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戰史記錄 > 戰史祕聞 > 李牧破匈奴:第一個以步兵圍殲騎兵的名將

李牧破匈奴:第一個以步兵圍殲騎兵的名將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7.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李牧是趙國最後一位名將。

李牧活躍於趙國北部,經常駐紮在代、雁門等地備戰匈奴。代和雁門,在今天山西北部,是漢人與匈奴長期交戰的主戰場。飛將軍李廣就在這裏成名,霍去病和衛青千里出塞抗擊匈奴也是從雁門關出發。

李牧駐守於此,自成章法。當地的租稅不入趙國中央財政,直接輸入李牧的將軍府,用來犒賞士兵,每天殺牛數頭來改善伙食,以得士卒死力。此外,李牧平日嚴格訓練士兵騎射,邊防警戒的烽火臺也從不懈怠,並且在匈奴陣營中培植大量間諜通風報信。

雖然士氣高漲,戰備嚴整,然而李牧卻養而不用,嚴令將領不得出戰。軍中傳令曰:“若匈奴入侵,全體官軍必須回撤防守,不得貪功而主動出擊殺敵(戰國士兵大約都以獲得多少敵人首級爲KPI)”。於是在這長河落日殺氣漫天的戰場上,就出現了非常詭異的一幕,每次匈奴策馬入侵,烽煙一起,精壯的趙國士兵雖然甲光向日氣勢恢宏,但是卻集體防守而無一人敢出擊殺敵,整個軍隊如同華麗的擺設。然而也因爲其如此,軍隊雖然無人立功,但是防守做得滴水不漏,人民和財產都沒有收到損害。數年過去,雙方攻守姿態一直這樣。匈奴開始嘲笑李牧,以爲其爲膽小。不但匈奴開始嘲笑李牧,趙國的士兵也覺得李牧膽小。

事情最後還是傳到趙王耳中,王大怒,以爲有損國體,罷免李牧以他人代之。新來的將領立刻改變策略,趙軍不再防守,一年之間頻繁出擊,戰果卻不如人意,常以失敗告終,人民財產損失不少,莊稼種不了,牛羊也沒了。趙王悔,又來請李牧,李牧裝病不出。趙王堅持,一定要讓李牧上前線。李牧說:“如果要用我,我還是會和以前一樣。大王同意了,我纔去。” 於是趙王同意。

李牧破匈奴:第一個以步兵圍殲騎兵的名將

李牧又回到前線,繼續防守不出,匈奴繼續數年無所虜獲,繼續嘲笑李牧膽小,驕敵之情也漸長。此時,趙國邊境的士兵每天被李牧滋養犒賞,士氣高昂,人人求一戰而報李牧。終於,李牧見時機已到,於是整頓軍隊,選拔出戰車一千三百乘,騎士一萬三千匹,精良步兵五萬人,精良弓箭手十萬人,日夜備戰。

李牧將大批的畜牧和人民散放在草原上。匈奴小股部隊前來搶奪,李牧假裝戰敗不敵而撤退。匈奴單于以爲李牧會繼續防守而不敢出擊,便率大軍而來奪取戰利品。單于大軍深入!這就是李牧數十年來一直想看到的場景!漢族和匈奴作戰,最頭疼的就是找不到匈奴的主力,無法與之決戰。漢人農耕,住下就不走,是天然的靶子,軍隊也擅長陣地戰而不是遭遇戰。匈奴遊牧,居無定所,哪裏水草好就去哪裏,人人都是馬背上的戰士,野戰無敵。漢人如果主動出擊,往往在找到匈奴主力之前就彈盡糧絕。西漢出塞打匈奴,十匹馬出塞,一匹馬回來,舉全國之力供養尚且吃力,趙國面積不足西漢十分之一,更是困難。所以打匈奴的最佳策略,就是誘敵深入而一舉殲滅。百年後漢武帝也想學習李牧的策略,怎奈中途被單于識破,李廣也因此不得封侯,不得已纔出塞作戰,雖然全勝然而國力因此耗盡不得不晚年下輪臺罪己詔。

後面發生的一切如同所有的故事結局,李牧設伏,大破匈奴,殺匈奴騎兵十多萬人,其他胡人的遊牧部落也被收服。單于逃走,十餘年不敢靠近趙國邊境。

李牧一戰而成名。

孫子常說,用兵打仗,要立於不敗之地,以待敵之可敗。簡單一句,卻是區分名將和一般將領的關鍵。年輕人血氣方剛,喜歡高歌猛進,難以理解以退爲進和以逸待勞的妙處,喜歡橫衝直撞,勢如破竹的快感。而有些歲數的人,經歷過時間流逝帶出的無限可能,知道等待和守候的妙處,於是可以沉住氣,等着危機變成戰機。所以廉頗守而趙括攻,趙軍長平大敗被坑四十萬大軍,所以劉邦逃而項羽追,最後劉邦一勝而定中原。事情都是在變化的,機會總會產生,人生漫漫,也就只需贏一次就可以,何必急,何必急?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