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詩詞名句 > 厲鶚《靈隱寺月夜》:抒發了詩人孤獨惆悵、處境難耐的心境

厲鶚《靈隱寺月夜》:抒發了詩人孤獨惆悵、處境難耐的心境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4.1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厲鶚(1692年6月16日-1752年10月17日),字太鴻,又字雄飛,號樊榭、南湖花隱等,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著名詩人、學者,浙西詞派中堅人物,江西詞派的首提者。著有《樊榭山房集》《宋詩紀事》《遼史拾遺》《東城雜記》《南宋雜事詩》等書。其中《南宋雜事詩》一書,採諸書爲之注,徵引浩博,爲考史事者所重。那麼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厲鶚的《靈隱寺月夜》,一起來看看吧!

厲鶚《靈隱寺月夜》:抒發了詩人孤獨惆悵、處境難耐的心境

靈隱寺月夜

厲鶚〔清代〕

夜寒香界白,澗曲寺門通。

月在衆峯頂,泉流亂葉中。

一燈羣動息,孤磬四天空。

歸路畏逢虎,況聞巖下風。

《靈隱寺月夜》是一首五言律詩。靈隱寺,在杭州西湖西北靈隱山麓,附近有飛來峯、冷泉亭諸名勝,是西湖的遊覽勝地。“月夜”標題,可見這首詩描寫的是靈隱寺的月夜景色。從詩中“夜寒”、“落葉”看,時間當在深秋。

首二句,“夜寒”點時間,在深秋的寒夜。“香界”,指佛寺。一個“白”字,未見其月,已見月光的皎潔。接着寫透過寺門,可見曲折的山澗與寺門相連,一個清涼幽靜的境地呈現在眼前。三、四句承上啓下,擡頭望“月在衆峯頂”,可見月升中天,羣峯相托;低頭看“泉流亂葉中”,可見秋葉紛飛,泉水流淌。由靜景而寫到動態,以動襯靜,更覺佛寺秋夜的靜謐。四句讀來,佛寺月夜,盡收眼底,俯仰之間,所見所感,妙趣橫生。

厲鶚《靈隱寺月夜》:抒發了詩人孤獨惆悵、處境難耐的心境 第2張

五、六句先寫進入佛寺。“一燈”指寺裏的長明燈。“羣動息”,語出陶淵明《飲酒》“日入羣動息”,指一切都歸於沉寂。“孤磬”指僧人夜裏誦佛經的擊磬聲。“四天”指四禪天,佛教所謂色界諸天,即整個天空。兩句意爲,進入佛寺,所見一燈孤明,猶感四面靜寂,只聽到僧人夜裏誦經的擊磬聲,悠然響在寂靜的夜空中。末二句又承上啓下,後寫由於太冷清,太空寂,難免使人生出孤獨惆悵之感,不便久留,只好出寺離歸。山林多虎,使人生畏,“況聞巖下風”。俗謂“雲從龍,風從虎”。聞風如見虎,使人更驚恐不安,欲離歸而又難以迴歸。

全詩寫靈隱寺的月夜景色,突出了山中佛寺的空幽冷寂,從而抒發了詩人孤獨惆悵、處境難耐的心境。寫法上,以景託情,情由景生,情景交融,水乳難分。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