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臘八粥到底是怎麼做的?關於臘八粥有哪些歷史記載?

臘八粥到底是怎麼做的?關於臘八粥有哪些歷史記載?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2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臘八這一天喝臘八粥這一習俗的來歷,是和佛陀成佛的故事有關的。因此清代蘇州文人李福曾有詩云:“臘月八日粥,傳自梵王國,七寶美調和,五味香糝入。”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臘八這一天要喝“臘八粥”的習俗,是從宋代開始的。徐珂《清稗類鈔》即雲:“臘八粥始於宋,十二月初八日,東京諸大寺以七寶五味和糯米而熬成粥,相沿至今,人家亦仿行之。”南宋吳自牧《夢樑錄》載:“此月八日,寺院謂之臘八。大剎等寺,俱設五味粥,名曰臘八粥。”

臘八粥到底是怎麼做的?關於臘八粥有哪些歷史記載?

關於“臘八粥”的做法,宋末周密在《武林舊事》中載雲“用胡桃、松子、乳蕈、柿慄之類作粥”,清代人富察敦崇在《燕京歲時記》中記載清代的做法則更爲複雜:“臘八粥者,用黃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紅江豆、去皮棗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紅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棒瓤、松子及白糖、紅糖、瑣瑣葡萄,以作點染。”

從清代開始,每年的臘八節,北京的雍和宮都要舉行盛大的臘八儀式,由王公大臣親自監督進行。《燕京歲時記》載:“雍和宮喇嘛於初八日夜內熬粥供佛,特派大臣監視,以昭誠敬。其粥鍋之大,可容數石米。”清人夏仁虎《臘八》一詩就是描述這一盛況的:臘八家家煮粥多,大臣特派到雍和。聖慈亦是當今佛,進奉熬成第二鍋。

我國古代天子國君,農曆每年的十二月要用幹物進行臘祭,敬獻神靈。臘祭後來流行到民間,其習俗至今還有所遺存,就是臘月初八,南方的人們要吃臘八飯,北方的人們要喝臘八粥。

從先秦起,臘八節都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中國喝臘八粥的風俗,在宋代已十分風行。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盛。在宮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並向各個寺院發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閤家團聚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

臘八粥到底是怎麼做的?關於臘八粥有哪些歷史記載? 第2張

臘月節,農曆十二月,人們習慣稱爲“臘月”。據說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後,下令將每年十二月改稱爲“臘月”。而“臘”這一詞到漢代才正式出現。

中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僅書面記載的也已有一千多年了。至遲始於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明代的用料,加江米、白果、核桃仁、栗子等煮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

在宮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並向各個寺院發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閤家團聚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著名的雍和宮臘八粥,除了江米、小米等五穀雜糧外,還加有羊肉丁和奶油,粥面撒有紅棗、桂圓、核桃仁、葡萄乾、瓜子仁、青紅絲等。

把農曆十二月稱爲“臘月”的原因:《祀記》上面解釋:“蠟者,索也,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也。”“臘”與“蠟”相似,祭祀祖先稱爲“臘”,祭祀百神稱爲“蠟”。“臘”與“蠟”都是一種祭祀活動,而多在農曆十二月進行,人們便把十二月稱爲臘月了。

臘八粥到底是怎麼做的?關於臘八粥有哪些歷史記載? 第3張

臘月是年歲之終,古代農閒的人們無事可幹,便出去打獵。一是多弄些食物,以彌補糧食的不足,二是用打來的野獸祭祖敬神,祈福求壽,避災迎祥。

早在宋代,每逢十二月初八日,東京開封各大寺院都要送七寶五味粥,即“臘八粥”。宋代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記載,十二月初八日,“諸大寺作浴佛會,並送七寶五味粥與門徒,謂之“臘八粥”。都人是日各家亦以果子雜料煮粥而食也”。又稱“佛粥”。宋代大詩人陸游詩中說:“今朝佛粥更相饋,反覺江村節物新。”也說的是臘八送粥之事。

臘八節除祭祖敬神的活動外,人們還要逐疫。這項活動來源於古代的儺(古代驅鬼避疫的儀式)——史前時代的醫療方法之一,即驅鬼治疾。作爲巫術活動的臘月擊鼓驅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區仍有留存。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