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古文名著 > 本草綱目·第八卷·草部·麻黃原文是什麼內容?

本草綱目·第八卷·草部·麻黃原文是什麼內容?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5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本草綱目》是明代傑出醫藥學家李時珍撰寫的中醫典籍,共52卷。下面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此書採用“目隨綱舉”編寫體例,故以“綱目”名書。以《證類本草》爲藍本加以變革。全書共190多萬字,載有藥物1892種,收集醫方11096個,繪製精美插圖1160幅,分爲16部、60類。是作者在繼承和總結以前本草學成就的基礎上,結合作者長期學習、採訪所積累的大量藥學知識,經過實踐和鑽研,歷時數十年而編成的一部鉅著。書中不僅考正了過去本草學中的若干錯誤,綜合了大量科學資料,提出了較科學的藥物分類方法,融入先進的生物進化思想,並反映了豐富的臨牀實踐。本書也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響的博物學著作。

本草綱目·第八卷·草部·麻黃

本草綱目·第八卷·草部·麻黃原文是什麼內容?

【釋名】

也稱龍沙、卑相、卑鹽。

【集解】

[別錄說]麻黃生於晉地及河東,立秋採莖,陰乾。[時珍說]其根皮色黃赤,長者近尺。

莖[修治][弘景說]折去麻黃節根,水煮十餘沸,以竹片掠去水面上沫。根節能止汗。

【氣味】

苦,溫,無毒。

【主治】

中風傷寒頭痛,溫瘧,發表出汗,去邪熱氣,止咳逆上氣,除寒熱,破堅積聚。五臟邪氣緩急,風脅痛,字乳餘疾,止好唾,通腠理,解肌,泄邪惡氣,消赤黑斑毒。不可多服,令人虛。治身上毒風,皮肉不仁,主壯熱瘟疫,山嵐瘴氣。通九竅,調血脈,開毛孔皮膚。去營中寒邪,泄衛中風熱。散赤目腫痛,水腫風腫,產後血滯。

本草綱目·第八卷·草部·麻黃原文是什麼內容? 第2張

【發明】

[時珍說]麻黃爲肺經專藥,治肺病多用。張仲景治傷寒,無汗用麻黃,有汗用桂枝。歷代醫家解釋,皆隨文附會,沒有明其精微之人。時珍常常思考,認爲,津液爲汗,汗即血。津液在營爲血,在衛爲汗。若寒傷營,營血內澀,不能外通於衛,衛氣閉固,津液不行,故無汗發熱而憎寒。若風傷衛,衛氣外泄,不能內護於營,營氣虛弱,津液不固,故有汗發熱而惡風。然而,風寒之邪,皆從皮毛入。肺主衛氣,包羅一身,天之象。此證雖屬於太陽,而肺實受邪氣。表現在:面赤怫鬱,咳嗽有痰,喘而胸滿。這不是肺病嗎?由於皮毛外閉,邪熱內攻,而肺氣鬱積。故用麻黃、甘草、桂枝,引出營分之邪,達於肌表,佐以杏仁泄肺而利氣。出汗後無大熱,僅喘者,加以石膏。夏至後加石膏、知母,皆爲泄肺火之藥。因此,麻黃湯雖爲太陽發汗重劑,實爲發散肺經火鬱之藥。腠理不密,則津液外泄,而肺氣自虛。虛則補其母脾。故用桂枝、甘草,外散風邪以救表,內伐肝木以防脾。佐以芍藥、泄木而固脾,泄東以補西。使姜、棗,以行脾之津液而和營衛。瀉下後微喘者加厚朴、杏仁,以利肺氣。發汗後脈沉遲者加人蔘,以益肺氣。朱肱加黃芩爲陽旦湯,以瀉肺熱。皆是脾肺之藥。因此,桂枝雖爲太陽解肌輕劑,實爲理脾救肺之藥。若少陰病發熱脈沉,則有麻黃附子細辛湯、麻黃附子甘草湯。

根節〔氣味〕甘,平,無毒。

【主治】

止汗,夏月雜粉撲之。

本草綱目·第八卷·草部·麻黃原文是什麼內容? 第3張

根〔主治〕止汗,夏月雜粉撲之。

【附方】

1. 流行熱病。用麻黃一兩,水煎至半乾,去渣留汁,加米及豉,煮成粥。先以熱水洗澡,然後食粥,汗出即愈。

2. 傷寒黃疸。用麻黃一把,去節,棉裹,加酒五升,煮至半升,一次服完,微汗見效。

3. 脈沉、小便不利。用麻黃四兩,加水五升煮,去沫,再加甘草二兩,煮成三升。每服一升。蓋厚被讓出汗。不汗,須再次服藥。注意避風寒。

4. 風痹冷痛。用麻黃去根五兩、桂心二兩,共研末,加酒二升,以慢火熬成糖稀。每服一匙,熱酒調下,汗出見效。

5. 產後腹痛,血下不止。用麻黃去節,研成末。每服一匙,一日二三服,血下盡即止。

6. 盜汗陰汗。用麻黃根、牡蠣粉,共研末,撲身上。又一方:麻黃根、椒目,等分爲末。每服一錢,酒送下。外用麻黃根、舊蒲扇,共研末,撲身上。

7. 諸虛自汗,夜臥更甚,久則枯瘦。用黃芪、麻黃根各一兩,加牡蠣淘米水浸洗後煅過一起製成散劑。每服五錢,以水二碗,小麥百粒煎服。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