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古文名著 > 蕩寇志第一百十二回(下):徐槐求士遇任森,李成報國除楊志

蕩寇志第一百十二回(下):徐槐求士遇任森,李成報國除楊志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4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蕩寇志》是清代作家俞萬春創作的白話長篇英雄傳奇小說,此書草創於道光六年(1826年),寫成於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是對明代小說《水滸傳》的續寫,又稱《結水滸全傳》或《結水滸傳》。接下來本站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此書塑造了法術高強的陳希真、陳麗卿父女及雲龍彪、劉慧娘等智勇雙全、全忠全孝的形象,讓他們去輔佐張叔夜圍巢梁山,把一百單八將盡數擒拿殺光,其剝去也永世不得翻身,體現了“尊王滅寇”的宗旨。

第一百十二回(下) 徐槐求士遇任森 李成報國除楊志

不數日,韋揚隱自睦州回來,來見任森。任森方知韋揚隱奉童貫差徵方臘,不料諸庸將掣肘,以致敗績。罪歸韋揚隱,削職。任森大爲嘆息,韋揚隱毫不介意。因賀任森得勝之喜,見了顏樹德,悲喜交集,各問原委。又聞知了徐槐英雄,便求任森介紹來見,一見大服,便拜徐槐爲師。又引李宗湯見徐槐,亦拜徐槐爲師。徐槐與任森、顏樹德、韋揚隱、李宗湯日日盤桓,徐槐遂深知四人性情才能,日後各有用處。不題。

蕩寇志第一百十二回(下):徐槐求士遇任森,李成報國除楊志

且說那元陽谷後逃走的兩員賊將,一個是掃地龍火萬城,一個是擎天銅柱王良。這二人見滿山火起,料知事敗,不敢去接應前軍,只得率領四百名嘍-,保着一位軍師,向山東而走。路上改換了捕盜官軍旗號,所以一路無阻無礙,直達梁山。

誰知那宋江吃了魏輔樑、真大義的作弄,見有新來弟兄,十分膽怯;更兼刺陳希真不成,枉送了時遷性命,杜絕了蔡京、範天喜門路,懊恨非常。邇日希真又奉旨榮任,跨有兗沂,衆將遵旨就職,日日簡練軍馬,宋江大小頭領無不震懼。這日早上,忽報有火萬城、王良二位好漢前來求見,卻未提起入夥的話。宋江正在煩恨,不得已接見了二人,卻於禮貌言辭間失於關切,覺得疏淡了些。二人不悅,託辭告去。宋江又不苦留,二人便同那軍師並四百嘍-去了。

吳用在後山閱視-煌,中午轉來,方纔知道此事,急來見宋江道:“兄長爲何拒覆新來兄弟?兄長真是奈何不得東瓜,只把葫子來磨。那魏輔樑、真大義二人,小可自失眼了,怕他真個人人如此!那新來兄弟,誠僞真假,我自有照察之法,何必遽行拒絕。兄長如此疑人,現在輔佐業已殘缺,未來豪傑裹足不前,我梁山其孤危矣!”宋江大悔,急命楊志、徐寧二人去追火王二人轉來,與他陪禮。楊志、徐寧領令火速追去,早已不及了。宋江看着吳用一言不發,吳用道:“此事休提,且着人去探聽他下落,再作計較。只是陳希真那廝跨有兗沂,兵勢浩大,逼近爲患,極非小耍;更兼新泰、萊蕪隔絕兗州之東,我戎馬出入大爲不便,所當速定大計。”宋江矍然道:“這事怎處?”吳用道:“處此之勢,用兵或有生路,不用兵直坐以待亡耳。”宋江道:“我去恢復兗州何如?”吳用沉吟一回道:“陳希真何等利害,此番去奪兗州,定然枉費力氣。我想此番我們新失兗州,雲天彪必不料我有事青州,不如乘勢去恢復清真山爲妙。”宋江道:“此一路被劉廣在充州當我咽喉,進出不利,怎好?”吳用道:“我自有道理。且我此去奪清真山,亦不專爲清真;如果清真山奪不得,我亦另有算計。若從事兗州,則是舍遠守近,地勢愈促,不惟兗州不可必得,而失卻新泰、萊蕪,大非計也。”宋江點頭,便從此日日加緊躁演,鼓勵士卒。統計梁山兵馬尚有十五萬,並嘉祥、濮州兩處十七萬人馬,及新泰、萊蕪十萬人馬,合計共四十二萬人馬,錢糧尚可支三年。吳用對宋江道:“似此儘可有爲,兄長放心。”宋江亦喜,對吳用道:“只是我良將消亡了許多,以此耽憂。”吳用道:“再看機會,倘再能收羅幾位豪傑,便可補數了。”宋江稱是。

過了半月,兵馬躁演已極精熟,宋江箭瘡亦早已全愈。是日初伏天氣,宋江升忠義堂,聚集衆英雄,請吳用點兵派將。吳用請盧俊義率李應、徐寧、燕青、段景住,帶三萬馬步全軍,先行攻圍兗州北門及飛虎寨,不必定求攻破,只待大軍過時,便將兵馬約退,揀擇險要扎住,一面爲大軍作援,一面接應糧草。盧俊義應諾,領徐寧等三萬人馬去了。吳用便請公孫勝守寨,點起秦明、楊志、魯智深、武松、燕順、鄭天壽、王英、孔明、呂方,帶三萬人馬,宋江、吳用親自督領,即日起行,由汶河進發。

那盧俊義率領徐寧等三萬軍馬,正在攻打兗州。劉廣悉力防守,不暇他顧。宋江、吳用已領大軍,抹兗州北境過去,一路無阻無礙,直到萊蕪,朱武等迎接入城。歇了一日,宋江便同吳用率領秦明、楊志、魯智深、武松、燕順、鄭天壽、王英並三萬人馬,直趨清真山。早有探子報入清真營裏,都監風會聞報,便與防禦使李成商議道:“俺這裏五萬人馬,訓練精熟,盡皆有用之才。李將軍速派今戰守兵數,嚴行防備。”李成道:“相公且請鎮守,待小將帶三千精銳兵,由後山抄過赤松林,至野雲波埋伏。待其兵過,便襲擊他後隊,先殺他個下馬威。”風會道:“此計亦好,但不可十分戀戰。”李成領諾,便提兵赴赤松林去了。

蕩寇志第一百十二回(下):徐槐求士遇任森,李成報國除楊志 第2張

且說宋江、吳用將兵馬分爲二隊:秦明、魯智深領前隊,宋江、吳用、楊志、武松領中隊,燕順、鄭天壽、王英領後隊,一路由野雲渡進發。宋江中隊已過了赤松林,後隊方到林邊,吳用猛叫:“林內恐有埋伏!”說未了,只聽背後林子裏炮響,伏兵果然殺出,梁山後隊鄭天壽慌忙應敵。李成早已一馬當先,挺槍直刺,鄭天壽舉刀急迎,兩下便鬥。不上二十餘合,鄭天壽刀法已亂,那裏是李成的對手。燕順拍馬來助,只見官軍吶喊齊出,殺氣影中,鄭天壽中槍落馬。燕順大驚,只道鄭天壽一命休了。幸王英馬到,救了天壽。官兵奮勇衝殺,賊兵大亂。吳用急命楊志還救,那李成早已領兵退回去了。鄭天壽左肩中傷,折兵八百餘名。宋江大怒,便催軍馬飛速攻清真營,吳用諫道:“不可,恐前去尚有奸計。總之行軍萬不可因怒任性,一旦有失,悔之晚矣。”宋江依言,整頓了後隊,依舊按隊徐行。到了前面,果然風會已設伏等候,幸吳用料着,不曾中計。

且說風會接得李成捷報,大喜,使教李成守營,自己領精兵二萬人,扎住西灝山口。宋江兵馬屯在平地,相拒一日。風會見賊兵不中計,便起早領兵,直叩宋江營前搦戰。宋江大怒,便命前隊迎戰。秦明領命,便提狼牙棒一馬先出。風會早已倒提九環潑風大砍刀,立馬垓心。兩人相見,各無言語,交鋒便戰。七十餘合不分勝負,風會拖刀便走,秦明狠命相追。吳用大驚道:“這廝分明有計。”忙教鳴金收住。風會見了,亦不追轉,便收兵而回。次日,風會一面告知雲天彪,一面又來討戰,魯智深當先迎戰。饒你魯智深本事高強,和風會只戰得個平手。宋江、吳用都看得呆了。二人狠鬥一百餘合,只得收兵。第三日又戰,宋江命武松出戰,也只是平手。話體絮煩,那風會與秦明、魯智深、武松連戰五日,不分勝負。當晚收兵,吳用與宋江商議道:“風會這廝,真正了得,不如用計擒他爲妙。”宋江問何計,吳用道:“他明日再來,便用如此如此擒他。”宋江稱是。當夜安派已定,只等風會再來。

且說風會回西灝山寨內,正擬明早再出,只見李成前來道:“相公連日辛苦,明日待小將出戰。”風會應允。次日,李成領兵直叩宋江營前,大叫:“狂賊快獻上頭顱來!”宋江大怒,命燕順出馬迎戰。李成舉槍急刺燕順,燕順舉刀敵住,一來一往,酣戰四五十合。宋江暗暗稱奇道:“李成真個不弱於風會。”只見燕順氣力漸漸不加,虛幌一刀敗走,李成狠命相追。風會大驚,急叫鳴金,李成已追上一段。深草坑裏,絆馬索齊起,燕順揮衆軍掩上,將李成捆捉去了。風會急命起鼓進兵,來救李成,吃賊軍兩翼擋住,風會衝殺不入,只得懊恨收兵而返。

且說宋江收兵回營,燕順解着李成進來。宋江隨即喝退燕順,道:“我教你去相請李將軍,誰教綁縛將來。”燕順諾諾而退。宋江連忙跳離交椅,走下帳來,親自解了繩索,扶上帳來,納頭便拜道:“兄弟們不識尊卑,誤有冒犯,切乞恕罪。”李成答拜畢,大笑道:“宋頭領,你此等詐術,可以網羅俗子,不能結納英雄,竟敢如此唐突李成,無怪你眼睛戳瞎了!”宋江心中大怒,衆頭領同聲共憤道:“俺哥哥山東、河北馳名,叫做及時雨宋公明,你這廝不知忠義之人,如何省得!”宋江猛然得計,便喝住衆人道:“休得傷犯李將軍!”便問李成道:“小可宋江,怎敢揹負朝廷,蓋爲官吏污濫,威逼得緊,誤犯大罪,因此權借水泊裏隨時避難,只待朝廷赦罪招安。不想起動將軍,致勞神力,實慕將軍虎威,今日誤有冒犯,切乞恕罪。”李成笑道:“宋公明,你須受招安,李成現是軍官,未免多此一番招安。你想李成受你的招安,你還想受那個的招安?”

宋江未及開言,只見鄭天壽大叫道:“哥哥體與這不明理的打話,小弟吃他傷了,哥哥反要與他陪禮!”說罷,提刀上帳。宋江忙攔住道:“兄弟若要如此報仇,皇天不佑,死於刀劍之下。”李成拱手道:“忠義宋公明!俺乃不知忠義之人,殺亦何妨。”宋江見李成口軟,便怒視衆頭領道:“都是你們得罪了李將軍,快與李將軍陪罪。”與衆頭領丟了眼色,宋江先跪,後面衆頭領排排地都跪下。宋江道:“小可久聞將軍大名,如雷貫耳,今日幸得拜識,大慰生平,卻纔衆兄弟甚是冒瀆,萬乞恕罪。”李成亦拜倒在地道:“公明尊意究欲何爲?”宋江笑道:“且請將軍坐地。”衆人皆起,只見後帳轉出楊志,向李成敘禮,訴說別後相念,兩人執手灑淚。宋江便命置酒相待,用好言撫慰道:“李將軍,你看我衆兄弟,一大半都是朝廷軍官,苦是將軍不棄,願求協助宋江,一同替天行道。”

蕩寇志第一百十二回(下):徐槐求士遇任森,李成報國除楊志 第3張

李成看到此際,暗暗想道:“我若任性拗他,白白的送了性命,與國家毫無益處,不如趁他籠絡之時,我便將計就計,投降了他,就中取事。或除得來宋江更妙,萬一不能,就剪滅他幾個羽翼,也勝於白死。”便對楊志道:“楊兄,公明哥哥好意,我非不知。但我李成梗直一身,斷不肯無功受祿,現在既蒙招留,我卻不敢附居衆英雄之列,倘一旦立得一二功勞,顯得我李成本領,然後再敘大義。”宋江又起坐長揖道:“將軍在此,山寨有光,又肯爲我立功,莫說衆兄弟欽服,就是我宋江這把椅兒也當奉讓。”大衆歡談了一回,李成對宋江道:“公明哥哥大義,小弟十分欽佩,現在小弟還有一個知己,倘能邀得他來,亦可一同聚義。”宋江問是何人,李成看着楊志道:“就是大刀聞達,現在雲統制帳下。”楊志接口道:“此人真有萬夫不當之勇,惜乎不能招致。”宋江道:“想雲天彪日內必來,聞將軍必然同來。”便對吳用道:“何不用計擒之?”吳用捻髭微笑道:“且看。”當時衆人又談一回,酒鬧而散。

吳用私對宋江道:“李成此意,真僞難測。今小可已定主見,來日調楊志爲先鋒,即以李成爲副先鋒。我看楊志和李成交情卻好,必能聯絡得李成。陣上我教楊志與李成寸步不離,他亦無所施技。李成倘肯奮勇斬獲,便是誠心歸我,如或有退縮,便見其僞。至招致聞達一層,小弟另看機會。”宋江稱是。當下計議已定,吳用便教將李成手下被擒的官兵放走幾個,回去通知李成投降,以絕李成歸路。

風會在西灝山,聞知李成降賊,大驚。正在躊躇無計,次早忽報雲統制領傅玉、雲龍、聞達、歐陽壽通,並三萬人馬前來,風會忙令開營迎入。原來天彪自接到康捷傳樞密院札子,令其收復萊蕪、新泰,正在調集各路人馬,忽接到宋江攻清真營之信,便飛速統兵赴清真營來。風會稟稱:“李成追賊被擒,聞得已降於賊,殊爲詫異。”傅玉、聞達等亦個個呆了,齊聲道:“萬不料李成有此一事。”天彪沉吟了一回道:“非也,吾料李成決不出此。他從我年餘,《春秋》大義聞之熟矣,何至今日昧心。且統兵前進,以現行止。”說罷,便命聞達爲前部,密渝道:“此去如見李成,不可鹵莽,須細心察看行止。”聞達領令起行。天彪便命傅王守營,衆將齊出。天彪三萬人馬,並風會二萬人馬,共五萬人馬,浩浩蕩蕩殺奔宋江營前。

宋江見天彪兵馬果到,又是聞達爲先鋒,大喜,便命楊志領李成當先出馬,宋江領全軍齊出。兩陣對圓,這邊官軍隊裏,五百名砍刀手擁天彪出陣,大罵:“宋江瞎賊!因你目無朝廷,故爾天加大罰,尚不悔悟,還敢猖狂!”宋江大怒,出陣大罵:“你這廝早晚必爲吾擒,尚敢口出狂言!”便叫楊志出馬。這邊聞達提大刀迎住,兩下便鬥。兩陣吶喊,戰鼓齊鳴。李成在楊志背後看着楊志,立馬挺槍待刺,心中忽然不忍,猛咬牙道:“今日如此徇情,臣多一友,君少一臣矣!”驟馬上前,一槍直透楊志背心,穿出前胸,大叫:“楊志,我顧你不得了!”賊軍一齊大驚。天彪大喜,急揮前軍殺上。李成怞出槍頭,與聞達並馬殺奔賊軍,賊軍前隊大亂。官軍一齊奮勇大殺,直殺得賊兵屍橫遍野,血流成河。宋江、吳用忙的後隊飛逃,怎當得官兵勢大,遮天蓋地的殺來。正是:泰山壓卵,不須輾轉之勞;螳臂當車,豈有完全之理。不知宋江、吳用等性命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