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探索李白與杜甫的友情,後人將其比作太陽與月亮的碰撞

探索李白與杜甫的友情,後人將其比作太陽與月亮的碰撞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4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李白和杜甫是唐代詩壇的兩座巨峯,他們的詩篇雖然風格迥異卻同樣足以照耀千古。最幸運的是,“詩仙”李白、“詩聖”杜甫曾生活於同一時空之下,他們相遇相識相知,他們的友情在曾歷史的長河中激起了一串美妙的浪花。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聞一多先生說過,李杜的相遇是中國文學史上最爲激動人心的一刻,或許只有老子與孔子的相遇能與之相比,他把他們的相遇比作“太陽和月亮的相碰”。

探索李白與杜甫的友情,後人將其比作太陽與月亮的碰撞

天寶三年(744年)的夏天,杜甫和李白初識於洛陽。

此時,李白四十四歲,剛剛被唐玄宗“賜金放還”,離開長安來到洛陽。他雖然被排擠出了朝廷,但詩名顯赫,正像是光芒四射的“太陽”。

比李白小十一歲的杜甫則是一個聲名尚未顯露的詩壇青年,就像是光華未露的“月亮”。

杜甫在科舉不第後一直遊歷四方,這時也正好回到了東都洛陽。於是,“太陽”和“月亮”相遇了。

雖然兩人的性格截然不同,但並不妨礙他們一見如故,成爲摯友。杜甫早已欽佩李白的詩才,這番朝夕相處,李白奔放、率真、浪漫的情懷,張揚的人格魅力,都讓杜甫傾慕不已。我們不難想象,在他們的交往中,李白是主導者,杜甫是追隨者。杜甫注視“偶像”的目光裏,該有多少的崇拜和欽敬。所以,在分別多年之後,杜甫曾多次寫詩回憶這段日子。

李杜攜手暢遊洛陽,談詩論文,當然,更少不了舉杯暢飲。就像杜甫後來在《寄李十二白二十韻》一詩中所寫的:“劇談憐野逸,嗜酒見天真。”在高談闊論和放懷痛飲中,李白的個性本色顯露無遺。

探索李白與杜甫的友情,後人將其比作太陽與月亮的碰撞 第2張

夏日之後,李白邀約杜甫同去道家勝地王屋山拜訪一位有名的道長,誰知他們到來時那位道長已經去世了,失望之餘,他們在王屋山只呆了幾天就相攜遊覽樑宋之地。

在這裏,他們遇見了高適。高適也是一位才華卓絕、放蕩不羈的詩人,三人相談甚歡,於是就相偕同遊。

他們時而在宋州城內的酒樓上開懷暢飲,時而登臨單父的吹臺、琴臺吟賞煙霞,時而縱馬揚鞭去深山大澤中游獵。後來,杜甫回憶這段生活時曾寫道:“昔者與高李,晚登單父臺。寒蕪際碣石,萬里風雲來。桑柘葉如雨,飛藿共徘徊。清霜大澤凍,禽獸有餘哀。”(《昔遊》)

不久,三人離開了宋州,高適南遊楚地,李杜二人則去了齊州(今山東濟南)。

到了齊州,李白要到紫極宮去領受道籙,杜甫卻希望在仕途上得人舉薦,就去拜訪北海太守李邕。李杜二人經常出入李邕家中,李邕和他們傾心相交,三人結伴縱遊齊州名勝,把酒談詩論道。

過了一段時間,李白未能如願地領受到道籙,就辭別了杜甫和李邕,回到了任城(今山東濟寧)。臨別時,李白和杜甫約定明年秋天在兗州相會。

天寶四年(745年)的晚秋時節,杜甫啓程來到已改稱爲魯郡的兗州,李白也從任城前來赴約。

時隔一年再度相見,兩人都非常興奮,尤其是杜甫,他寫下了一首《贈李白》:

秋來相顧尚飄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爲誰雄?

這首詩是杜甫用心靈刻畫的一幅李白肖像,雖然只有二十八個字,卻把李白的風采、氣度、品格都寫了出來,尤其是突現了李白的傲岸和狂放。

從表面來看,杜甫似乎在規勸李白:不要痛飲狂歌、虛度時日,何必飛揚跋扈、人前稱雄。但實際上,李白心雄萬夫,有濟世之才,卻終不爲統治者賞識,只能淪落飄泊,整日痛飲狂歌。杜甫讚歎他蔑視權貴的品格,也嘆息他的遭遇,詩中運用反詰的語氣發出的詢問,看似在埋怨,實則是爲他抱不平。

此番結伴同遊,二人的感情更爲增進:白天攜手放歌同行,夜晚醉後同塌而眠。

這一天,他們騎馬前往北郊去探望隱士範十,出得城外,秋草茂密,李白不小心扎進了蒼耳叢中,粘了一身蒼耳,以致於範十都認不出他了。杯酒言歡之間,李白吟了一首蒼耳詩自嘲,杜甫也寫了一首《與李十二白同尋範十隱居》的詩來記述他們之間的友情:

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陰鏗。

餘亦東蒙客,憐君如弟兄。

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

更想幽期處,還尋北郭生。

入門高興發,侍立小童清。

落景聞寒杵,屯雲對古城。

向來吟橘頌,誰與討蓴羹。

不願論簪笏,悠悠滄海情。

“不願論簪笏,悠悠滄海情”,我們不想討論仕途的事情,只想安閒地沐浴於純真的友情之中。是啊,這種不摻雜任何利益關係的友情纔是最純真,最值得珍惜的。

探索李白與杜甫的友情,後人將其比作太陽與月亮的碰撞 第3張

可惜的是,再美好的相聚也終有離別的時候。二人歡聚了一段時間之後,杜甫要去長安求取功名,李白也決定到江東遊歷,二人在兗州城東的石門分別。

臨別時,二人依依不捨,李白感慨着說不知何時才能重逢,就寫下一首《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贈給杜甫:

醉別復幾日,登臨遍池臺。

何時石門路,重有金樽開。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徠。

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

這是李白寫給杜甫的爲數不多的詩歌之一。他們沒有想到,石門一別,兩人從此天各一方,再也沒有相見。

有人說,李杜之間的友情是不對等的,這有一定道理,杜甫在李白心目中的分量當然是不能和李白在杜甫心目中的分量相比的。李白性格放浪灑脫,隨處都會遇到新的朋友,他也很少會把某人某事長久掛念在心中,所以分別後杜甫再也沒有出現在他詩裏(也有人認爲或許有過,只是散失了,沒有流傳下來),但並不表示李白對杜甫的感情並不真摯深刻。李白是一個“俠義”思想很濃厚的人,他對待每一個朋友都是發自真心的,只能說杜甫在他朋友們中並不是最重要的那一個。

而杜甫卻把李白當成是一生最重要的朋友,分別之後,念念不忘,而且思念之情一次比一次迫切。

探索李白與杜甫的友情,後人將其比作太陽與月亮的碰撞 第4張

來到長安後,杜甫困守書齋,開始了十年長安的艱難歲月。在這期間,他時時想念這李白。天寶五年(746年)冬天,他寫下了《冬日有懷李白》:

寂寞書齋裏,終朝獨爾思。

更尋嘉樹傳,不忘角弓詩。

短褐風霜入,還丹日月遲。

未因乘興去,空有鹿門期。

在冬日寒冷又寂寞的書齋裏,對朋友的思念不可遏止,感嘆着未能和李白一起隱居學道。

天寶六年(747年)春天,杜甫再次寫下一首《春日憶李白》:

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羣。

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

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

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

這首詩寫出了杜甫對李白的詩作的無比喜愛,也體現了他們的誠摯友誼。“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成了評價李白詩歌的名句,“春樹暮雲”也成了表示對遠方友人的思念的一個成語。

此後,杜甫飽經離亂,居無定所,但時時還在惦念着李白。

乾元二年(759年)秋天,杜甫棄官遠遊,客居秦州(今甘肅天水)。得知李白因在“安史之亂”中依附永王李璘而獲罪,被流放夜郎,杜甫寫下了《天末懷李白》一詩:

涼風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達,魑魅喜人過。

應共冤魂語,投詩贈汨羅。

杜甫設想了李白在流放途中,經過長江洞庭湖時的情景,表達了對李白的深切牽掛和同情,爲他的悲慘遭遇憤慨不平。“文章憎命達”,寫才華出衆者總是命途多舛,感情悲憤之極;“魑魅喜人過”,隱喻李白是遭人誣陷。然後,由李白的流寓江湘,杜甫很自然地想到被讒放逐、自沉汨羅的屈原,他認爲李白的遭遇和這位愛國詩人是相同的。

探索李白與杜甫的友情,後人將其比作太陽與月亮的碰撞 第5張

慶幸的是,在杜甫作詩的時候,李白已遇赦放還了。而杜甫的牽掛和懷念,卻還在持續着,在同一時期,他還寫下了《夢李白二首》:

其一

死別已吞聲,生別常惻惻。

江南瘴癘地,逐客無消息。

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

恐非平生魂,路遠不可測。

魂來楓林青,魂返關塞黑。

君今在羅網,何以有羽翼?

落月滿屋樑,猶疑照顏色。

水深波浪闊,無使蛟龍得。

其二

浮雲終日行,遊子久不至。

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

告歸常侷促,苦道來不易。

江湖多風波,舟楫恐失墜。

出門搔白首,若負平生志。

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

孰雲網恢恢,將老身反累。

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後事。

因思念而成夢,拳拳之情,可謂誠摯感人。

上元二年(761年),杜甫客居成都,生活終於暫時穩定下來,也終於知道了李白已經遇赦,但又得不到他的具體消息,就又寫下了一首《不見》:

不見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

敏捷詩千首,飄零酒一杯。

匡山讀書處,頭白好歸來。

詩中表達了對李白的同情、擔憂和思念,對李白懷才不遇的感慨,並期待李白能結束飄零生活。“敏捷詩千首,飄零酒一杯”,可謂是李白一生的傳神寫照。

探索李白與杜甫的友情,後人將其比作太陽與月亮的碰撞 第6張

李白

寶應元年(762年)七月,杜甫送嚴武入朝,到了綿州(今四川綿陽市),正趕上劍南兵馬使徐知道作亂,於是轉赴梓州(今四川三臺縣)。他獲悉李白正在當塗養病,就寫了一首《寄李十二白二十韻》寄給他。詩中有“昔年有狂客,號爾謫仙人。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的句子,對李白的詩才進行了衷心的讚美;詩中還回憶了二人相識相交的往事,重溫了他們的深厚友情;“蘇武元還漢,黃公豈事秦。楚筵辭醴日,梁獄上書辰”,詩中還有對李白受到的不公平對待的憤慨不平。

但就在這一年,李白與世長辭,杜甫寄給他的詩有沒有看到,我們不得而知,而杜甫對李白的思念也只能就此畫上句號。

郭沫若說:“李白和杜甫是象兄弟一樣的好朋友。他們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就跟天上的雙子星座一樣,永遠並列着發出不滅的光輝。”

確實,雖然文學道路和人生追求並不相同,但李杜二人肝膽相照,用真摯的友情爲我國文學史譜寫了一段千古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