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古文名著 > 本草綱目·第八卷·草部·豆蔻原文是什麼內容?

本草綱目·第八卷·草部·豆蔻原文是什麼內容?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7.4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本草綱目》是明代傑出醫藥學家李時珍撰寫的中醫典籍,共52卷。下面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此書採用“目隨綱舉”編寫體例,故以“綱目”名書。以《證類本草》爲藍本加以變革。全書共190多萬字,載有藥物1892種,收集醫方11096個,繪製精美插圖1160幅,分爲16部、60類。是作者在繼承和總結以前本草學成就的基礎上,結合作者長期學習、採訪所積累的大量藥學知識,經過實踐和鑽研,歷時數十年而編成的一部鉅著。書中不僅考正了過去本草學中的若干錯誤,綜合了大量科學資料,提出了較科學的藥物分類方法,融入先進的生物進化思想,並反映了豐富的臨牀實踐。本書也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響的博物學著作。

本草綱目·第八卷·草部·豆蔻

【釋名】

也稱蠻姜。子名紅豆蔻。

本草綱目·第八卷·草部·豆蔻原文是什麼內容?

【釋名】

也稱草豆蔻、漏蔻、草果。

【集解】

[別錄說]豆蔻生長於南海。[頌說]豆蔻產於嶺南等地。苗像蘆,它的葉似山姜,根似高良薑。二月開花形成穗房,花長在莖下,由嫩葉捲曲而生。開始如芙蓉花,微紅,穗頭呈深紅色。它的葉子逐漸長大,花漸漸綻開而顏色也逐漸變淡,也有變成黃白色的。南方人多采摘花當作果實,嫩的特別貴重,將穗頭與鹽一同醃製,重疊成朵狀不會散。[時珍說]豆蔻大小如龍眼,形狀稍長,外皮呈黃白色,薄而且棱峭,其核仁大小如縮砂仁而有辛香氣味。滇廣出產的草果,當地的人常用來作茶及作爲食物佐料。廣東人則取生豆蔻放入梅汁,鹽漬讓其泛紅色,在烈日下曬乾後,放入酒中,名爲紅鹽蘋果。元朝時常把蘋果作爲膳後果品。南方等地還有一種火楊梅,極似豆蔻,它的形態圓而粗,氣辛而且不溫和,人們也經常食用。

【氣味】

仁:辛、澀,溫,無毒。花:辛,熱,無毒。

【主治】

仁,主溫中順氣,心腹痛,嘔吐,去口臭。下氣,止霍亂,主一切冷氣,消酒毒。補胃健脾,消食祛寒。主心腹疼痛、胃痛、消化不良、嘔吐腹瀉、呃逆反酸。主婦人惡阻帶下,開鬱破氣。制丹砂。花,主調中補胃氣及下氣。止嘔吐呃逆,治腹瀉,消除酒毒。

花〔主治〕主調中補胃氣及下氣。止嘔吐呃逆,治腹瀉,消除酒毒。

仁〔主治〕主溫中順氣,心腹痛,嘔吐,去口臭。下氣,止霍亂,主一切冷氣,消酒毒。補胃健脾,消食祛寒。主心腹疼痛、胃痛、消化不良、嘔吐腹瀉、呃逆反酸。主婦人惡阻帶下,開鬱破氣。

本草綱目·第八卷·草部·豆蔻原文是什麼內容? 第2張

【發明】

[震亨說]豆蔻溫,能夠驅散肌體滯留之氣,消除膈上的痰溼。如果明知身體受了寒,還要吃寒的東西,胃便會隱隱作痛,這時只可以溫散,可以食用豆蔻仁。如果是由於體內寒溼鬱結造成的痰症,用此法亦效果顯著。如果是內熱鬱結造成的病症,則不宜用蔻仁,以免溫熱相積成病。[時珍說]豆蔻治病,是用它的辛熱浮散,能入太陰陽明經,除寒燥溼,助消化散積食。南方山區多潮溼,脾胃經常因寒溼鬱滯而生病,所以吃的食物裏常用仁與之相宜。然而過多食用就會助長脾熱,損害肺,傷害眼睛。

【附方】

1. 心腹脹滿、短氣。用豆蔻二兩,去皮,研細。每服半錢,木瓜生薑湯調下。

2. 胃弱嘔逆不食。用豆蔻仁二枚、高良薑半兩,加水一碗合煮,去渣取汁,再以生薑汁半合倒入,和麪粉做成面片,在羊肉湯中煮熟,空腹吃下。

3. 霍亂煩渴。用豆蔻、黃連各一錢半,烏豆五十粒,生薑三片,水煎服。

4. 虛瘧自汗不止。用豆蔻一枚,面裹煨熟。連面研細,加平胃散二錢,水煎服。

5. 氣虛瘴瘧。用豆蔻仁、熟附子等分,加水一碗、姜七片、棗一枚,煎至半碗服下。

6. 赤白帶下。用豆蔻連皮一枚、乳香一小塊,面裹,煨至焦黃,同面一起研細。每服二錢,米湯送下。日服二次。

7. 脾痛脹滿。用豆蔻仁二個,酒煎服。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