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古文名著 > 紅樓夢中滴翠亭偷聽的人是誰?薛寶釵爲何說是林黛玉

紅樓夢中滴翠亭偷聽的人是誰?薛寶釵爲何說是林黛玉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4.8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薛寶釵是與林黛玉比肩的《紅樓夢》女主角。每當一提起這個,那麼小編就不得不給大家詳細的說一下了

《紅樓夢》第27回“滴翠亭楊妃戲彩蝶,埋香冢飛燕泣殘紅”,發生了一件令衆多讀者耿耿於懷的事——薛寶釵偷聽了丫環小紅、墜兒的密談,爲了保全自己,轉身就使了個金蟬脫殼之計,嫁禍給了林黛玉!

這個情節歷來呈現出兩極分化的解讀趨勢,比如陳其泰在《桐花鳳閣評<紅樓夢>》中批評責罵寶釵:惡極。何以必叫黛玉,豈非有心傾陷。心中時時刻刻放不過黛玉,一開口便叫出,藉此移禍,煞是可惡。

紅樓夢中滴翠亭偷聽的人是誰?薛寶釵爲何說是林黛玉

又有《脂硯齋紅樓夢輯評》庚辰本,則對寶釵的做法給予了理解,認爲此情節展現了寶釵機變聰慧的一面:閨中弱女機變如此之便,如此之急。

可細細論來,歷來讀者主觀傾向過於嚴重,喜寶釵者,便全力爲其開辯,厭寶釵者,則一個勁兒往下踩,恨不得將寶釵釘在人品卑劣的恥辱柱上,很明顯,若要客觀分析,這兩種極端都走不得。

掰開揉碎地分析薛寶釵彼時的行爲,其實並不是處心積慮,有意爲之,而是被當時緊急的環境逼得不得不想出一個辦法來“金蟬脫殼”,且看原文描寫:

寶釵在外面聽見這話,心中吃驚,想道:“......今兒我聽了她的短兒,一時人急造反、狗急跳牆,不但生事,而且我還沒趣。如今便趕着躲了,也躲不及。少不得使個“金蟬脫殼”的法子。”猶未想完,只聽“咯吱”一聲,寶釵便故意放重了腳步,笑着叫道:“顰兒!我看你往哪裏藏。”一面說,一面故意往前趕。——第27回

彼時小紅、墜兒即將推窗,在這緊急的關頭,薛寶釵一心想着保全自己,故而利用林黛玉來實施“金蟬脫殼”的法子,爲自己開脫。但這也從側面告知讀者,薛寶釵並不是長期處心積慮想要坑害黛玉,而是偶然爲之,若以此認爲薛寶釵心狠手辣,則不夠嚴謹。

但同時從客觀角度看來,薛寶釵的舉動確實對林黛玉造成了一定的“陷害”影響,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因爲其後丫環小紅明確表示了擔心:林姑娘嘴裏又愛刻薄人,心裏又細,她一聽見了,倘或走露了,怎麼樣呢?

當然,小紅不過一介丫環,林黛玉乃是堂堂小姐,給小紅一百個膽子她也不敢報復林黛玉,薛寶釵的“陷害”並未對林黛玉造成實質性的損害。

但不管怎麼說,薛寶釵客觀上確實“陷害”了林黛玉,不能因爲沒有造成嚴重後果,就忽視了這份誣陷。而關於薛寶釵的“誣陷”,筆者個人比較贊同清人塗瀛在《紅樓夢論贊》中的評價:

紅樓夢中滴翠亭偷聽的人是誰?薛寶釵爲何說是林黛玉 第2張

杯弓蛇影之疑,有致死不悟者,起禍者不知也,受禍者不知也,即嫁禍者亦不知也,然而禍自此始矣。則莫如小紅失帕,寶釵聞之而故爲覓黛玉一事。——小紅贊

薛寶釵對林黛玉的“誣陷”乃是無意爲之,她一心想着金蟬脫殼,便沒有想到此舉會對林黛玉造成怎樣的後果。因此,我們不能站在故意陷害的角度來批判寶釵,這是很不客觀的。

同時,我們必須看到,薛寶釵在實施“金蟬脫殼”的計劃時,因爲太過緊急,下意識叫出了林黛玉的名字,事實上,薛寶釵此來本就是去瀟湘館找林黛玉,所以她潛意識中喊出黛玉,符合心理學邏輯。

只是在那一瞬間,薛寶釵沒想到此舉對林黛玉會造成怎樣的後果,可隨着小紅、墜兒推開窗,事情平穩之後,薛寶釵的“無意識”立刻迴歸到“有意識”,她反應過來這些話對林黛玉造成的“陷害”後果。

譬如黃健民之文《“金蟬脫殼”新論》中就對寶釵的這種心理轉變進行了分析:

人的心理活動是瞬息萬變的。叫喊顰兒之後,寶釵便開始意識到,在實現避嫌目的的同時,還產生了陷害黛玉的結果,於是她的心理活動便發生了新的變化。

但可惜的是,黃先生太過受高鶚後40回續本的影響,認爲薛寶釵一直覬覦寶二奶奶的位置,所以她在“無意識”變爲“有意識”之後,便更加有意地陷害林黛玉,說自己剛纔看見林黛玉在這裏玩耍,暗示小紅、墜兒,她們的悄悄話,全部被林黛玉偷聽了去。

對於此論,筆者不敢苟同,我們且通過《紅樓夢》原文,來看看薛寶釵是如何向小紅、墜兒解釋的:

寶釵反向她二人笑道:“你們把林姑娘藏在哪裏了?”墜兒道:“何曾見林姑娘了?”寶釵道:“我纔在河邊看着她在這裏蹲着弄水兒的。我要悄悄唬她一跳,還沒走到跟前,她倒看到我了,往東一繞,就不見了。必是藏在這裏頭了。”一面說,一面故意進去,尋了一尋,抽身就走,口裏說道:“一定又是在那山子洞裏去。遇見蛇咬一口,也罷了。”一面說,一面走,心裏又好笑。【真弄嬰兒,輕便如此。即餘至此,亦要發笑。】——第27回

紅樓夢中滴翠亭偷聽的人是誰?薛寶釵爲何說是林黛玉 第3張

若薛寶釵真的要陷害林黛玉,斷然不會是這般言辭,而會稱“遠遠看見黛玉靜立窗下,不知爲何”,這樣才能表明林黛玉是在偷聽兩人對話。

很明顯,薛寶釵前番在無意識中“陷害”了黛玉,這種無意識轉變爲有意識後,她意欲扭轉這一點,故而她稱看見林黛玉在亭邊蹲着弄水玩——若是竊聽,必定要靜心豎耳側聽,如何弄水玩?難道她不怕弄水之聲會引起小紅、墜兒的注意?

隨後,寶釵又去亭子裏尋找“黛玉”,自然找不到,便稱黛玉必然跑到山子洞那邊去了,這在無形中就將故事掩飾成了:林黛玉在滴翠亭邊自己弄水玩,因遠遠看見薛寶釵,所以躲進山子洞那邊去了......

但小紅是個心細之人,她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所以她做好了最壞的打算,認爲“林姑娘一定聽了去了”,雖然寶釵的“障眼法”並未完全奏效,但她到底採取了“補救措施”,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故而,判斷“滴翠亭偷聽”之事,切勿隨波逐流,如果細細探討,能分析出許多心理層面的問題,只有通盤洞察,才能做到客觀評價,否則只能人云亦云,別人說什麼,跟着胡亂評價兩句,此等做法,實不可取。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