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詩詞名句 > 《題大庾嶺北驛》宋之問所作,包含遷謫失意的痛苦、懷土思鄉的憂傷

《題大庾嶺北驛》宋之問所作,包含遷謫失意的痛苦、懷土思鄉的憂傷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4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宋之問賦詩奪錦袍”的故事是怎樣的呢?宋之問又是誰?下面跟小編一起了解一下吧。

有一次武則天帶着一幫大臣去龍門公費旅遊,搞了一個詩歌大賽,錦標是一領錦袍,誰先寫好詩誰得。左史東方虯才思敏捷,捷足先登,武則天很高興地把錦袍賞給了東方虯。東方虯錦袍穿在身上還沒捂熱呢,宋之問的詩也寫成了。武則天一看,咦,雖然宋先生作文的速度比東方虯慢了那麼一點兒,可那質量卻高了不少。於是,武則天奪過東方虯的錦袍,改賜宋之問。這就是有名的“宋之問賦詩奪錦袍”的故事。

那麼這個“宋之問”是何許人也?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他的簡歷和家庭背景。

宋之問,字延清,一名少連,汾州(今山西汾陽縣)人,是初唐時期著名詩人。宋之問的父親宋令文多才多藝,不僅文章詩詞寫得好,而且書法也好,同時武藝高強,人們都稱他這是“三絕”。在父親的影響下,宋之問和弟弟之悌、之遜自幼勤奮好學,各得父親一絕:宋之悌驍勇過人,宋之遜精於草隸,宋之問則工專文詞。

《題大庾嶺北驛》宋之問所作,包含遷謫失意的痛苦、懷土思鄉的憂傷

宋之問是律詩格式的集大成者,自他而始,律詩各體制成熟定型。他與同時期的沈佺期在五言律詩聲律規範的基礎上,推導出了七言律詩的範式,成爲律詩的奠基人。

宋之問詩寫得好,對詩壇貢獻大,是個有才之人,但是人品卻很差,基本上是個爛人。

他的許多行爲爲時人所不齒,比如,爲了討好武則天的寵臣張氏兄弟,他不惜放下身架,給張易之端壺倒尿;再如,爲了將“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這兩句據爲己有,他竟然親手捂死了自己的親外甥劉殺夷;還有,爲了依附武三思等人,他出賣冒死收留他的好友張仲之,結果害得張仲之全家喪命……

但是,就是這樣一個劣跡斑斑的渣男,在其死後,卻一再得到有“詩聖”之譽的杜甫的力挺。比如,開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杜甫就專程拜訪宋之問的陸渾舊宅,面對跡存人亡的陸渾舊宅,杜甫滿懷深情地寫過一首五言古詩《過宋員外之問舊莊》來讚揚他。

這也說明了宋之問在詩詞的造詣上的確有過人之處,比如他的《題大庾嶺北驛》:

陽月南飛雁,傳聞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復歸來。

江靜潮初落,林昏瘴不開。

明朝望鄉處,應見隴頭梅。

《題大庾嶺北驛》宋之問所作,包含遷謫失意的痛苦、懷土思鄉的憂傷 第2張

此詩大約是公元705年(唐中宗神龍元年)宋之問被貶瀧州(今廣東羅定東南)途經大庾嶺北驛時所作。武后、中宗兩朝,宋之問頗得寵幸,睿宗執政後,他卻成了謫罪之人,被髮配嶺南,在人生道路上從高峯跌入深谷,胸中不免充滿了憂傷和痛苦。當他到達大庾嶺時,眼望那蒼茫山色,想到一嶺之隔,咫尺天涯,頓時,他那遷謫失意的痛苦、懷土思鄉的憂傷一起涌上心頭,於是寫了好幾首詩。此詩是其中一首。

首聯“陽月南飛雁,傳聞至此回。”兩句寫大庾嶺“有十月北雁南歸至此,不再過嶺”的傳說。大庾嶺在今江西大庾,嶺上多生梅花,又名梅嶺。這是南北的分界線,農曆十月北雁南歸棲息於此,逢春即能北返。作者寫到這個傳說,有託物起興的意味。

頷聯“我行殊未已,何日復歸來。”兩句,詩人想到自己還要翻山越嶺,到那更加荒遠的瘴癘之鄉;何況羣雁北歸有定期,而自己卻歸期杳渺。詩人把自己和大雁相互比較,逐客的悲苦情懷和淒涼況味,躍然紙上。

《題大庾嶺北驛》宋之問所作,包含遷謫失意的痛苦、懷土思鄉的憂傷 第3張

頸聯“江靜潮初落,林昏瘴不開。”兩句寫景。黃昏的時候,江潮初落,水面平靜,令人寂寞,林間瘴氣繚繞,一片迷濛。昏暗的境界,襯托詩人內心的迷離惝恍。叢林迷瞑,瘴氣如煙,故鄉望眼難尋;前路如何,又難以卜知。失意的痛苦,鄉思的煩惱,面對此景就更使他不堪忍受。

尾聯“明朝望鄉處,應見隴頭梅。”兩句,寫詩人回首再望家鄉。詩人明白,越過大庾嶺,是徹底離開中原,再難見家鄉了,因爲被貶嶺南是絕少能活着再回中原。這一望,可當真是千種情思,萬種離愁。一眼恨不得載盡家鄉風物,然而故鄉何其遠哉,但見得尋常梅花,已是淚流滿面:寒梅一冬,而自己又還有幾時,又怎比得這梅花尚可遙望故鄉?

縱觀這首詩,寫的是“愁”,卻未着一“愁”字。儘管如此,人們還是感到愁緒滿懷,悽惻纏綿。爲什麼會產生這樣的藝術魅力呢?因爲“善道景者,絕去形容,略加點綴”,“善言情者,吞吐深淺,欲露還藏”(陸時雍《詩鏡總論》)。這首詩正是在道景言情上別具匠心。詩人以情佈景,又以景襯情,使情景融合,寫出了真實的感受,因而情真意切,動人心絃。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