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傳統文化 > 普米族習俗 普米族傳統的風俗習慣

普米族習俗 普米族傳統的風俗習慣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9.4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服飾

根據普米族古老的習俗,普米族兒童在十三歲以前不分性別,全穿一件右襟麻布長衫,女孩髮飾前留一辮,上拴紅綠料珠,男孩則在頭部的前邊和左右各留一辯,不佩珠。十三歲成丁禮以後才改穿衣褲、衣裙式短裝,轉爲成年人裝束;普米族成年男子發服裝各地基本相同,上穿麻布短衣,下穿寬大長褲,外罩長衫,束腰帶。

普米族婦女多留長髮並以髮辮粗大爲美,喜歡用犛牛尾和絲線編入髮辮之中,盤於頭頂,外包黑布包頭;寧蒗地區的普米族婦女多穿束腰、多褶的長裙,在裙子的中間,通常都橫繡一道紅色彩線。她們說這是祖先遷移的路線,人死了以後需沿這條路線去尋找自己的歸宿,否則就回不了老家。男女無論衣式如何,均外着羊皮坎肩或披肩。

飲食習俗

普米族以玉米爲主食,間食大米、小麥、青稞、蕎子、洋芋等。玉米的食用方法是先將玉米用石磨磨成粉,用篩子去玉米殼層,分成三種食用,殼層一般作家畜飼料,較粗玉米碎粒,可拌入大米一起煮吃,也可先用鍋煮成粥,再將細面拌進用鍋燒煮食用。玉米麪還可以煮甜酒、蒸粑粑,玉米還用來製作酥理瑪酒、做糌粑炒麪等熟食。

普米族習俗 普米族傳統的風俗習慣

普米族一般習慣日食三餐。早餐多吃麪食點心,喝酥油茶或鹽茶,中午和晚上爲正餐,多以玉米爲主食。常用煮、蒸、燒、烘烤等方法制作米飯、烤餅、面片、麪條等。

普米族的日常蔬菜種類繁多,有南瓜、茄子、西紅柿、辣椒、韭菜、蘿蔔、蔓菁、青菜、大蔥,此外還經常採集木耳、香菌(香菇)、蕨菜苦菜花、花椒等。

普米族普遍以飼養的畜禽爲其肉食來源。常見的有豬、牛、羊肉,並能製作酥油、乳餅等乳製品。肉類多煮食和烤食,不習慣炒食。普米族擅長用風醃辦法把豬肉製成豬膘肉或臘肉,以琵琶肉最爲馳名。其製作方法是:將宰後的生豬掏去內臟,抽去所有的骨頭,用鹽巴和花椒撒在豬腹內,然後把豬腹

縫合,風醃起來,就成了一頭完整的臘豬,它的外形很象琵琶,因此也叫“琵琶肉”,這是招待客人的上品。

平時狩獵歸來,也經常能吃到黑熊、野豬、獐子、鹿子、岩羊、雉雞等野味,肉食多好煮吃和烤吃,不習慣炒吃。食具是別具風格的本勺、木碗和本盆。1949年後,普米族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他們與內地的交往日益頻繁,內地的生活用品大量輸送到普米族地區,普米族人民已經普遍使用瓷、塘瓷食具。

普米族習俗 普米族傳統的風俗習慣 第2張

普米族地區多種核桃樹,除了一般生食核桃外,大多榨成油來炸粑粑、點燈等。此外,在四五月間採摘青刺果,曬乾後磨成碎粒,再蒸熟,用榨油機榨成油脂食用。

豬油、牛油和羊油等,食用很普遍,牛羊油用於一般煮甜酒或製作一些祭品時用。普米人家每年要宰殺一至五頭肥豬用來食用,平常逢年過節要宰殺牛羊、雞鴨等家禽。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