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傳統文化 > 羌族文化簡介 頗具羌族特色的沙朗文化

羌族文化簡介 頗具羌族特色的沙朗文化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6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羌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男女老少都會跳羌族沙朗,而“沙朗”是由祭祀舞演變而來的,隨着時代的發展形成了一種自娛自樂性較強的集體舞蹈形式。現羌族沙朗已經要由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縣文化館申報爲非物質文化遺產。 羌族沙朗屬於集體性舞蹈,由能歌善舞者領頭,男女各列一行或拉手圍成圈邊跳邊唱,下肢動作靈活,雙臂前後擺動,所唱歌曲多是口頭流傳下來的古老民歌,完全用羌語演唱。跳羌族沙朗不分時間、地點,想跳就跳,節日場面特別大。該舞蹈節奏明快,舞姿雄健。羌族沙朗表現了羌族人民樂觀、積極向上、不畏艱險、頑強的精神面貌。

北川自古以來是羌族聚居地,羌寨風俗善良淳樸熱情奔放,羌羌族沙朗表演族民俗文化底蘊深厚,極具本土地域特色。羌人好歌舞,羌語中稱“沙朗”,漢意是“載歌載舞”的意思。羌人兩情相悅唱情歌,不幸鬱悶唱苦歌,男婚女嫁唱喜歌,親人亡故唱喪歌,年節聚會唱酒歌,勞作解乏唱山歌,習慣於圍成一圈邊跳邊唱。我們從歷史的角度來看沙朗的發展。早在商時期,古羌人完全從事的是遊牧生活,在特定的環境中,他們以“祭”的方式祭天,祭祀活動十分龐大而又隆重。祭祀從“祭”開始也就有了舞的端倪,“沙朗”是由祭祀舞演變而來的,隨着時代的發展形成了一種自娛自樂性較強的集體舞蹈形式。後來藝術家深入民間收集整理,進行推廣。

羌族文化簡介 頗具羌族特色的沙朗文化

2003年,北川成立“北川羌族自治縣”,把每年的農曆十月初一定爲羌歷節,並在這一天進行羌族沙朗的遊行和比賽並頒獎。以後每年羌歷節都要進行這樣的活動,以此推廣羌族沙朗。

在5.12大地震中,很多會跳羌族沙朗和對羌族沙朗有深入研究的人都在地震中去世,很多老百姓失去家園,流離失所,無心思歌舞,通往區鄉的很多道路不通,羌族沙朗的收集整理非常困難。部分音像製品和羌族沙朗研究成果失散。

羌族沙朗能從民間社會走向舞臺,能得到羌族人民的喜愛,得到專家藝術團體的重視,形成完美的文化藝術奉獻給民族與社會,這是羌民族的自豪,充分體現了這個民族的藝術魅力。羌族沙朗把傳承民族文化和經濟建設結合起來,對促進品牌效應的形成和地方文化經濟的快速發展產生了巨大作用。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