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傳統文化 > 臘八節有哪些習俗?有哪些關於臘八節的詩作?

臘八節有哪些習俗?有哪些關於臘八節的詩作?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6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歷朝歷代有不少關於臘八節的詩作,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臘八節”是年節裏的第一個節日。臘八節,爲每年農曆十二月初八,是佛教盛大的節日之一。相傳這一天,爲佛祖釋迦牟尼成道之日。爲紀念此事,佛教徒於此日舉行法會,以米和果物煮粥供佛祖。臘八粥也叫“福壽粥”“福德粥”和“佛粥”,人們喝了“臘八粥”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臘八節經歷代演變,逐漸成爲家喻戶曉的民間節日。

不過,在佛教沒有傳入之前,古代先民們早就有“臘祭”的習俗。節期在臘月,漢代之前臘祭的具體日期並不固定,到了漢代才明確了從冬至過後的第三個戍日爲“臘日”。據西漢戴聖所編的《禮記·郊特牲》輯錄,臘祭是“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也。”臘祭的對象,爲列祖列宗以及五位家神,即門神、戶神、宅神、竈神、井神(亦有將“土地神”列入的)”,在新舊交接之際祈求豐收和吉祥。

魏晉時期名臣裴秀在歲終臘日,提筆揮毫寫出長詩《大臘》,描述了古代臘祭時的盛況,通過一系列祭祀活動,向諸神報告“年豐物阜”的好年景,感謝諸神保佑人間風調雨順、萬物興旺,最後祝願:“有肉如丘,有酒如泉。有餚如林,有貨如山。率土同歡,和氣來臻。祥風協調,降祉白天。方隅清謐,嘉祚日廷。與民優遊,享壽萬年。”

臘八節有哪些習俗?有哪些關於臘八節的詩作?

南北朝時期的文學家、史學家魏收作有《蠟節詩》,詩云:

凝寒迫清祀,有酒宴嘉平。

宿心保所道,藉此慰中情。

詩中記載在寒凝大地、數九隆冬時節,人們在供桌擺上肉酒以祭祀百神,感謝百神的福佑,抒發宿居於心中的敬神之情。

正式定“臘日”爲臘月初八,始於南北朝。臘八節不僅是佛教的重大節日,更是全民狂歡的冬季盛典。武則天登基稱帝的第二年(691年),恰逢臘日,看見宮庭中的臘梅盛開,突然詩興大發,口占一首“催花詩”:

明朝游上苑,火速報春知。

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

——《臘日宣詔幸上苑》

她這一高興,酒蟲上涌,冰天雪地之時,竟命令春神,讓百花一齊開放。次日,御花園裏的各種奇花異卉竟然都承旨遵命,一夜之間百花齊放。

唐時,臘日習俗有賜宴及賜口脂、面藥,以翠管銀嬰盛之。“口脂”爲白瓜子,“面藥”是一種叫“紅雪”的藥,皆爲禦寒、潤澤、養顏之物。唐代大詩人杜甫在《臘日》一詩中寫道:

臘日常年暖尚遙,今年臘日凍全消。

侵陵雪色還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條。

縱酒欲謀良夜醉,還家初散紫宸朝。

口脂面藥隨恩澤,翠管銀罌下九霄。

詩中寫出了詩人在安史之亂平息之後的欣喜之情,回家時還忘不了皇恩浩蕩,感謝唐肅宗賞賜了用翠管銀罌盛着的過節禮物。

臘八節有哪些習俗?有哪些關於臘八節的詩作? 第2張

到了宋代,“臘八粥”纔開始時興。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都要做臘八粥。北宋“蘇門四學士”之一的張耒於臘八日吟道:

平生臘八日,借鉢受齋糜。

客路歲將晚,旅庖晨不炊。

持杯從破律,遣興自吟詩。

何日依禪宿,鍾魚自有時。

——《唐辰臘八日大雪·其一》

吃過了用鉢盂盛着的臘八粥,詩人心懷感恩,聯想到自己平生仕途坎坷,屢遭不幸,竟萌發了向佛之心。

在北宋另一位詩人王洋的《臘八日書齋早起南鄰方智善送粥》中,臘八煮粥贈粥描寫得更細緻:

臘月八日樑宋俗,家家相傳侑僧粥。

慄桃棗柿雜甘香,菱椇芝栭俱不錄。

金仟吒言成道時,不認饕饞借稱目。

誰謂毗耶清淨身,何有塵埃更須浴。

不僅交代了熬製臘八粥所需的栗子、桃幹、紅棗、柿餅、菱角、芝麻等物,還說明了品食臘八粥的禮儀,即食粥前需要沐浴淨身,可見其虔誠之心。

南宋詩人陸游也在臘八節這天食佛粥,他寫道:

臘月風和意已春,時因散策過吾鄰。

草煙漠漠柴門裏,牛跡重重野水濱。

多病所須惟藥物,差科未動是閒人。

今朝佛粥交相饋,更覺江村節物新。

——《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

雖是隆冬臘月,詩人身體多病,但時令已微微露出風和日麗的春意。臘日裏人們互贈、品食佛粥,相互祝福,更感覺到清新的氣息。

在風雨飄搖的南宋,臘八節的聲聲祝福,何曾給人們帶來和平、祥瑞和幸福呢?在抗金名將趙萬年的筆下,臘日品粥卻品出了心酸滋味:

襄陽城外漲胡塵,矢石叢中未死身。

不爲主人供粥餉,爭知臘八是今辰。

——《臘八危家餉粥有感》

這是詩人在戰鬥間隙而寫,此時,金兵渡江南下,以20萬大軍圍困襄陽城,在激烈的戰鬥中,詩人幸得生還。如果不是當地百姓端來熱氣騰騰、醇香誘人的臘八粥犒勞,他還不知道今天是臘八節呢。

臘八節有哪些習俗?有哪些關於臘八節的詩作? 第3張

到了清朝,煮食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在宮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並向各個寺院發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閤家團聚在一起食粥,並饋贈親朋好友。清道光皇帝《臘八粥》詩曰:

一陽初復中大呂,谷粟爲粥和豆煮。

應節獻佛矢心虔,默祝金光濟衆普。

盈幾馨香細細浮,堆盤果蔬紛紛聚。

共嘗佳品達沙門,沙門色相傳蓮炬。

童稚飽腹慶昇平,還向街頭擊臘鼓。

描述了皇家食用臘八粥以及寺院施粥普度的盛況。

晚清的小京官夏仁虎也寫有一首《臘八》,詩曰:

臘八家家煮粥多,大臣特派到雍和。

對慈亦是當今佛,進奉熬成第二鍋。

此作雖有曲意逢迎、粉飾太平之意,但從中可以看出,清代雍和宮以大鍋煮粥奉賜的習俗。據文獻記載,雍和宮粥鍋最大的直徑爲二米,深一米五,可容米數擔。

熬粥時,第一鍋粥是奉佛的,第二鍋粥是賜給太后和帝后家眷的,第三鍋粥是賜給諸王和少主府的,第四鍋粥是賜給喇嘛的。這首詩裏有明顯的“頌聖”意味在其中。

清代記述各地節令習俗的《清嘉錄》一書,引用了李福一首長詩《臘八粥》,其中有句:

臘月八日粥,傳自梵王國。

七寶美調和,五味香摻入。

用以供伊蒲,藉之作功德。

寫出了臘八粥的淵源以及所用之物,爲的是供寺院以粥施衆,廣做功德。但接下來描述的是飢腸轆轆的災民搶食佛粥的情景:

男女叫號喧,老少街衢塞。

失足命須臾,當風膚迸裂。

怯者蒙面走,一路吞聲泣。

讀來不由令人喟然傷懷。作者最後也只能給出“吾佛好施捨,君子貴周急。願言借粟多,蒼生免菜色”的建議,可普天下的饑饉之民,僅靠臘八這一天施捨怎能解救了呢?

而今,人們過臘八、吃佛粥,爲的是讓佛祖保佑全家消災祛邪,平安康健,日子紅紅火火、吉祥如意!祈願新的一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六畜興旺!農諺雲:“誰家煙囪先冒煙,誰家高粱先冒尖。”是說誰家搶先煮臘八,誰家就討了好彩頭。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