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詩詞名句 > 陳叔達所作的《春首》,蘊藏着怎樣的感情?

陳叔達所作的《春首》,蘊藏着怎樣的感情?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4.3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陳叔達,字子聰,唐朝時期宰相。他出身於陳朝皇室,是陳宣帝陳頊第十七子,陳後主陳叔寶異母弟,陳亡後入隋,後歸降李唐。下面跟小編一起了解一下陳叔達所作的《春首》吧。

唐朝建國初期,接收了很多前朝舊臣,因爲隋朝建國時間較短的緣故,這些朝臣大多橫跨幾個朝代。對於這些朝臣而言,能夠得到唐朝當家人的信任,可以說是莫大的榮幸,所以都十分盡職盡責,一心爲朝廷分憂,至於出謀劃策,更是不在話下。

李世民於唐高祖時期,封秦王,他的志向遠大,又善於收攏人才,於秦王府內建立文學館,獲得十八人爲學士,杜如晦、房玄齡、虞世南、許敬宗、孔穎達等,盡皆網絡其中。單單擁有這些人爲其謀略天下,隱太子李建成、巢王李元吉想不敗北都不可能。

當年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的時候,陳叔達正好在唐高祖李淵身邊,看到事不可違,便和蕭瑀一起進言:“建成、元吉本不預義謀,又無功於天下,疾秦王功高望重,共爲奸謀。今秦王已討而誅之,秦王功蓋宇宙,率土歸心,陛下若處以元良,委之國務,無復事矣。”簡單點兒來說,就是大家都認爲李世民雄才偉略,擔當得起天下重任,至於皇帝這個位置,陛下你可以安心地讓位於秦王殿下了。

陳叔達所作的《春首》,蘊藏着怎樣的感情?

事實上,這並不是陳叔達第一次爲李世民說好話。曾經李建成、李元吉在唐高祖面前進讒,對李世民大肆詆譭、構陷,差點被唐高祖李淵治罪之時,陳叔達及時勸諫:“秦王有大功於天下,不可黜也。且性剛烈,若加挫抑,恐不勝憂憤,或有不測之疾,陛下悔之何及!”話雖然是這樣說的,但真實的情況卻十分不妙,就是此時的李世民已經尾大不掉,勢力強大到令李淵已經無法輕易降罪於他。你敢治罪於他,他能借脾氣不好,分分鐘鍾反了你。

陳叔達,字子聰,吳興長城人,是南朝陳宣帝的第十七個兒子,和南陳後主陳叔寶是異母兄弟。這個陳宣帝的生養能力真是嚇人,光兒子就有四十一個,除了三個早夭無名之外,其他的全都有名有姓,還有不少都像陳叔達一樣爲官。

陳叔達政治生涯豐富,橫跨南陳、隋至唐,最高官位到宰相。這個人有才學,也有意思。他與同朝所有人都相處得來,就是與蕭瑀搞不攏,最後兩人在朝堂上爭吵惹怒唐太宗,同時被罷免相位。也算一段歷史趣話。

後來,唐太宗對陳叔達說:“武德時,危難潛構,知公有讜言,今之此拜,有以相答。”你當初爲我說過話,今天要報答你。陳叔達卻回:“此不獨爲陛下,社稷計耳。”也很是具有幾分風骨。晚年,陳叔達因爲家庭糾紛遭到御史彈劾,唐太宗仍感念其恩,不願張揚過錯,便讓他回家休養,僅保留閒職。

陳叔達所作的《春首》,蘊藏着怎樣的感情? 第2張

陳叔達少有文才,十歲便能即興賦詩,後人稱其“才學明辯,中二國之選”,盛唐著名詩人白居易亦贊曰:“吾聞武德暨開元中,有顏師古、陳叔達、蘇頲稱‘大手筆’,掌書王命,故一朝言語,煥成文章。”據《舊唐書》載,其有文集十五卷,今《全唐文》存其文二篇,《全唐詩》存其詩八首。

《春首》

[唐]陳叔達

雪花聯玉樹,

冰彩散瑤池。

翔禽遙出沒,

積翠遠參差。

詩曰“春首”,春天的開頭,一般稱之初春。根據詩的內容,當是描寫剛進入春天時分,迎來了一場新的降雪,天地頓換新顏,開拓出新的氣象。

起句“雪花聯玉樹”,中間這個“聯”字,用來分外生動,既表現落雪之大,時間之長,又把雪花飄落在樹木之上的情景,寫得極具豐富的情致。大雪紛紛飛舞,天地一片蒼茫,樹木被厚雪覆蓋,變作瓊枝玉樹,晶瑩璀璨,引人注目。玉樹,神話傳說中的仙樹,“仙人浩歌望我來,應攀玉樹長相待”(李白《懷仙歌》),此處卻是形容白雪裹住的樹,“庭前看玉樹,腸斷憶連枝”(李白《對雪獻從兄虞城宰》)。

次句“冰彩散瑤池”,緊接上句而來,寫雪落之後的場景。遮天蓋地的落雪,在各種光亮映照之下閃爍着五顏六色的光芒,彷彿無數天宮仙子輕盈地來臨,整個世界變成傳說中的瑤池聖地,神奇而美麗。冰彩,原指玉髓無雜質本皎潔,當受到其它礦物侵入後呈現出絢麗色彩,冰瑩剔透。此處特指雪花受光照之後變幻出來的絢爛色彩。瑤池,神話裏西王母居住之所,位於崑崙,唐太宗在《帝京篇》詩序中曾寫:“忠良可接,何必海上神仙乎?豐鎬可遊,何必瑤池之上乎?”便是指此地。

陳叔達所作的《春首》,蘊藏着怎樣的感情? 第3張

後面兩句“翔禽遙出沒,積翠遠參差”,且把目光放射到遠處、高處,作一番細緻地描摹。由於積雪深厚,道路難行,此時此刻是不容易見到人物的,唯有天空之上可以察覺有飛鳥掠過,而雪路盡頭,遠山連綿,視線所至之處,蒼松翠柏,傲風立雪,參差可見。前面兩句,詩人極盡筆墨,專心描繪雪中之美景,卻是眼前近景,所以格外細膩,詞藻富麗。到的最後兩句,馳騁的思維如雪降落下來,似乎換了個人兒一般,變得老實起來,有一說一,不再踢騰跳脫。

詩到南朝,歷經宋、齊、樑、陳四代,就像人的表情開始變得豐富起來,雖然內容上仍然蒼白,但格式逐漸齊整。後來又經隋至初唐,詩的內容亦慢慢豐饒,開始脫離宮體上的無力。這裏要特別指出南朝陳郡謝氏家族的“二謝”(謝靈運和謝脁),他們的山水詩風格清幽,於靜寂裏覓出蕭散灑落之風骨。陳叔達此詩雖相去甚遠,但仍有可取之地,已經有意識擺脫空闊虛浮詞藻的堆積,能夠接近要刻畫的事物本身。特別是末尾兩句,“翔禽”之出沒和“積翠”之參差,都足以表達詩人潛藏着的若干情感,不啻爲“寂雪地裏的紅豔”,讓人眼前可以爲之一亮。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