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古文名著 > 《儒林外史》是一部怎麼樣的作品?吳敬梓爲什麼能寫出這本書?

《儒林外史》是一部怎麼樣的作品?吳敬梓爲什麼能寫出這本書?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0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儒林外史》是一部怎麼樣的作品?吳敬梓爲什麼能寫出這本書?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范進中舉”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不過這只是一個寫在小說裏面的故事,這部小說寫了很多具有諷刺意義的故事,其中或許就數范進中舉最爲出名了。不過,你知道這部小說的作者是誰嗎?其實,這部小說的作者,他的一生比范進更慘,他就是吳敬梓。今天就來介紹一下這位作者,他的人生經歷是怎樣的呢?

《儒林外史》是一部怎麼樣的作品?吳敬梓爲什麼能寫出這本書?

吳敬梓(1701年—1754年12月11日),字敏軒,一字文木,號粒民,清朝最偉大的小說家之一。漢族,安徽省滁州市全椒縣人。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稱“文木老人”,又因自家鄉安徽滁州全椒縣移至江蘇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稱“秦淮寓客”(現存吳敬梓手寫《蘭亭序》中蓋有印章:“全椒吳敬梓號粒民印”)。

幼即穎異,善記誦。稍長,補官學弟子員。尤精《文選》,賦援筆立成。不善治生,性豪邁,不數年,舊產揮霍俱盡,時或至於絕糧。雍正十三年(1735年),巡撫趙國轔舉以應“博學鴻詞”,不赴(參加了學院,撫院及督院三級地方考試,因病未延試)。移家金陵,爲文壇盟主。又集同志建先賢祠於雨花山麓,祀泰伯以下二百三十人。資不足,售所居屋以成之,家因益貧。晚年,自號文木老人,客揚州,尤落拓縱酒。後卒於客中。著有《文木山房詩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文木山房詩說》七卷(今存四十三則)、諷刺小說《儒林外史》。

一、少年才子

吳敬梓家族世代爲地方世族,“家聲科第從來美”。康熙四十年(1701),吳敬梓出生在“科第仕宦多顯者”的一個官僚家庭。

遠祖在明代永樂年間被封爲驍騎尉,受邑江蘇六合。高祖吳沛,字海若,爲人耿介正直,寧肯貧居度日,不願攀附權貴,時寧國太守關驥以書召進,他謝而不往。

吳沛博學多才,能文善詩,工書法。最近發現了他的遺作珍本《西墅草堂遺集》,是由其子吳國鼎、吳國器、吳國縉、吳國對、吳國龍各輯一卷,另外還著有《詩經心解》六卷、《讀史論略》、《四書口授真解》等。

吳敬梓十三歲喪母,十四歲隨父至贛榆任所。少時有文名,他“讀書才過目,輒能背誦”,他的學習態度是認真刻苦的,頭腦又聰穎,很快就打好了學識的功底,所謂“用力於學,已有初基”,“讀書才過目,輒能背誦”,顯露出很好的稟賦和才氣。

《儒林外史》是一部怎麼樣的作品?吳敬梓爲什麼能寫出這本書? 第2張

不過,他沒有死讀書,也還不時瀏覽當地的山海風情,隨父參加一些當地名士的聚會。加之他出生於官宦人家,沾染些“家本膏華,性耽揮霍”的習氣,從而養成一種放蕩豁達的態度,胸襟開闊, 睨塵俗,令人感到他是一個才識過人的才子。

如此重要的時期,發生在吳敬梓身上大約有以下一些重大事件:見到了父親吳霖起爲官清廉、正直,鞠躬盡瘁,在教育這個不起眼的職位上爲贛榆縣做了很多貢獻。

到任之初,見到教舍凋零倒塌之狀,先捐出自己一年的俸錢40兩,繼後又變賣祖產肥田三千畝,並變賣了在五河、天長、含山、和州等地的祖傳當鋪、布莊、銀樓等,籌銀近萬兩,修建因1668年在大地震中毀壞殆盡的文廟、尊經閣。並且新建了“敬一亭”。

他親眼目睹了其父的貢獻,爲他深感驕傲。然而同時目睹了其父因不善於巴結上司,終被罷官回鄉的不公待遇,使他對官場的腐敗有了切身的體會。 在父親的直接監護下,受到了嚴格的教育和培養,奠定了他深厚的文學基礎。

同時,也在父親的呵護下,16歲即早早完成了婚姻大事,與陶氏的第一次婚姻,使他與全椒望族金氏門第的關係更密切了。18歲,回鄉幫助料理岳父喪事。20歲,去滁州爲姐夫金紹曾病故奔喪。過早喪母的吳敬梓很小就面對嚴酷的世事,對於他,雖然是冷酷了一點,但卻磨鍊了他,使他的思想提早成熟起來。

正因爲有了這十年的種種經歷,才使他最終與官場決裂。過早的婚姻沒有能像第二次與葉氏婚姻那樣,完全擺脫了父母包辦,婚姻之言的封建傳統的模式,而帶給吳敬梓一個全新的自主婚姻。吳敬梓在少年、青年時期生活於贛榆,是一個人在語言上可塑性最強的時期之一。

《儒林外史》是一部怎麼樣的作品?吳敬梓爲什麼能寫出這本書? 第3張

二、敗家之子

康熙六十一年吳霖起因病辭官,吳敬梓陪送父親從贛榆返回故里,但吳霖起終於一病不起。吳敬梓二十三歲中秀才,也就是在這年,父吳霖起病故。從此吳敬梓的生活發生了根本的變化。

先是族人們倚仗人多勢衆,提出了分家的要求,“兄弟參商,宗族詬誶”。在一場爭奪遺產的內戰中,孤立無援的吳敬梓終以失敗告終,留給他的資財寥寥無幾。

分家之後,吳敬梓的病弱的妻子陶氏也因不甘忍受族人的欺凌,飲恨而死。他對人生、社會的看法也由此發生了變化。

吳敬梓的父親吳霖起留下了二萬多兩銀錢的鉅額遺產,可是敬梓“素不習治生,性富豪上”“傾酒歌呼,窮日夜”,“生性豁達,急朋友之急”,族人之間有“奪產之變”,“兄弟參商,宗族詬誶”,視之爲敗家子,“鄉里傳爲子弟戒”。

在雍正十一年(1733),與續絃葉氏遷來南京,移家金陵秦淮水亭,住在秦淮河畔的白板橋西,家境已困,從此,吳敬梓在南京定居下來。“梟鳥東徒,渾未解於更鳴”!(《移家賦》)33歲、不名一文的吳敬梓移家南京時,他在族人眼中已是“傳爲子弟戒”的“敗家子”。

到了“白門三日雨,竈冷囊無錢”的地步,他仍拒不參加傅學鴻詞科考試,仍好交友,“四方文酒之士,推爲盟主”。

當“長老苦口譏喃喃”干涉他的自由時,他“叉手謝長老,兩眉如戟聲如虎”。他的“癡憨”、“顛憨”、“隱括”終一生而不變,與小晏何其相似!

《儒林外史》是一部怎麼樣的作品?吳敬梓爲什麼能寫出這本書? 第4張

三、窮困潦倒

乾隆元年(1736年),安徽巡撫趙國麟、江寧巡導唐時琳,和學臺鄭江力薦他前去參加博學鴻詞科廷試,他因消渴加劇拒絕,堂兄吳檠、友人程廷祚則落選而歸。晚年生活困頓,要靠賣文和朋友接濟度日,“囊無一錢守,腹作千雷鳴”,以至以書易米。

每年一到冬天,氣溫苦寒,與朋友在晚上到城外繞行,歌吟嘯呼,稱之爲“暖足”。密友程晉芳在《文木先生傳》描述:“出城南門,繞城堞行數十里,歌吟嘯呼,相與應和,逮明,入水西門,各大笑散去,夜夜如是,謂之暖足”“餘生平交友,莫貧于敏軒。抵淮訪餘,檢其橐,筆硯都無。

餘曰:此吾輩所倚以生,可暫離耶?敏軒笑曰:吾胸中自有筆墨,不煩是也。其流風餘韻,足以掩映一時。窒其躬,傳其學,天之於敏軒,倘意別有在,未可以流俗好尚測之也。”。

吳敬梓在真州曾投靠革職回鄉的官紳楊凱,由於生活困窘,他有《雨》詩曰:“明晨銜泥問楊子,妻兒待米何時還”,表示希望楊凱資助其生活。

《儒林外史》是一部怎麼樣的作品?吳敬梓爲什麼能寫出這本書? 第5張

四、醉酒辭世

乾隆十九年(1754年),吳敬梓54歲那一年,到江蘇揚州訪友痛飲,微醉之中,反覆朗誦唐人張祜的《縱遊淮南》一詩,主要是去投靠兩淮鹽運使盧見曾,十月二十八日(1754年12月11日),與自北京南下的王又曾在舟中痛飲銷寒。

歸來之後,酒酣耳熱,痰涌氣促,救治不及,頃刻辭世。時爲一月十一日。當時守在牀邊的只有幼子吳鏊。生前好友金兆燕和王又曾協助料理喪事, 其時,吳敬梓一貧如洗,“可憐猶剩典衣錢”,盧見曾替他購棺裝殮,遺柩得以歸葬金陵清涼山下。

吳敬梓一生創作了大量的詩歌、散文和史學研究著作,有《文木山房詩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文木山房詩說》七卷(今存四十三則)。不過,確立他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傑出地位的,是他創作的長篇諷刺小說《儒林外史》。這部小說大約用了他近20年時間,直到49歲時才完成。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