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古文名著 > 本草綱目·第八卷·草部·苦蔘原文是什麼內容?

本草綱目·第八卷·草部·苦蔘原文是什麼內容?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本草綱目》是明代傑出醫藥學家李時珍撰寫的中醫典籍,共52卷。下面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此書採用“目隨綱舉”編寫體例,故以“綱目”名書。以《證類本草》爲藍本加以變革。全書共190多萬字,載有藥物1892種,收集醫方11096個,繪製精美插圖1160幅,分爲16部、60類。是作者在繼承和總結以前本草學成就的基礎上,結合作者長期學習、採訪所積累的大量藥學知識,經過實踐和鑽研,歷時數十年而編成的一部鉅著。書中不僅考正了過去本草學中的若干錯誤,綜合了大量科學資料,提出了較科學的藥物分類方法,融入先進的生物進化思想,並反映了豐富的臨牀實踐。本書也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響的博物學著作。

本草綱目·第八卷·草部·苦蔘

【釋名】

也稱苦骨、地槐、水槐、菟槐、驕槐、野槐、白莖,又名芩莖、祿白、陵郎、虎麻。

本草綱目·第八卷·草部·苦蔘原文是什麼內容?

【集解】

[別錄說]苦蔘生長在南山山谷及田野裏,三月、八月、十月採根暴幹。[時珍說]七八月結角如蘿蔔子,角內有子二三粒,如小豆而堅。

【修治】

[斅說]採苦蔘的根部,用糯米濃泔汁浸一宿,其腥穢氣並浮在水面上,須重重淘過,即蒸,從巳至申,取曬切用。

根〔氣味〕苦,寒,無毒。

【主治】

心腹結氣,症瘕積聚,黃疸,溺有餘瀝,除癰腫,補中,明目止淚。養肝膽氣,安五臟,平胃氣,令人嗜食輕身,定志益精,利九竅,除伏熱腸痢,止渴醒酒,小便黃赤,療惡瘡。漬酒飲,治疥殺蟲。治惡蟲、脛酸。治熱毒風,皮肌煩燥生瘡,赤癩眉脫,除大熱嗜睡,治腹中冷痛,中惡腹痛。殺疳蟲。炒存性,米飲服,治腸風瀉血並熱痢。

【發明】

[元素說]苦蔘苦氣沉純陰,爲足少陰腎經君藥。治本經須用,能逐溼。[震亨說]苦蔘補陰氣,若得之而致腰重,則是因其氣降而不升,並非是傷腎之故。[時珍說]子午乃少陰君火對化,故苦蔘、黃檗之苦寒,皆能補腎,蓋取其苦燥溼、寒除熱也。熱生風,溼生蟲,故又能治風殺蟲。唯腎水弱而相火勝者,用之相宜。火衰精冷、真元不足及年高之人,不可用。《素問》載,五味入胃,各歸所喜,久而增氣,此乃物化之常。氣增而久,則成爲夭亡之由。王冰說,味入肝爲溫,入心爲熱,入肺爲清,入腎爲寒,入脾爲至陰而兼四氣,皆爲增其味而益其氣,各從本髒之氣。故久服黃連、苦蔘而反熱者,即屬此類。氣增不已,則髒氣有偏勝,偏勝則髒有偏絕,故有暴夭。張從正也說,凡藥皆毒。雖甘草、苦蔘,不可不謂之毒。久服則五味各歸其髒,必有偏勝氣增之患。諸藥皆然。

實〔主治〕久服輕身不老,明目。

根〔主治〕心腹結氣,症瘕積聚,黃疸,溺有餘瀝,除癰腫,補中,明目止淚。養肝膽氣,安五臟,平胃氣,令人嗜食輕身,定志益精。

本草綱目·第八卷·草部·苦蔘原文是什麼內容? 第2張

【附方】

1. 熱病發狂。用苦蔘末,加蜜調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丸,薄荷湯送下。也可用苦蔘末二錢,水煎服。

2. 傷寒結胸,傷寒流行時,感病四五日,胸滿痛,大發燒。苦蔘一兩,加醋三升,煮成一升二合,服後能吐即愈。

3. 谷疸食勞,頭旋,心神不安發黃。苦蔘二兩、龍膽一合,共研末,加牛膽調藥成丸,如梧子大。每服五丸,生大麥煎汁送下。日服三次。

4. 毒熱足腫。用苦蔘煮酒多擦。

5. 夢遺食減。用苦蔘三兩、白朮五兩、牡蠣粉四兩,共研末;另取雄豬肚一個,洗淨,在砂罐中煮爛,和藥搗勻,做成丸子,如小豆大。每服四十丸,米湯送下。每天服三次。久服能使身體轉健,食量增加,不再夢遺。

6. 飲食中毒。苦蔘三兩,苦酒一升半,煮成八合,分兩次服,取吐即愈。

7. 血痢不止。用苦蔘炒焦爲末,滴水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米湯送下。

8. 大腸脫肛。用苦蔘、五倍子、陳壁土等分,煎湯洗患處,並以木賊末敷上。

9. 齒縫出血。用苦蔘一兩、枯礬一錢,共研末。一天擦齒三次,效果明顯。

10. 鼻瘡膿臭。用苦蔘、枯礬各一兩,生地黃汁三合,加水煎濃,隨時滴瘡上。

11. 遍身風疹,痛不可忍,涎痰多,夜難睡。用苦蔘末一兩,另用皁角二兩,在水一升中揉濾取汁,瓦器內熬成膏,和藥末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飯後服,溫水送下。

12. 大風癩疾即麻風。用苦蔘五兩,切片,浸在酒三鬥中,過一個月後,每取酒飲一合。一天三次。宜常服不斷。又一方:苦蔘末二兩,縫在豬肚子中煮熟,把藥去掉。病人先餓一天,第二天早晨,飲清水一碗後,即取食豬肚,如吐出,須再吃。過一二時後,以肉湯調“無憂散”五六錢服下。有惡物排出時,即爲見效。再服皁角一斤去皮,去子,煮汁,汁中調入苦蔘末,另加何首烏末二兩、防風末一兩半、當歸末一兩、芍藥末五錢、人蔘末三錢,一起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至五十丸,溫酒或茶送下。日服三次。同時,還用麻黃、苦蔘、荊芥煎水洗癩。又一方:治大風癩及熱毒、風瘡、疥癬等,用苦蔘去皮,曬乾一斤、枳殼麩炒六兩,共研末,加蜜爲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溫酒送下。日服三次白天兩次,夜間一次。腎臟風毒,心肺積熱,皮膚疥癩,痛癢時出黃水。用苦蔘三十一兩、荊芥穗十六兩,共研末,滴水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茶送下。

13. 上下諸瘻或在頸部,或在下部。用苦蔘五升,在苦酒一斗中浸泡三四天後服下。

14. 瘰癧結核。用苦蔘末四兩,加牛膝汁調成丸子,如綠豆大。每服二十丸,熱開水送下。

15. 湯火傷灼。用油調苦蔘末敷傷處。

16. 赤白帶下。用苦蔘二兩、牡蠣粉一兩五錢,共研末;另以雄豬肚一個,在水三碗中煮爛後,再搗成泥,和藥末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百丸,溫酒送下。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