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古文名著 > 《四聖心源》:卷二·六氣解·太陰溼土 全文

《四聖心源》:卷二·六氣解·太陰溼土 全文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8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四聖心源》是清·黃元御撰寫於1753年的醫書,又名《醫聖心源》。作者將黃帝、岐伯、秦越人、張仲景視爲醫中四聖。本書闡發《內經》、《難經》、《傷寒論》、《金匱要略》諸書蘊義,卷一天人解;卷二六氣解;卷三脈法解;卷四勞傷解;卷五至卷七雜病解;卷八七竅解;卷九瘡瘍解;卷十婦人解。是一部包括中醫基本理論和部分臨牀醫學的綜合性著作。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卷二·六氣解·太陰溼土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溼者,太陰土氣之所化也。在天爲溼,在地爲土,在人爲脾。太陰以溼土主令,辛金從土而化溼;陽明以燥金主令,戊土從金而化燥。己土之溼爲本氣,戊土之燥爲子氣,故胃家之燥不敵脾家之溼,病則土燥者少,而土溼者多也。

《四聖心源》:卷二·六氣解·太陰溼土 全文

太陰主升,己土升則癸水與乙木皆升。土之所以升者,脾陽之發生也。陽虛則土溼而不升,己土不升,則水木陷矣。火金在上,水木在下,火金降於戊土,水木升於己土。戊土不降,則火金上逆;己土不升,則水木下陷,其原總由於溼盛也。

《子華子》:陰陽交,則生溼。溼者,水火之中氣。上溼則化火而爲熱,下溼則化水而爲寒。然上亦有溼寒,下亦有溼熱。溼旺氣鬱,津液不行,火盛者,燻蒸而生熱痰,火衰者,氾濫而生寒飲,此溼寒之在上者。溼旺水鬱,膀胱不利,火衰者,流溢而爲白淫,火盛者,梗澀而爲赤濁,此溼熱之在下者。

《四聖心源》:卷二·六氣解·太陰溼土 全文 第2張

便黃者,土色之下傳,便赤者,木氣之下陷。緣相火在水,一線陽根,溫升而化乙木,木中溫氣,生火之母,升則上達而化火,陷則下鬱而生熱。木氣不達,侵逼土位,以其鬱熱傳於己土,己土受之,於是浸淫於膀胱。五行之性,病則傳其所勝,其勢然也。

陰易盛而陽易衰,故溼氣恆長而燥氣恆消。陰盛則病,陽絕則死,理之至淺,未嘗難知。後世庸愚,補陰助溼,瀉火伐陽,病家無不夭枉於滋潤,此古今之大禍也。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