聲,哀訴似語,用以侑酒。希望五峯能像秦瓊、楊延昭一樣建功立業保家衛國;兩個人談起往事,一直可以追溯到貧寒之交的年代。這一次匆匆籌辦的送別宴,怎能比得上有一回歲末在杭州西湖邊梅樹下的寂靜處,大家交盞同飲時那樣的自在快樂呢?

賞析

《木蘭花慢·送翁五峯遊江陵》的原文是什麼?該如何理解呢?

這首詞敘寫詞人送別友人翁賓暘時的聯想和感嘆,表達了與友人離別的悲傷以及對友人的深厚感情。在送別友人之時,一面渴望其封侯掛印,一面又勸其掛冠歸來,共話別情。此詞善用典故,行文流暢,題旨清楚。

上片首句以秋雲起興,“送秋雲萬里”,起筆高遠。“算舒捲、總何心?”秋雲舒捲,算來它們又有何心思。如李白詩所言:“時時或乘興,往往雲無心。”(《送韓準、裴政、孔巢父還山》)雲捲雲舒自然沒有什麼心思,不過遼闊高遠,悠然自在而已。三句勾勒出秋雲萬里,卷舒自如之景,一爲離別做背景,二暗示“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之歸隱意,爲全詞定下基調。接下來以“嘆”字領起,一連用了三個短句“路轉羊腸”“人營燕壘”“霜滿蓬簪”來描述翁五峯此去之艱辛。此去之路是羊腸小路,“羊腸阪詰屈,車輪爲之摧。”(曹操《苦寒行》)羊腸小路還要“轉”,可見行路之難,道途之艱,亦暗喻翁五峯仕途不暢。此去所爲如同燕子壘巢,辛苦經營,翁五峯去賈似道幕中,更如同燕巢危幕,不僅辛苦,而且危險。此去經歷風霜,勞苦辛勤,可以想見將來之“塵滿面,鬢如霜”。“蓬簪”綰合“轉蓬離本根”與“渾欲不勝簪”,寫人如飛蓬,發短難簪。這三句將翁五峯此去之辛苦做了極爲誇張的描述。順理成章引出“愁侵”二字。詞人替翁五峯愁緒滿腹。“庾塵滿袖,便封侯、那羨漢淮陰。”三句做了解釋。此去賈氏幕中爲官,免不了勾心鬥角,官場傾軋,就像東晉時的王導與庾亮互相爭鬥一般,而就算是爭鬥贏了,封侯拜爵,又能如何。漢朝淮陰侯韓信,國士無雙,功勞蓋世,仍然落得個身死族滅的下場,這不值得羨慕。“庾塵滿袖”,再用“滿”字,呼應上句之“霜滿蓬簪”。“霜滿蓬簪”還只是個人之辛苦,“庾塵滿袖”已見官場之險惡,“便”字更進一層,進一步強調了即使暫時風光,但遇到狡詐奸險之主,最終也不會有好下場。賈似道擅權專政,《宋史》評曰:“似道既專恣日甚,畏人議己,務以權術駕馭,不愛官爵,牢籠一時名士,又加太學餐錢,寬科場恩例,以小利啖之。由是言路斷絕,威福肆行。”吳文英爲朋友憂慮,乃至“愁侵”,用了許多艱險之語來儆戒友人不要貪戀官場。末兩句“一醉蓴絲膾玉,忍教菊老鬆深”,更是以蓴鱸之思、鬆菊之賞來勸告友人應當及早歸隱。及時歸來,還能一醉方休,享受蓴絲膾玉之美,不忍心遲遲不歸,讓鬆菊等到花謝樹深。“忍”在這裏是豈忍的意思。“菊“”鬆”象徵隱者,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三徑就荒,鬆菊猶存。”此處呼應開頭的“送秋雲萬里,算舒捲、總何心?”

《木蘭花慢·送翁五峯遊江陵》的原文是什麼?該如何理解呢? 第2張

換頭“離音”一句回到送別題面。“又聽西風”三句描述離別場景。西風又起,秋樹葉落,陣陣秋吟,一片蕭颯。“金井樹”用“梧桐落金井”之典,泛指秋樹。秋吟泛指秋聲。昔日張翰“見秋風起,因思吳中菰菜羹,鱸魚膾”,遂辭官而去,飄然歸鄉,而友人偏偏在此時踏入官場,辜負蓴絲膾玉,忍教菊老鬆深,更令詞人覺得可惜。“西風”既呼應上 片開頭之“秋雲”,又照應“蓴絲膾玉”之語。“向暮江目斷”三句,寫滄江日暮,一片悽寂,即使望斷江邊,也只見到鴻飛渺渺,天色沉沉。友人從水上離去,“江湖多風波,舟楫恐失墜”,詞人感傷離情,不由得淚下沾襟。此時離筵正在奏樂,歌妓琵琶之聲在秋風中悽悽夜語,此處用白居易《琵琶行》“潯陽江頭夜送客”詩意。楊瓊和白居易相熟,是江陵著名歌妓,白居易有《問楊瓊》詩。此處用此典,切合“送翁五峯遊江陵”題目。送客之人和楊瓊之流的歌妓談說往事,不覺已到深夜,寒砧四起。砧聲、琵琶聲,悽絕蕭瑟,令人腸斷。末兩句“爭似湖山歲晚,靜梅香底同斟”,重申勸退之意。此去艱辛,不如和三兩好友共賞湖山,度此晚歲,在梅樹之下靜靜酌酒賞花。

吳文英一生未登科第,也不曾仕進,早年在蘇州做幕僚,以後遊走於達官貴人如丞相吳潛、嗣榮王趙與芮等人之家,做了清客,與官僚貴族們唱和酬酢,但始終未曾做官,最後潦倒以終。從此詞中來看,他對於官場深有畏懼,不做官之原因,除了客觀因素之外,恐怕也有不願意、不樂意的主觀因素在內。

創作背景

翁孟寅,字五峯。其“遊江陵”,蓋入賈似道幕。《宋史·理宗紀》三,淳祐六年(公元1246年)九月,“以賈似道爲敷文閣直學士、京湖制置使、知江陵府。”淳祐十年(1250年)三月,以賈似道爲端明殿學士,兩淮制置大使、淮東安撫使、知揚州。“翁孟演遊江陵,即在賈似道知江陵期間。翁五峯是吳文英的朋友,去賈似道幕府中做官,吳文英寫了這首送別詞。吳文英往來於達官權貴之間,對賈似道頗有諛辭,集中不少投贈賀壽之作,如《水龍吟·過秋壑湖上舊居寄贈》《宴清都·壽秋壑》《金盞子·賦秋壑西湖小築》《木蘭花慢·壽秋壑》(賈似道別號秋壑)等等,但對於翁五峯投奔賈似道,吳文英似乎並不十分贊同,詞中屢有勸退歸隱之意。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