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傳統文化 > 漢族的風俗傳統 細數漢族的風俗習慣傳統介紹

漢族的風俗傳統 細數漢族的風俗習慣傳統介紹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2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漢族的風俗傳統:中國56個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漢族是原稱爲“華夏”的中原居民,後同其他民族逐漸同化、融合,漢代開始,稱爲漢族。

漢語屬漢藏語系漢語族,有七大方言。現代漢語以北方方言爲基礎,北京語音爲標準音。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6000年左右的歷史,由甲骨文、金文逐漸演變成今天的方塊字,共有四萬個字以上,通用的有七千字左右,現爲國際通用語文之一。漢族沒有產生全民族必須信仰的宗教,部分人信仰佛教、天主教、基督教等。

  食俗

漢族以糧食作物爲主食,以各種動物食品、蔬菜作爲副食的基本飲食結構。這與西方諸民族和中國藏、蒙等民族的飲食結構形成了鮮明的差別。此外,在長期的民族發展中形成了一日三餐的飲食慣制。一日三餐中主食、菜餚、飲料的搭配方式,既具有一定的共同性,又因不同的地理氣候環境、經濟發展水平、生產生活條件等原因,形成一系列的具體特點。

主食米食和麪食是漢族主食的兩大類型,南方和北方種植稻類地區,以米食爲主,種植小麥地區則以麪食爲主,此外,各地的其他糧食作物,例如玉米、高梁、穀類、薯類作物作爲雜糧也都成爲不同地區主食的組成部分。漢族主食的製作方法豐富多采,米麪製品,各不少於數百種。現在,中國東南方仍以米食爲主,大米制品種類繁多,如米飯、米糕、米粥、米團、米麪、餈飯、湯圓、糉子等;東北、西北、華北則以麪食爲主,饅頭、包子、麪條、烙餅、餡餅、餃子等都爲日常喜愛食物,其他如山東煎餅、陝西鍋盔、山西刀削麪、西北、華北抻面、四川擔擔麪、江蘇過橋面等都是有名的面制風味食品。

漢族的風俗傳統 細數漢族的風俗習慣傳統介紹

菜餚漢族在飲食習俗方面形成菜餚的衆多不同類型,是因爲受到多方面的條件影響。首先是原料出產的地方特色,例如東南沿海的各種海味食品,北方山林的各種山珍野味,廣東一帶民間的蛇餐蛇宴。其次,還要受到生活環境和口味的制約。人們常把漢族和其他有關民族的食俗口味概括爲“南甜、北鹹、東辣、西酸”。雖然過於籠統,並不準確,但也反映出帶有區域性的某些口味的差異和區別。再次,各地的調製方法,包括配料、刀工、火候、調味、烹調技術的不同要求和特點,都是形成菜餚類型的重要因素。各地在民間口味的基礎上逐步發展爲有特色的地區性的菜餚類型,最後發展成爲較有代表性的菜系。匯成漢族飲食文化的洋洋大觀。

飲料酒和茶是漢族主要的兩大飲料。中國是茶葉的故鄉,中國也是世界上發明釀造技術最早的國家之一。酒文化和茶文化在中國源遠流長,數千年來,構成漢族飲食習俗不可缺少的部分,在世界上也發生了廣泛影響。除酒和茶兩種主要飲料,某些水果等製品也成爲不同地區、不同季節人們的飲料。

節日食品節日食品是豐富多采的。它常常將豐富的營養成分,賞心悅目的藝術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內涵巧妙地結合起來,成爲比較典型的節日飲食文化。大致可分爲三類:

一是用作祭祀的供品。在舊時代的宮廷、官府、宗族、家庭的特殊祭祀、慶典等儀式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在當代漢族的多數地區,這種現象早已結束,只在少數偏遠地區或某些特定場合,還殘存着一些象徵性的活動。

二是供人們在節日食用的特定的食物製品。這是節日食品和食俗的主流。例如春節除夕,北方家家戶戶都有包餃子的習慣,而江南各地則盛行打年糕、吃年糕的習俗,另外,漢族許多地區過年的家宴中往往少不了魚,象徵“年年有餘”。端午節吃糉子的習俗,千百年來傳承不衰。中秋節的月餅,寓含了對人間親族團圓和人事和諧的祝福。其他諸如開春時食用的春餅、春捲,正月十五的元宵,農曆十二月初八吃臘八粥、寒食節的冷食,農曆二月二日吃豬頭、咬蠶豆、嘗新節吃新谷,結婚喜慶中喝交杯酒,祝壽宴的壽桃、壽桃、壽糕等,都是節日習俗中的特殊的食品和具有特殊內涵的食俗。

飲食中的信仰、禁忌漢族多在正月初一、二、三日忌生,即年節食物多於舊曆年前煮熟,過節三天只需回鍋。以爲熟則順,生則逆,因而有的地方在年前將一切準備齊備,過節三天間有不動刀剪之說。再如,河南某些地區以正月初三爲穀子生日,這天忌食米飯,否則會導致穀子減產;過去在婦女生育期間的各種飲食禁忌較多。如漢族不少地區婦女懷孕期間忌食兔肉,認爲吃了兔肉生的孩子會生兔脣;還有的地方禁食鮮姜,因爲鮮姜外形多指,唯恐孩子手腳長出六指。過去漢族未生育的婦女,多忌食狗肉,認爲狗肉不潔,而且食後容易招致難產等。

漢族的風俗傳統 細數漢族的風俗習慣傳統介紹 第2張

  傳統禮儀

坐禮:正坐是從古代漢族流傳的坐姿,動作是臀部放於腳踝,上身挺直,雙手規矩的放於膝上,身體氣質端莊,目不斜視。而現代坐在凳子上,雙腳縱向下來的坐法,實際上在南北朝以前不視爲正式場合的坐法,是從當時西域國家傳來的,當時稱爲胡坐。

送禮:漢族的社會關係是一種典型的互惠型社會關係。通常社會關係的不同是通過類似家庭稱呼來表達的。個人與社會的聯繫被稱作“關係”,聯繫感情。華人的社會關係通常是通過互相送禮來進行。自古有“千里送鵝毛,禮輕情義重”的說法,表示禮物的價值在於送禮者的善意和心意,而非禮物本身的價值。尤其是定情信物。

喪葬:中國傳統葬禮的主色調爲白色,故亦有白事之稱,與紅事(喜事)相對。隨死者的信仰和經濟情況,整個過程中經常混雜有關的佛教、道教或風水儀式。

  婚姻習俗

漢族傳統婚禮是華夏文化的重要部份。古人認爲黃昏是吉時,所以會在黃昏行娶妻之禮;基於此原因,夫妻結合的禮儀稱爲“昏禮”。昏禮在五禮之中屬嘉禮,是繼男子的冠禮或女子的笄禮之後的人生第二個里程碑。傳統中式婚服中國的婚禮可分爲三個階段禮,即“訂婚”正婚禮,即“結婚”或“成婚”的禮儀,就是夫妻結合的意思婚後禮,是“成妻”、“成婦”或“成婿”之禮,這表示了男女結婚後的扮演的角色在中國傳統的結婚習俗裏,婚前禮和正婚禮是主要程序,這些程序都是源自周公的六禮。

漢族的風俗傳統 細數漢族的風俗習慣傳統介紹 第3張

  傳統節日

漢族的節日很多,主要是春節、清明節、端午節、元宵節、中秋節等等。過“春節”又稱爲過年,是漢族人千百年來的傳統節日,也是一年中最隆重的節日。過年時,除夕要守夜,初一要拜年。

漢族傳統節日,主要有臘祭、祭竈、春節、元宵節、社日、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元節、中秋節、重陽節等。在諸節日中,以春節最隆重。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