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古文名著 > 本草綱目·第八卷·草部·香附子、莎(suō)草原文是什麼內容?

本草綱目·第八卷·草部·香附子、莎(suō)草原文是什麼內容?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本草綱目》是明代傑出醫藥學家李時珍撰寫的中醫典籍,共52卷。下面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此書採用“目隨綱舉”編寫體例,故以“綱目”名書。以《證類本草》爲藍本加以變革。全書共190多萬字,載有藥物1892種,收集醫方11096個,繪製精美插圖1160幅,分爲16部、60類。是作者在繼承和總結以前本草學成就的基礎上,結合作者長期學習、採訪所積累的大量藥學知識,經過實踐和鑽研,歷時數十年而編成的一部鉅著。書中不僅考正了過去本草學中的若干錯誤,綜合了大量科學資料,提出了較科學的藥物分類方法,融入先進的生物進化思想,並反映了豐富的臨牀實踐。本書也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響的博物學著作。

本草綱目·第八卷·草部·香附子、莎(suō)草

本草綱目·第八卷·草部·香附子、莎(suō)草原文是什麼內容?

【釋名】

也稱雀頭香、草附子、水香棱、水巴戟、水莎、侯莎、莎結、夫須、續根草、地毛。[時珍說]別錄只說莎草,不提用苗用根。後世的人都用它的根,稱其爲香附子,而不知莎草這個名字。其草可爲笠及雨衣,疏而不沾,故字從草從沙。亦作蓑字,因其爲衣下垂矮,如孝子衰衣之狀,故又從衰。

【集解】

[別錄說]莎草生田野,二月、八月採。[弘景說]方藥不復用,古人寫詩多用,但無人認識。[恭說]此草根名香附子,一名雀頭香,到處都有,莖葉都似三棱,合和香用。[頌說]苗葉如薤而瘦,根如箸頭大。《唐玄宗天寶單方圖》所載水香棱功用、形狀與此相類。[時珍說]莎葉如老韭葉而硬,光澤有劍脊棱。五六月中抽一莖,三棱中空,莖端復出數葉。開青花成穗如黍,中有細子。其根有須,須下結子一二枚,子上有細黑毛,大者如羊棗而兩頭尖。

香附子、莎草

本草綱目·第八卷·草部·香附子、莎(suō)草原文是什麼內容? 第2張

苗、花〔主治〕治丈夫心肺中虛風及客熱,膀胱間連脅下時有氣妨,皮膚瘙癢癮疹,飲食不多,日漸瘦損,常有憂愁心忪少氣等證。利胸膈,降痰熱。

根〔主治〕除胸中熱,充皮毛,久服利人,益氣,長眉。治心中客熱,常日憂愁不樂,兼心忪者。

【氣味】

甘,微寒,無毒。

根〔主治〕除胸中熱,充皮毛,久服利人,益氣,長眉。治心中客熱,膀胱間連脅下氣妨,常日憂愁不樂,兼心忪者。治一切氣,霍亂吐瀉腹痛,腎氣膀胱冷氣。散時氣寒疫,利三焦,解六鬱,消飲食積聚,痰飲痞滿,腹脹,腳氣,止心腹肢體頭目齒耳諸痛,癰疽瘡瘍,吐血下血尿血,婦人崩漏帶下,月候不調,胎前產後百病。

苗、花[主治]治丈夫心肺中虛風及客熱,膀胱間連脅下時有氣妨,皮膚瘙癢癮疹,飲食不多,日漸瘦損,常有憂愁心忪少氣等證。並收苗花二十餘斤細,以水二石五斗,煮一石五斗,斛中浸浴,令汗出五六度,其瘙癢即止。四時常用,癮疹風永除。煎飲散氣鬱,利胸膈,降痰熱。

【發明】

[好古說]香附治膀胱兩脅氣妨,心忪少氣,能益氣,爲血中之氣藥。本草不言治崩漏,而方中用它治崩漏,因爲它能益氣止血。又能逐去瘀血,是推陳。正如巴豆治大便不通而又止泄瀉同意。又說:香附爲陽中之陰,血中之氣藥,凡氣鬱血必用之。炒黑能止血治崩漏,爲婦人之仙藥。多服也能走氣。[時珍說]香附之氣平而不寒,香而能竄。味多辛能散,微苦能降,微甘能和。是足厥陰肝、手少陽三焦氣分主藥,且兼通十二經氣分。生服則上行胸膈,外達皮膚;熟用則下走肝腎,外徹腰足。炒黑則止血,得鹽水浸炒則入血分而潤燥,青鹽炒則補腎氣,酒浸炒則行經絡,醋浸炒則消積聚,薑汁炒則化痰飲。得參、術則補氣,得歸、苄則補血,得木香則疏滯和中,得檀香則理氣醒脾,得沉香則升降諸氣,得芎、蒼朮則總解諸鬱,得梔子、黃連則能降火熱,得茯神則交濟心腎,得茴香、破故紙則引氣歸元,得厚朴、半夏則決壅消脹,得紫蘇、蔥白則解散邪氣,得三棱、莪術則消磨積塊,得艾葉則治血氣暖子宮。它就是氣病之總司,女科之主帥。

本草綱目·第八卷·草部·香附子、莎(suō)草原文是什麼內容? 第3張

【附方】

1. 未老先衰。用香附子一斤,水浸一夜,取出,擦去毛,炒黃,加茯神去皮四兩,共研末,以煉蜜調末爲丸,如彈子大。每晨服一丸,降氣湯送下。降氣湯是用香附子如上法處理半兩、茯神二兩、炙甘草一兩半、合煎而成。除了治未老先衰之外,還能治胸痞、拒食、虛冷遺精等症。

2. 偏正頭痛,熱氣上攻,頭目昏眩。單用香附子一味,經過去皮、煮、搗、曬、焙之後,研細末,加煉蜜調成丸子,如彈丸大。每服一丸,水一碗,煎藥至八成服下,婦女用醋湯煎服。

3. 一切氣疾,胸腹脹滿、噁心、氣逆、翻酸、煩悶等。用香附子一斤、縮砂仁八兩、炙甘草四兩,共研末,鹽開水送服。或研成粗末煎服亦可。

4. 心腹諸痛。香附子去毛,焙二十兩、烏藥十兩、甘草炒一兩,共研末。每服二錢,鹽湯送下。

5. 心脾氣痛(胸膛軟處有一點作痛、俗稱心氣痛,實乃胃脘有滯所致,或起因於氣,或起因於寒)。用香附子醋浸,略炒,研末;另用高良薑酒洗七次,略炒,也研末。兩個分別收存,治病時,起因於寒者,姜二錢、附一錢;起因於氣者,附二錢、姜一錢;起因於氣與寒者,姜、附等分。三種情況都以熱米湯加一匙薑汁和一小撮鹽把藥送下。服藥七八次後,病根可除。

6. 心腹諸痛,心氣痛、腹痛、小腹痛、血氣痛等。用香附子二兩、艾葉半兩,在醋湯中蒸煮熟,去艾葉,炒香附子末,加醋、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開水送下。

7. 氣虛浮腫。用香附子去皮,加醋煮幹,焙研末。以醋、糊調做成丸子,如梧子大。常服,可使腫水從小便排出。又一方:香附子一斤,在童便中浸三日,取出,焙乾研細,加糊爲丸。每服四五十丸,米湯送下。日服二次。

8. 疝脹氣痛。用香附末二錢,空心服,以海藻一錢,煎酒空心調下,並食海藻。

9. 婦人諸病。用大香附子擦去毛一斤,分作四份:一份醇酒浸,一份醇醋浸,一份鹽水浸,一份童便浸。幾日後,取出香附子,洗淨,曬乾,搗爛,微焙爲末,加醋煮麪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酒送下。瘦人,加澤蘭、赤茯苓末二兩;氣虛,加四君子料;血虛,加四物料。

10. 赤白帶下、血崩不止。用香附子去毛炒焦,研末,熱酒衝二錢,立愈。已昏迷者,服三錢,米湯送下。

11. 安胎順氣。香附子炒後研細,濃煎紫蘇湯送服一二錢。加砂仁亦可。

12. 妊娠惡阻,胎氣不安,氣不升降,嘔吐酸水,起坐不便,飲食不進。用香附子二兩,藿香葉、甘草各二錢,共研細。每服二錢,開水加鹽送下。

13. 臨產順胎,懷胎九月或十月時服此。香附子四兩、縮砂仁炒三兩、甘草炙一兩,共研末。每服二錢,米湯送下。

14. 產後狂言,血暈妄語,煩渴不止。用生香附子去毛研細。每服二錢,姜、棗煎湯送下。

15. 氣鬱吐血。用童便調香附末二錢服。又一方:香附子一兩、白茯苓半兩,共研末。每服二錢,陳粟米湯送下。

16. 肺破咯血。用香附子一錢,研細,米湯送服。日服二次。

17. 小便尿血。用香附子,新地榆等分,分別另煎湯。先服香附湯在口,後服地榆湯至盡。未見效,可照此再服。

18. 諸般下血癥狀。用香附子浸童便中一天,取出搗碎,醋拌,焙乾,研末。每服二錢,米湯送下。又一方:香附子以醋酒各半煮熟,焙研末,加黃秫米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四十丸,米湯送下。日服二次。又一方:香附子末二錢,加百草霜、麝香各少許同服,見效很快。

19. 老小脫肛。用香附子、荊芥穗,等分爲末。每取一匙,加水一碗,煎沸十多次後,淋洗患處。

20. 氣鬱頭痛。用香附炒四兩、川芎二兩,共研末。每服二錢,茶湯調下。常服可防頭痛,又可明目。

21. 肝虛目痛。用香附子一兩、夏枯草半兩,共研末。每服—錢,茶湯送下。

22. 突然耳聾。用香附子瓦炒研末,早晚各服二錢,蘿蔔子煎湯送下。藥忌鐵器。

23. 諸般牙痛。用香附子、艾葉煎湯漱口,同時用香附子末擦牙。又一方:香附子炒存性三兩,青鹽、生薑各半兩,共研末,每日擦牙。

24. 蜈蚣咬傷。嚼香附塗搽,立刻見效。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