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詩詞名句 > 楊萬里《傷春》:讀罷此詩,是詩人愁病交加的面容

楊萬里《傷春》:讀罷此詩,是詩人愁病交加的面容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6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楊萬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 ,字廷秀,號誠齋,自號誠齋野客 。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縣黃橋鄉湴塘村 )人。 南宋文學家、官員,與陸游、尤袤、范成大並稱爲南宋“中興四大詩人”。其詩自成一家,獨具風格,形成對後世影響頗大的誠齋體。學江西詩派,後學陳師道之五律、王安石之七絕,又學晚唐詩。代表作有《插秧歌》《竹枝詞》《小池》《初入淮河四絕句》等。其詞清新自然,如其詩。賦有《浯溪賦》《海魷賦》等。今存詩4200餘首。那麼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楊萬里的《傷春》,一起來看看吧!

楊萬里《傷春》:讀罷此詩,是詩人愁病交加的面容

傷春

楊萬里〔宋代〕

準擬今春樂事濃,依然枉卻一東風。

年年不帶看花眼,不是愁中即病中。

這首《傷春》詩寫的是詩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感受。首句寫詩人做的一個決定:對今春樂事早已安排好;次句用一個轉折,推翻了之前的決定,也就辜負了好意送來春色的東風。第三句點明,不僅今年先做決定再推翻,而且年年如此;第四句指出年年辜負春光的原因。

楊萬里《傷春》:讀罷此詩,是詩人愁病交加的面容 第2張

春日可樂,而自己卻非愁即病,年年都辜負了大好春光,這種主觀與客觀的矛盾對立使詩人禁不住感慨萬端,發出一種無可奈何的嘆息。讀罷此詩,詩人愁病交加的面容、苦笑的表情和自嘲的意味,給人留下了難忘的印象。不假雕飾,自然渾成,而詩意詩味即在其中,這正是“誠齋體”的成功之處。

楊萬里在《荊溪集自序》中談到自己寫詩時,曾說:“步後園,登古城,採擷祀菊,攀翻花竹,萬象畢來,獻餘詩材。蓋麾之不去,前或未應,而後者己迫。”在他看來,平日所見所聞及所感似乎無不可以成爲詩歌創作的材料,這和江西派“閉門覓句”,講究“無一字無來處”,“雖隻字半句不輕出”的苦吟自然是大不相同的了。但“誠齋體”也有其弊病:由於寫作比較“隨便”,有些詩藝術概括不夠,境界不高,社會意義也不大。此首可以說是個典型。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