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詩詞名句 > 李商隱《賈生》是什麼時候創作的?該如何賞析?

李商隱《賈生》是什麼時候創作的?該如何賞析?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7.7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李商隱《賈生》,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賈生

李商隱 〔唐代〕

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

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李商隱《賈生》是什麼時候創作的?該如何賞析?

譯文及註釋

譯文

漢文帝求賢在未央宮前殿召見被貶的臣子,賈誼才氣縱橫無與倫比。

可惜文帝半夜移膝靠近賈誼聽講,不問百姓生機只問起鬼神之事。

註釋

賈生:指賈誼(前200—前168),西漢著名的政論家、文學家,力主改革弊政,提出了許多重要政治主張,但卻遭讒被貶,一生抑鬱不得志。

宣室:漢代長安城中未央宮前殿的正室。

逐臣:被放逐之臣,指賈誼曾被貶謫。

才調:才華氣質。

可憐:可惜,可嘆。

虛:徒然。

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對方。

蒼生:百姓。問鬼神:事見《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李商隱《賈生》是什麼時候創作的?該如何賞析? 第2張

賞析

這是一首託古諷時詩,意在借賈誼的遭遇,抒寫詩人懷才不遇的感慨。詩選取漢文帝宣室召見賈誼,夜半傾談的情節,寫文帝不能識賢,任賢;“不問蒼生問鬼神”卻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藥求仙,荒於政事,不能任賢,不顧民生的昏庸特性。詩寓慨於諷,諷刺效果頗好。

賈誼貶長沙,久已成爲詩人們抒寫不遇之感的熟濫題材。作者獨闢蹊徑,特意選取賈誼自長沙召回,宣室夜對的情節作爲詩材。《史記。屈賈列傳》載:賈生徵見。孝文帝方受釐(剛舉行過祭祀,接受神的福佑),坐宣室(未央宮前殿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問鬼神之本。賈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狀。至夜半,文帝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對方)。既罷,曰:“吾久不見賈生,自以爲過之,今不及也。”

在一般封建文人心目中,這大概是值得大加渲染的君臣遇合盛事。但詩人卻獨具隻眼,抓住不爲人們所注意的“問鬼神”之事,翻出了一段新警透闢、發人深省的詩的議論。

“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前幅純從正面着筆,絲毫不露貶意。首句特標“求”、“訪”(諮詢),彷彿熱烈頌揚文帝求賢意願之切、之殷,待賢態度之誠、之謙,所謂求賢若渴,虛懷若谷。“求賢”而至“訪逐臣”,更可見其網羅賢才已達到“野無遺賢”的程度。次句隱括文帝對賈誼的推服讚歎之詞。“才調”,兼包才能風調,與“更無倫”的讚歎配合,令人宛見賈生少年才俊、議論風發、華採照人的精神風貌,詩的形象感和詠歎的情調也就自然地顯示出來。這兩句,由“求”而“訪”而贊,層層遞進,表現了文帝對賈生的推服器重。如果不看下文,幾乎會誤認爲這是一篇聖主求賢頌。其實,這正是作者故弄狡獪之處。

第三句承、轉交錯,是全詩樞紐。承,即所謂“夜半前席”,把文帝當時那種虛心垂詢、凝神傾聽、以至於“不自知膝之前於席”的情狀描繪得維妙維肖,使歷史陳跡變成了充滿生活氣息、鮮明可觸的畫面。這種善於選取典型細節,善於“從小物寄慨”的藝術手段,正是李商隱詠史詩的絕招。通過這個生動的細節的渲染,才把由“求”而“訪”而讚的那架“重賢”的雲梯升到了最高處;而“轉”,也就在這戲劇高潮中同時開始。不過,它並不露筋突骨,硬轉逆折,而是用詠歎之筆輕輕撥轉——在“夜半虛前席”前加上可憐兩字。可憐,即可惜。不用感情色彩強烈的“可悲”、“可嘆”一類詞語,只說“可憐”,一方面是爲末句——一篇之警策預留地步;另一方面也是因爲在這裏貌似輕描淡寫的“可憐”,比劍拔弩張的“可悲”、“可嘆”更爲含蘊,更耐人尋味。彷彿給文帝留有餘地,其實卻隱含着冷雋的嘲諷,可謂似輕而實重。“虛”者,空自、徒然之謂。雖只輕輕一點,卻使讀者對文帝“夜半前席”的重賢姿態從根本上產生了懷疑,可謂舉重而若輕。如此推重賢者,何以竟然成“虛”?詩人引而不發,給讀者留下了懸念,詩也就顯出跌宕波折的情致,而不是一瀉無餘。這一句承轉交錯的藝術處理,精煉,自然,和諧,渾然無跡。

李商隱《賈生》是什麼時候創作的?該如何賞析? 第3張

末句方引滿而發,緊承“可憐”與“虛”,射出直中鵠的的一箭——不問蒼生問鬼神。鄭重求賢,虛心垂詢,推重歎服,乃至“夜半前席”,不是爲了詢求治國安民之道,卻是爲了“問鬼神”的本原問題!這究竟是什麼樣的求賢,對賢者又究竟意味着什麼啊!詩人仍只點破而不說盡——通過“問”與“不問”的對照,讓讀者自己對此得出應有的結論。辭鋒極犀利,諷刺極辛辣,感概極深沉,卻又極抑揚吞吐之妙。由於前幾句圍繞“重賢”逐步升級,節節上揚,第三句又盤馬彎弓,引而不發,末句由強烈對照而形成的貶抑便顯得特別有力。這正是通常所謂的“擡得高,摔得重”(也就是反跌手法)。整首詩在正反、揚抑、輕重、隱顯、承轉等方面的藝術處理上,都蘊含着藝術的辯證法,而其新警含蘊、唱嘆有情的藝術風格也就通過這一系列成功的藝術處理,逐步顯示出來。

點破而不說盡,有論而無斷,並非由於內容貧弱而故弄玄虛,而是由於含蘊豐富,片言不足以盡意。詩有諷有慨,寓慨於諷,旨意並不單純。從諷的方面看,表面上似刺文帝,實際上詩人的主要用意並不在此。晚唐許多皇帝,大都崇佛媚道,服藥求仙,不顧民生,不任賢才,詩人矛頭所指,顯然是當時現實中那些“不問蒼生問鬼神”的封建統治者。在寓諷時主的同時,詩中又寓有詩人自己懷才不遇的深沉感慨。詩人夙懷“欲迴天地”的壯志,但偏遭衰世,沉淪下僚,詩中每發“賈生年少虛垂涕”、“賈生兼事鬼”之慨。這首詩中的賈誼,正有詩人自己的影子。概而言之,諷漢文實刺唐帝,憐賈生實亦自憫。

創作背景

關於本詩的寫作年代,有兩種說法。其一爲馮浩在《玉溪生詩集箋註》中謂此詩爲李商隱在公元848年(大中二年)正月受桂州刺史鄭亞之命,赴昭州任郡守時所作。另一說爲楊柳提出,認爲此詩當於大中二年三、四月間李商隱離開桂林北上後滯留荊巴時期所作。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