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詩詞名句 > 王勃《別薛華》:不同於一般五言律詩,以敘事直抒胸臆

王勃《別薛華》:不同於一般五言律詩,以敘事直抒胸臆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3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王勃(650年—676年),字子安,絳州龍門縣(今山西省河津市)人。唐朝文學家,文中子王通之孫,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共稱“初唐四傑”。其詩現存80多首,賦和序、表、碑、頌等文,現存90多篇,現存《王子安集》16卷、《漢書指瑕》10卷、《周易發揮》5卷,《次論語》10卷,《舟中纂序》5卷、《千歲歷》《平臺鈔略》(一作《平臺祕略》)10篇、《合論》10篇、《滕王閣序》等。那麼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王勃的《別薛華》,一起來看看吧!

王勃《別薛華》:不同於一般五言律詩,以敘事直抒胸臆

別薛華

王勃〔唐代〕

送送多窮路,遑遑獨問津。

悲涼千里道,悽斷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無論去與住,俱是夢中人。

這首詩通過送別朋友,抒寫了詩人不滿現實,感嘆人生淒涼悲苦的情緒。詩的首聯語意雙關,借送人上路指出世路艱難,前途悲涼。頷聯和頸聯使用工穩的對仗句式,不僅揭示了友人將會在自然之路和人生之路中可能遭受的厄運,也表達了詩人在人生旅途中的切身感受。最後一聯綰合題意,抒寫雙方將承受的離別後的相思之苦。

“送送多窮路,遑遑獨問津。”是說送了一程又一程,面前有多少荒寂艱難的路。當友人踽踽獨去,沿途問路時,心情是多麼的惶惶不安。此聯中一個“窮”字、一個“獨”字,乃傳神之筆:窮路悽悽送摯友,把悲苦的心情,渲染得十分真切。但是,它又不僅僅是作者,也是遠行人薛華心情的真實寫照,語意雙關。

王勃《別薛華》:不同於一般五言律詩,以敘事直抒胸臆 第2張

“悲涼千里道,悽斷百年身。”緊承上聯“窮路”、“問津”而深入一層述說:在這迢迢千里的行程中,惟有一顆悲涼失意的心作伴,這簡直會拖垮人生不過百年的孱弱身體。這二句是作者發自肺腑之語。詩人聯繫自己仕途的坎坷,結合自身的抱負有感而發。所以,詩意就不能僅僅理解爲只是在向遠行人指出可能會遭受的厄運,其實也是作者在短短的人生道路上所親身感受到的切膚之痛。

寫到這兒,作者覺得意猶未盡,還不足以傾訴心聲,更不忍與知音就此分手,於是又說:“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這一方面是同情與勸慰對方,一方面也是用以自慰,大有“涸轍之鮒,相濡以沫”的情意。

但是,離別卻又是不可避免的。這樣,順理成章地逼出了尾聯“無論去與住,俱是夢中人”兩句:離開的人,還是留下的人,彼此都會在對方的夢中出現,杜甫《夢李白》的“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便是這個意思。而這篇在訣別之時,斷言彼此都將互相入夢,即明說自己懷友之誠,也告訴對方,我亦深知你對我相思之切。“俱是夢中人”的“俱”字,似乎雙方對等,而由作者這方面寫出,便佔得了雙倍的分量。

這首詩不同於一般五言律詩多借助景物的描繪或烘托氣氛,或抒發感情,而是以敘事直抒胸臆。優美洗練的語言,創造出了生動的形象、鮮明的意境,表達了真摯的情思。“興象婉然,氣骨蒼然”,是這首詩的主要藝術特徵。詩人採用了“古詩”的傳統手法,適當地使用疊字,增強了詩的表現力。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