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古文名著 > 古典文學名著《夜航船》:地理部·山川 全文

古典文學名著《夜航船》:地理部·山川 全文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9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夜航船》是明末清初文學家、史學家張岱所著的百科類圖書。該書講述了從三教九流到神仙鬼怪,從政治人事到典章沿革等二十大類125個小類的學科知識。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地理部·山川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九山

會稽山、衡山、華山、沂山、岱山、嶽山、醫無閭山、霍山、恆山。

九澤

大陸澤、雷夏澤、彭蠡澤、雲夢澤、震澤、菏澤、孟瀦澤、濚澤。

五嶽

東嶽泰山,山東濟南府泰安州。南嶽衡山,湖廣衡州府衡山縣。中嶽嵩山,河南河南府登封縣。西嶽華山,陝西西安府華陰縣。北嶽恆山,山西大同府渾源縣。

九河

曰徒駭、曰太史、曰馬頰、曰覆釜、曰胡蘇、曰簡、曰潔、曰鉤盤、曰鬲津。

五鎮

東鎮沂山,東安公在沂州。南鎮會稽山,永興公在紹興。中鎮霍山,應聖公在晉州。西鎮吳山,成德公在隴州。北鎮醫無閭山,廣寧公在營州。

五湖

一洞庭,二青草,三鄱陽,四丹陽,五太湖。一曰五湖者,太湖之別名也,一名震澤,一名笠澤。

四瀆

瀆者,江、淮、河、漢是也。禹平水土,名曰四瀆。《禮記》: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嶽視三公;四瀆視諸侯。

四海

天地四方,皆海水相通,九戎、八蠻、九夷、八狄,形類不同,總而言之,謂之四海。渤澥者,又東海之別支也。

三島

東海之盡謂之滄海,其中有蓬萊、方丈、瀛州三神山,金銀爲宮闕,神仙所居。

五山

渤海之東有大壑,名歸墟,其中有岱輿、員嶠、方壺、瀛州、蓬萊五山。

三江

三江者,松江、婁江、東江也。其分流處,曰三江口。

三泖

在松江府。俗傳近山涇者爲上泖,近泖橋者爲中泖,自泖橋而上縈繞百餘里曰長泖,是謂三泖。

崑崙山

在西番。山極高峻,積雪至夏不消,延亙五百餘里,黃河經其南。

黃河

在西番。其水從地涌出,百餘泓,東北匯爲大澤。又東流爲赤賓河,合忽蘭諸河,始名黃河。從東北至陝西、蘭州,始入中國。元招討使都實始窮河源。

古典文學名著《夜航船》:地理部·山川 全文

華山

韓昌黎夏日登華山之嶺,顧見其險絕,恐慄,度不可下,據崖大哭,擲遺書爲訣。華陰令搭木架數層,紿其醉,以氈裹縋下之。

匡廬山

在南康府。周時匡裕兄弟七人結廬隱此,故名。志中言有二勝,開元漱玉亭、棲賢三峽橋,內有白鹿洞,爲朱晦庵讀書處。今另設學校,以教習諸生。

武夷山

在崇安。高峯三十有六,道書第十六洞天,當有神人降此,自稱武夷君。又《列仙傳》:籛鏗二子,長曰武,次曰夷,故名。

龍虎山

在貴溪。兩石峙,如龍昂虎踞,即上清宮也。世爲張道陵所居,上有壁魯洞,即天師得異書處。

壦務山 (音權旄山)

在柏人城之東北。《尚書》言舜納於大麓,迅雷風烈,弗迷。即此。

華不注 (不音夫,與跗同。)

言此山孤秀,如花跗之注於水也。《九域志》雲:大明湖望華不注山,如在水中。

白嶽山

在休寧縣。一名齊雲,巖上有石鐘樓、石鼓樓、香爐峯、燭臺峯,皆奇景。上供玄帝像,雲是百鳥銜泥所塑,靈應異常,人稱小武當。時時有王靈官響山鞭,聲如霹靂。

鎮江三山

一曰北固,一曰金山,一曰焦山。焦山者,漢末隱士焦光隱此,故名。上有《瘞鶴銘》,陶隱居所書,雷火斷之,今墜江岸。

八公山

在壽州。淮南王安與賓客八公修煉於此。謝玄陳兵淝水,苻堅望見八公山草木,風聲鶴唳,皆爲晉兵。

天童山

在鄞縣。晉僧義興卓錫於此,有童子給役薪水,久之辭去,曰:“吾太白神也,上帝命侍左右。”言訖不見。遂名太白山,又名天童山。

招寶山

在定海。天氣晴朗,朝鮮、日本諸國,一望可見。山中有棋子坪,以白飯撒之得白子,以黑豆撒之得黑子。

翁洲山

在定海。徐偃王所居。勾踐欲封夫差於甬東,即此地也。唐開元中置翁洲縣。

雞鳴山

在應天府東,舊名雞籠山。雷次宗開館於此,齊高宗常就次宗受《左氏春秋》。

牛首山

在祖堂之北,上有二峯相對,如牛角,故名。晉王導曰:“此天闕也。”又名天闕山。

攝山

在應天府治東北。產攝生草。上有千佛巖、棲霞寺,即明僧紹舍宅。

茅山

在句容,初名句曲山。茅君得道於此,更今名。上有三峯,三茅君各佔其一,謂之三茅峯。三峯之北,曰玉晨觀,即所謂金陵地肺也。

莫愁湖

三山門外。昔有妓盧莫愁家此,故名。

天台山

上應臺星高一萬八千丈,周八百里,從曇花亭麓視石樑瀑布,如在天半上。有瓊臺玉闕諸景,舊名金庭洞天。

天姥山

在浙之新昌縣。李太白夢遊天姥,即此。近產茶,名天姥茶。

文公山

在尤溪。朱晦庵父鬆,爲尤溪尉,任滿,假館於鄭氏。建炎庚戌九月,朱子生,所對二山,草木繁密,野燒焚之,山形露出“文公”二字。

古典文學名著《夜航船》:地理部·山川 全文 第2張

雲谷山

在建陽。羣峯上蟠,中阜下踞,雖當晴晝,白山坌入,則咫尺不可辨。朱文公作草堂其中,榜曰“晦庵”。

鐘山

在分宜。晉時,雨後有大鐘從山峽流出,驗其銘,乃秦時所造,故名鐘山。後有漁人,山下得一鐸,搖之,聲如霹靂,山嶽動搖。漁人懼,沉之水。或曰:此秦始皇驅山鐸也。

寒石山

唐寒山、拾得二僧居此。豐乾和尚謂閭丘太守曰:“寒山、拾得,是文殊、普賢后身。”太守往謁之,二人笑曰:“豐幹饒舌。”遂隱入石中,不復出。

石鏡山

在臨安。有圓石如鏡,錢鏐少時照之,冠冕儼然王者。唐昭宗封爲衣錦山。鏐常於此宴故老,木石皆披錦繡。

宛委山

在會稽禹穴之前。上有石匱,大禹發之,得赤如日,碧如月,長一尺二寸。又傳禹治水畢,藏金簡玉字之書於此。

寶山

一名攢宮。在會稽縣東南。宋高、孝、光、寧、理、度六陵在焉。元妖僧楊璉真伽發諸陵,唐珏潛收陵骨,瘞於蘭亭山之冬青樹下,陵骨得以無恙,獨理宗頭大如鬥,不敢更換,元人取作溺器。我太祖得之沙漠,復歸本陵,有石碑記其事。

越城中八山

臥龍、蕺山、火珠、白馬、峨眉、鮑郎、彭山、怪山。更有黃琢山,在華嚴寺後,人不及知。峨眉山,在軒亭北首民居之內,今指土谷寺神桌下小石爲峨眉山者,非是。怪山在府治東南,《水經注》雲:是山自琅琊東武海中一夕飛來,居民怪之,故曰怪山。上有靈鰻井,鰻大如柱,能致風雨。越王築臺其上,有觀雲氣。

尾閭

台州寧海縣東,海中水湍急,陷爲大渦者十餘處,百凡浮物,近之則溺。

瓠子河

漢武帝元光三年,河決頓丘,複決濮陽,瓠子泛郡十六,發卒數萬人塞瓠子河。天子自臨決河,沉白馬玉璧於河,築室其上,名防宣宮。

錢塘潮

朝夕兩至,初三日起水,二十日落水。每月十八潮大,八月十八潮尤大。有候潮歌曰:“午未未未申,寅卯卯辰辰,巳巳巳午午,朔望一般輪。”

磻溪

在鳳翔府寶雞縣。呂望釣此,得一魚,腹有璜玉,文曰:“周受命,呂氏佐。”今石上隱隱見兩膝痕。

灩澦堆

在瞿唐峽口。有孤石,冬出水二十餘丈,夏即沒入土。人云:“灩澦大如象,瞿唐不可上;灩澦大如馬,瞿唐不可下。”以爲水候。庾子輿奉父櫬還巴東,至瞿唐,水壯。子輿哀號,峽水驟退,舟得安行。人爲之語曰:“灩澦如帕本不通,瞿唐水退爲庾公。”

長江三峽

瞿唐峽與歸峽、巫山峽,世稱三峽,連亙七百里,重巖疊障,隱蔽天日,非亭午夜分,不見日月。《水經》雲杜宇所鑿。

爛柯山

衢州府城南。一名石室。道書謂青霞第八洞天。晉樵者王質入山,見二童子弈,質置斧而觀。童子與質一物,如棗核,食之不飢。局終,示質曰:“汝斧柯爛矣。”質歸家,已百歲矣。

江郎山

在江山。世傳江氏兄弟三人登其巔,化爲石,故名。山頂有池,產碧蓮、金鯽。

金華山

府城北。金星與婺女星爭華,故名。又名長山,週三百六十餘里,其最勝者曰金華洞,道書第三十六洞天。

四明山

在餘姚縣。高三萬八千丈,週二百一十里,由鄞小溪入,則稱東四明;由余姚白水入,則稱西四明;由奉化雪竇入,則直謂之四明。道經第九洞天也。峯凡二百八十有二,中有峯曰芙蓉,有漢隸刻石上,曰“四明山心”。其右有石窗。

天水池

在重慶江津縣。邑人春月遊此,競於池中摸石祈嗣,得石者生男,得瓦者生女,頗驗。

大瀼水

在奉節縣。杜甫詩“瀼東瀼西一萬家”,即此。郡人龍澄,嘗於瀼中見一石盒,探取之,獲玉印五,文字非世間篆籀。忽有神人詫曰:“玉印乃上帝所寶,昔授禹治水,水治復藏名山大川。今守護不謹耳!可亟投元處。”澄如其言。後登上第。

牛心山

龍安府城之東。樑李龍遷葬此。武后時鑿斷山脈。玄宗幸蜀,有老人蘇垣奏:龍州牛山,國之祖墓,今日蒙塵,乃則天掘鑿所致也。玄宗命刺史修築如舊。未幾,誅祿山。

峨眉山

眉州城南,來自岷山,連岡疊障,延袤三百餘里,至此突起三峯,其二峯對峙,宛若蛾眉。

磨針溪

彭山象耳山下,相傳李白讀書山中,學未成,棄去。過是溪,逢老媼方磨鐵杵,白問故,媼曰:“欲作針耳。”白感其言,遂卒業。

長白山

在開原東北千餘里。橫亙千里,其巔有潭,周八十里,深不可測,南流爲鴨綠江,北流爲混同江。

太行山

懷慶府城北。王烈入山,忽聞山北雷聲,往視之,裂開數百丈,石間一孔徑尺,中有青泥流出,烈取摶即堅凝,氣味如香粳飯。

神農澗

在溫縣。神農採藥至此,以杖畫地,遂成澗。

臥龍崗

南陽府城西南。即諸葛亮躬耕處,有三顧橋。

丹水

在內鄉縣。《抱朴子》雲:水有丹魚,先夏至十日,夜伺之,魚皆浮水,赤光如火,取其血塗足,可步行水上。

天中山

汝寧府城北。在天地之中,故名。自古考日影測分數,莫正於此。

金龍池

在平陽府城西南。晉永嘉中,有韓媼偶拾一巨卵,歸育之,得嬰兒,字曰“橛”,方四歲。劉淵築平陽城不就,募能城者。橛因變爲蛇,令媼舉灰志其後,曰:“憑灰築城,城可立就。”果然,淵怪之,遂投入山穴間,露尾數寸,忽有泉涌出,成此池。

五臺山

在五臺縣。五峯高出雲漢,文殊師利所居。曰“清涼山”,即此。

尼山

曲阜接泗水鄒縣界。顏氏禱此,而孔子生。記雲:“顏氏升之谷,草木之葉皆上起;降之谷,草木之葉皆下垂。”

雷澤

在曹州。澤中有雷神,龍身而人頰,鼓其腹則鳴。《史記》:“舜漁於雷澤。”即此。

鳴犢河

在高唐。孔子將西見趙簡子,聞殺竇鳴犢,臨河而嘆,因名。

濮水

濮州上有莊周釣臺。昔師延爲紂作靡靡之樂。武王伐紂,師延自投濮水而死。後衛靈公夜止濮上,聞鼓琴聲,召師涓聽之。師涓曰:“此亡國之音也。”

牛山

臨淄。齊景公登牛山,流涕曰:“美哉國乎!若何去此而死也?”艾孔、樑丘據皆從而泣,晏子獨笑。公問故,對曰:“使賢者不死,則太公、桓公常守之矣。勇者不死,則莊公、靈公常守之矣,吾君安得此位乎?至於君獨欲常守,是不仁也。二子從而泣,是諂諛也。見此二者,臣所以竊笑。”公舉觴自罰、罰二臣者。

愚公谷

臨淄愚公山之北。齊桓公逐鹿至此,問一老父:“何以名愚公谷?”對曰:“臣畜牛生犢,賣犢而買駒。少年謂牛不能生馬,遂持駒去。鄰人以臣爲愚,故名。”

九華山

青陽,舊名九子山。李白謂“九峯似蓮華”,乃更今名。劉夢得嘗愛終南、太、華,以爲此外無奇;愛女幾、荊山,以爲此外無秀。及見九華,深悔前言之失也。

禹祁山

姑蘇城西,相傳禹導吳江以泄具區,會諸侯於此。

洞庭山

姑蘇城西太湖中,一名包山,道書第九洞天。蘇子美記:“有峯七十二,惟洞庭稱雄。”

孔望山

海州。孔子問官於郯子,嘗登此望海。

夾谷山

在贛榆。即孔子會齊侯處。

碩項湖

在安東。秦時童謠雲:“城門有血,當陷沒。”有老姆憂懼,每旦往視。門者知其故,以血塗門,姆見之,即走。須臾,大水至,城果陷。高齊時,湖嘗涸,城址尚存。

龍穴山

六安上有張龍公祠,記雲:張路斯穎上人,仕唐爲宣城令,生九子,嘗語其妻曰:“吾龍也。蓼人鄭祥遠亦龍也,據吾池。屢與之戰,不勝,明日取決,令吾子射系鬣以青絹者鄭也,絳絹者吾也。”子遂射中青絹者,鄭怒,投合肥西山死。即今龍穴。

巢湖

合肥。世傳江水暴漲,溝有巨魚萬斤,三日而死,合郡食之。獨一姥不食。忽遇老臾,曰:“此吾子也。汝不食其肉。吾可亡報耶?東門石龜目赤,城當陷。”姥曰往窺之。有稚子戲以朱傅龜目。姥見,急登山,而城陷,週四百餘里。

滇池

雲南府城南。一名昆明池,週五百餘里,產千葉蓮。《史記》:“滇水源廣末狹,有水倒流,故曰滇。”

金馬山

雲南府城東,世傳金馬隱現於上。往西則碧雞山,峯巒秀拔,爲諸山長。俯瞰滇池,一碧萬頃。漢宣帝時,方士言益州有金馬碧雞可祭禱而致,乃遣王褒入蜀。

大庾嶺

南雄府城北。一名梅嶺。張九齡開鑿成路,行者便之。上有云封寺、白猿洞。盧多遜南遷嶺上,憩一酒家,問其姓,嫗曰:“我中州仕族,有子爲宰相盧多遜挾私竄以死。我且寓此嶺,候其來。”多遜倉皇避去。

羅浮山

在博羅。高三千六百丈,週三百餘里,嶺十五,峯四百三十二,洞八,大小石樓三,登之可望海。又有璇房瑤宮七十二所。《南越志》:羅浮第三十一嶺半是巨竹,皆七八圍,節長丈二,葉似芭蕉,謂之龍蔥竹。

鱷溪

在潮州府城東。一名惡溪。溪有鱷魚,身黃色,四足,修尾,狀如鼉,舉止疾,口森鋸齒,往往爲人害。鹿行崖上。羣鱷鳴吼,鹿怖墜岸,鱷即蠶食。

石鐘山

在湖口。下臨深潭,微風鼓浪,水石相搏,響若洪鐘。蘇軾嘗泛舟醉此。

麻姑山

在建昌府城西。上有瀑布、龍巖、丹霞洞、碧蓮池,皆奇境也。週四百餘里,中多平地可耕。道書三十六洞天之一。麻姑修煉於此。

曲江池

西安府城東南。漢武帝鑿,每賜宴臣僚於此,池備彩舟,惟宰相學士登焉。宋子京嘗夜飲曲江,偶寒,命取半臂,十餘寵各送一枚,子京恐有去取,不敢服,冒寒而歸。

岐山

一名天柱山。《禹貢》:導汧及岐。太王邑於岐山之下,文王時鳳鳴岐山,皆此。

君子津

大同。古東勝州界上。漢桓帝時,有大賈繼金至,死此,津長埋之。賈子尋父喪至,悉還其金。帝聞之曰:“君子也。”遂以名津。

柳毅井

在君山。唐柳毅下第歸,至涇陽,道遇牧羊婦,泣曰:“妾沿庭君小女,嫁涇川次郎,爲婢所譖,見黜至此,敢寄尺牘。洞庭之陰有大橘樹,擊樹三,當有應者。”毅如其言。忽見一叟引至靈虛殿,取書以進。洞庭君泣曰:“老夫之罪。”頃之,有赤龍擁一紅妝至,即寄書女也。宴毅碧雲宮,洞庭君弟錢唐君曰:“涇陽嫠婦欲託高義爲姻。”毅不敢當,辭去。後再娶盧氏,即龍女也。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