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詩詞名句 > 《金陵驛》的原文是什麼?這首詩詞該如何賞析呢?

《金陵驛》的原文是什麼?這首詩詞該如何賞析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1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文天祥《金陵驛》

草合離宮轉夕暉,孤雲飄泊復何依。

山河風景原無異,城郭人民半已非!

滿地蘆花和我老,舊家燕子傍誰飛。

從今別卻江南路,化作啼鵑帶血歸。

祥興二年(1279),抗元兵敗被俘的文天祥被押解北上燕京,途經金陵(近江蘇南京)時,詩人觸景傷情,寫下了兩首七律,題目就叫做《金陵驛》,這是第一首。此時離南宋主體政權滅亡已經四年,離陸秀夫揹着八歲的小皇帝跳海也已經半年有餘了。

《金陵驛》的原文是什麼?這首詩詞該如何賞析呢?

詩的首聯摹寫作者途徑金陵時看到的景色。夕陽之下,叢生的野草已經遮掩了離宮,天邊的孤雲,飄來飄去,不知要飄到哪裏。寥寥數筆,爲我們描繪了一幅滿目瘡痍、悽楚迷離的夕照離宮圖。離宮,就是行宮,宋代的時候金陵是陪都,所以建有行宮。只是面對昔日的富麗堂皇的行宮,如今只見荒煙蔓草、頹雲殘陽,教人怎能不產生今昔之感?怎能不讓人想起詩經中那首著名的《黍離》?次句詩人更是融情入景,將自己孤苦無依的荒涼心境融入天邊孤雲的形象之中,雲的形象也就成爲詩人的形象了。“轉”字極見錘鍊之功,勾畫出詩人久久佇立、癡癡凝望的形象,蒼涼無比,爲下一聯的抒情蓄勢、張本。

頷聯以今昔作比,描寫了山河淪喪給廣大人民帶來的巨大災難。詩人舉目四望,山川河流依舊,而昔日街市繁華、人煙阜盛的金陵,百姓死的死,逃的逃,如今早已是“半已非”了。這裏詩人用山川與人事作比,對比鮮明之極,表現出詩人無比沉痛的愛國愛民的情懷。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此聯出句用了《世說新語》“新亭對泣”的典故:“風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異”;對句則用了《搜神後記》丁令威化鶴的典故:“去家千歲今始歸,城郭如故人民非”。此二句用典,以簡馭繁,用語凝練而感慨極深。

《金陵驛》的原文是什麼?這首詩詞該如何賞析呢? 第2張

“滿地蘆花”是眼中之景,“和我老”則是詩人心中之痛。詩人滿懷愁苦,所以看什麼都是愁苦的,首聯次句的“雲”,在他看來是孤苦無依的,這裏看到蘆花、燕子,也無不帶上了詩人主觀的情感。唐代詩人劉禹錫《烏衣巷》中有“舊時王謝堂前燕,飛人尋常百姓家”的句子,詩人這裏巧妙翻出新意:這些昔日的“堂前燕”如今究竟要往哪裏飛呢?宋王朝滅亡了,它昔日的臣子,有的犧牲了,有的做貳臣了,有的歸隱山林了……作者呢?要往哪裏去?寫到這裏,作者推出自己的答案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從今卻別江南路,化作啼鵑帶血歸。”詩人自知此去絕難倖免,離別故土,不但已經抱着必死的決心,而且誓言,即使死了化作杜鵑鳥也要南歸。據《華陽國志·蜀志》載,古蜀國望帝杜宇死後,化爲子規,子規就是杜鵑。杜鵑啼聲淒厲,能動旅人歸思。詩人用此典故表現了他對故國無比眷戀、無比思念的深情,體現了他高尚的民族氣節和忠貞不二的愛國精神。詩人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此後的四年裏,文天祥遇到了數不完的折難,面對了他人難以拒絕的誘惑,受到過無數次的威脅,但他始終沒有低下自己高貴的頭顱,真正做到了“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用生命和鮮血踐行了自己的誓言,堪稱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真正的男子漢、大丈夫。

筆者以爲,多用典故、善用典故是本詩的一大特色。以詩人的特殊身份,在路過金陵這一特定的時間、地點、背景下,妙用這些典故,最是貼切不過,其包孕的情感甚至遠遠超過原典本身。其頷聯,出句用《世說新語》典,對句用《搜神後記》典,也堪稱斤兩悉敵、佳偶天成。筆者所說的這些用典技巧之類,雖說是小道末技,然爲詩者不可不知也。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