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詩詞名句 > 《虞美人·聽雨》蔣捷所作,以聽雨爲媒,抒寫人生的三個階段

《虞美人·聽雨》蔣捷所作,以聽雨爲媒,抒寫人生的三個階段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2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蔣捷,字勝欲,號竹山,是南宋末期詞人,宋末四大家之一。南宋覆滅時,身懷亡國之痛,堅守氣節,不肯入仕元朝,人稱“竹山先生”、“櫻桃進士”。下面跟小編一起了解一下蔣捷所作的《虞美人·聽雨》吧。

公元1276年的春天,註定是傷感的。這一年,北方的元軍大舉南下,南宋的臨安城被攻破。就在這個春天,一葉小舟載着南宋一不出名的詞人蔣捷,順流而下,漂泊到異鄉。

三年後的公元1279年,元軍大敗宋軍於崖山,民族英雄陸秀夫揹着8歲的皇帝趙昺毅然跳入大海,南宋王朝至此滅亡。蔣捷也因此淪爲奔波流浪的宋朝遺民文人當中的一員。由宋入元,不少人爲了生存,不得不成爲元朝的官員。但蔣捷,一生堅守氣節,不肯入仕元朝。於是,青年時代風流儒雅的蔣捷,從此漂泊江湖,在貧窘交加中度過了一生。

《虞美人·聽雨》蔣捷所作,以聽雨爲媒,抒寫人生的三個階段

蔣捷大約於公元1245年出生於陽羨,也就是今天的江蘇宜興。29歲時考中進士,5年後,南宋在蒙古鐵蹄下化爲齏粉,不願在新朝爲官的蔣捷,以“一介布衣”歸隱家鄉宜興的竹山,過了十多年的清貧生活;50多歲時又隱居無錫太湖之濱,過了近4年孤獨的隱士生活,大約於公元1305年逝世,卒年60歲。

就在這短暫的六十年裏,蔣捷在感傷家國的更迭之下,以飽含深情的墨筆寫下90多首宋詞,以自己孤獨的聲音吟唱着南宋的終結,以“竹山先生”“櫻桃進士”的氣節抒發了自己濃烈的愛國情懷。

其中,有三首詞讓人感嘆至今,分別是他參加科考殿試後寫下的《舟過吳江》,後來隱居武進在福善寺所寫的《聽雨》,以及暮年隱居在無錫太湖之濱所作的《秋曉》。

《虞美人·聽雨》蔣捷所作,以聽雨爲媒,抒寫人生的三個階段 第2張

這三首詞,可謂膾炙人口的千古絕唱,蔣捷憑此躋身南宋詞壇,與周密、張炎、王沂孫並稱“宋末四大家”;亦讓後世深深記住了這位靜默的“櫻桃進士”:一個自始至終保持高潔的氣節而孤獨終老、一生窮困潦倒而矢志不渝的南宋愛國詞人。

今天,我們來賞讀蔣捷的《虞美人·聽雨》,感受他的愛國情懷: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蔣捷說,年少的時候,歌樓上聽雨,紅燭盞盞,昏暗的燈光下羅帳輕盈。人到中年,在異國他鄉的小船上,看濛濛細雨,茫茫江面,水天一線,西風中,一隻失羣的孤雁陣陣哀鳴。

蔣捷說,而今人至暮年,兩鬢斑白,獨在僧廬下聽細雨點點。想到人世的悲歡離合,似乎總是那樣的無情,既然如此,又何必感慨呢?就任隨那窗外的雨,在階前點點滴滴直到天明。

這是一首經典的宋詞,詞人於垂垂老矣之時,於僧廬下獨自聽雨到天明,經歷過國破家亡,人生的聚散離合,再回憶起人生的少年、中年及至現在老年,不禁感慨萬千,作下這首詞,以聽雨爲媒,抒寫了人生的三個階段。

《虞美人·聽雨》蔣捷所作,以聽雨爲媒,抒寫人生的三個階段 第3張

上片開頭兩句“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寫少年時候醉生夢死,在燈紅酒綠中輕歌曼舞,好不逍遙快活。也反襯後面自己淒涼的處境。

上片後兩句“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寫作者在一個客舟中聽雨的情景:秋天的江面上,下着雨,水大遼闊、風急雲低,一隻失羣的大雁孤獨地飛過。這場景映現出作者風雨飄搖中顛沛流離的坎坷遭際和悲涼心境。此刻,一腔旅恨、萬種離愁都已包孕在他所展示的這幅江雨圖中。

下片四句“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寫白髮蒼蒼的作者,獨自在僧廬下傾聽着夜雨的情景:江山的易主,人的悲歡離合,這一切都無法改變。這幾句反映了詞人內心的愁苦卻又無可奈何的心境。

在這首詞裏,詞人構思非常精妙,隨着少、中、老時期的轉變,聽雨之地也相應變成上、中、下,對應的正是心態的變化,這樣,少年的浪漫、中年的漂泊、 老年的孤寂悉數濃縮於三幅聽雨圖中。而且,這首詞看似是寫詞人自己,實際隱喻的卻是一個王朝的盛衰改變,讀完此詞,我們彷彿過完了一生,又彷彿經歷過了一個時代,在這短短几行詞句之中,跨越幾十年的時間和空間相遇了,碰撞了,崩塌了,把國破家亡的滄桑變故都盡數寫了下來。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