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詩詞名句 > 吳偉業創作的《遇舊友》表達了什麼感情?

吳偉業創作的《遇舊友》表達了什麼感情?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吳偉業創作的《遇舊友》表達了什麼感情?全詩寫二人相遇、相認、相訴酸辛,一氣貫注,自然流走,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創作背景

這首詩作於清順治七年(1650),詩人抒寫了明清之際戰亂後意外遇見舊友的情景,但詩人並未確指舊友何人,許久的戰亂濃縮了他們之前的人際友情,故作此詩。

作品鑑賞

首聯寫戰亂之後與老友偶然相逢。起句“已過才追問”,十分傳神。既然是老友,在路上相遇,“已過才追問”的原因,這裏使人想到有兩種可能:一種是甲申、乙酉兩次戰亂已過去六七年,受過戰亂的人們面容憔悴、蒼老自是難免,連老朋友都有點認不出來了;另一種可能是許多人在戰亂中死去,不相信眼前的這位朋友還活着。

吳偉業創作的《遇舊友》表達了什麼感情?

老友畢竟是老友,面目雖有變化,但總還依稀可辨,當然不願失諸交臂。走過了又追上去問,“追”是急切要想證實,“問”是嘗試,沒有十分把握,也許是,也許不是。清乾隆時詩人沈德潛對這五個字很讚賞,評曰:“起語得神,與‘乍見翻疑夢’同妙。”在戰亂後,離散的老友或親人相遇常常會有這種體驗的。“相看是故人”,相看是相互看,你看我,我看你。這表現出不只是詩人有點不敢認對方了,而對方同樣也不能立即相認。在“相看”之後,才逐漸尋找出友人的特徵,確定無疑是舊日的朋友。此二句十分平常,但卻耐人尋味。

頷聯寫詩人與舊友不能立即相認的原因。“亂離何處見,消息苦難真。”雖然是故人,但見面竟難以確認。明末清初的戰亂中分離之後,再無從相見,偶或傳來的消息也難辨真假。可以想見,頻年兵戈,人的死傷誤傳,比比皆是。後面“驚魂”兩字暗示,也許這消息裏就有對方不測的說法。正是這“苦難真”的傳說,才使作者有“已過才追問”的行爲。動亂之中,自己身家性命已如累卵,卻仍探問對方情況,一個“苦”字,道出了兩人情誼的深厚。

頸聯寫詩人與舊友確認之後的情景。“拭眼驚魂定”,老友在戰亂後相遇似夢非夢,不敢確信。當發現不是夢幻而是真實時,拭千眼角的淚花,一顆驚恐的心纔開始平穩下來。“銜杯笑語頻",老友暢談別愫,頻頻舉杯,歡聲笑語,表達了兩人大難不死、重新聚首的歡樂心情。

尾聯寫詩人邀老友移家與其相住。詩人不以一次短暫相聚爲滿足,而邀請老友“移家就吾住”。這裏看出兩人的友誼不同尋常。從下句看,“白首兩遺民”不只是兩人友誼深厚,而且還志同道合,都願以明朝遺老身份終此一生。可惜吳偉業並未堅持到底,順治十一年被迫出仕清朝了。

這首詩敘述詩人意外逢遇舊友一事,從側面反映出清初戰亂給廣大人民帶來的災難。詩歌起首兩句描寫舊友久別重逢,乍信乍疑,不敢貿然相認的場面,情景逼真,刻畫傳神,與“問姓驚初見,稱名憶舊容”(李益《喜見外弟又言別》)等有異曲同工之妙,極受後人稱頌。全詩按照故事發展的過程,結合文言虛詞的運用,一氣呵成,絕無停滯,也有機地配合了詩人這種驚喜心情的傳達。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