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詩詞名句 > 劉辰翁《蘭陵王·送春去》:借自然景象寫人世蒼桑,意象悽迷

劉辰翁《蘭陵王·送春去》:借自然景象寫人世蒼桑,意象悽迷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9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劉辰翁(1232年-1297年),字會孟,別號須溪。又自號須溪居士、須溪農、小耐,門生後人稱須溪先生。廬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縣梅塘鄉小灌村)人。南宋末年愛國詞人。他一生致力於文學創作和文學批評活動,爲後人留下了可貴的豐厚文化遺產。風格取法蘇辛而又自成一體,豪放沉鬱而不求藻飾,真摯動人,力透紙背。作詞數量位居宋朝第三,僅次於辛棄疾、蘇軾。代表作品《蘭陵王·丙子送春》《永遇樂·璧月初晴》等。遺著由子劉將孫編爲《須溪先生全集》,《宋史·藝文志》著錄爲一百卷,已佚。那麼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劉辰翁的《蘭陵王·送春去》,一起來看看吧!

劉辰翁《蘭陵王·送春去》:借自然景象寫人世蒼桑,意象悽迷

送春去,春去人間無路。鞦韆外,芳草連天,誰遣風沙暗南浦。依依甚意緒?漫憶海門飛絮。亂鴉過、鬥轉城荒,不見來時試燈處。

春去誰最苦?但箭雁沉邊,樑燕無主,杜鵑聲里長門暮。想玉樹凋土,淚盤如露。咸陽送客屢回顧,斜日未能度。

春去尚來否?正江令恨別,庾信愁賦,蘇堤盡日風和雨。嘆神遊故國,花記前度。人生流落,顧孺子,共夜語。

劉辰翁《蘭陵王·送春去》:借自然景象寫人世蒼桑,意象悽迷 第2張

【賞析】

本詞題爲送春,實寫亡國之痛。德祐二年正月,元兵已兵迫臨安,太皇太后謝道清遣監察御史楊應奎上“傳國璽”,奉表請降。三月,元挾宋帝、太后等北行。至此,南宋實已亡國。全詞分爲三片,每片均以送春發端,但三處各有不同。上片寫臨安城陷後的殘敗景象。“送春去”是主題,“無路”預示王朝面臨山窮水盡,宋亡已成現實,不可逆挽。“風沙”暗指敵軍兇猛。“飛絮”,形容幼帝君臣命運飄搖。“亂鴉”、“鬥轉”、“城荒”,傷臣民離散,王朝隕落,京邑繁華,頓化雲煙。中片寫破國離家的悽苦。“最誰苦”?痛心一問,從六宮被擄北上,亡國臣民無依,宮禁一派淒涼三方面回答。“想”字以下,寫去國離家、依依難捨苦況。下片宣發亡國哀思。“尚來否”,預想前景,僅以“恨別”、“愁賦”爲答,且以蘇堤風雨,渲染悽迷氣氛,綰合風沙南浦,暗示回春無望、國勢難爲。末折回自身,故國只能“神遊”,人生歸於“流落”,一派天涯淪喪、前路茫茫之感。以送春象徵亡國,借自然景象寫人世蒼桑,意象悽迷,寄託遙深。正如《白雨齋詞話》所云:“題是送春,詞是悲宋,曲折說來,有多少眼淚”。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