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戰史記錄 > 戰史祕聞 > 柏舉之戰:爲何稱之爲東周時期第一個大戰爭?

柏舉之戰:爲何稱之爲東周時期第一個大戰爭?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9.8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闔閭 ,姬姓,吳氏,名光,春秋時吳國第24任君主,公元前514至公元前496年在位,著名軍事家,部分史書認爲爲“春秋五霸”之一。闔閭九年(公元前506年),吳王闔閭率師會蔡、唐之師伐楚,柏舉之戰,五戰五捷,大敗楚軍,僅10天即進入楚國國都郢,創造了春秋時期攻佔大國都城的先例。

戰爭過程:公元前506年冬,吳王闔閭親率其弟夫概和伍子胥、伯嚭、孫武等,出動全國之兵,乘船溯淮水西進。至戰略要地州來,舍舟於淮汭,登陸前進,直趨漢水,深入楚腹地,達成對楚的戰略奇襲。當吳、楚兩軍在漢水對峙時,楚將沈尹戌鑑於分散在楚國各地的兵力尚未集結,易被吳軍各個擊破,難以阻止吳軍突破漢水的防禦的特點,又針對吳軍孤軍深入,不佔地利的弱點,主張充分發揮楚國兵員衆多的優勢,變被動爲主動:由令尹子常憑藉漢水之障與吳軍周旋,正面牽制吳軍,自己去方城調集楚國兵力,迂迴至吳軍側後,毀壞吳軍舟船,阻塞三關,斷其歸路,然後與子常軍實施前後夾擊,殲滅吳軍。

值沈尹戌趕赴方城調兵之際,武城大夫黑認爲楚軍不宜進行持久戰,主張速戰速決。大夫史皇亦迎合子常貪功之心,慫恿其速戰。子常聽信二大夫之言,又錯誤地估計了戰場形勢,以爲憑自己的實力可以擊敗吳軍,於是改變與沈尹戌商定的夾擊吳軍計劃,不待沈尹戌軍到達,擅自率軍渡過漢水攻擊吳軍。

柏舉之戰:爲何稱之爲東周時期第一個大戰爭?

吳君臣得知楚軍夾擊之謀,又見子常軍渡河來攻,爲避免腹背受敵,改變原定在江、漢腹地與楚軍決戰的計劃,由漢水東岸後退,調動楚軍於不利地形。子常錯誤地認爲吳軍畏楚而退,緊追不捨,企圖速勝。在小別至大別間,連續三戰,楚軍受挫,銳氣大減。子常意欲棄軍逃命,但受到史皇指責,只得勉強繼續作戰。吳軍停止後退,於11月18日在柏舉與楚軍對陣。夫概認爲應先發制人,擊潰子常軍,爾後以大軍繼之,必敗楚軍。闔閭慮及勝敗在此一舉,務求萬全無虞之策,不同意夫概意見。夫概見機而行,率自己所屬5000人猛攻子常部。子常軍一觸即潰,楚軍大亂。闔閭見夫概突擊成功,立即發起全面攻擊。子常棄軍逃奔鄭國,史皇及其部屬戰死,楚軍大敗。

喪失主帥的楚軍殘部紛紛向西潰逃,吳軍乘勝追擊,至清發水(追上楚軍,闔閭欲立即展開攻擊,夫概認爲乘其半渡而擊,必獲大勝。楚軍見吳軍追至而未進攻,急於求生,爭相渡河。待其半渡之時,闔閭揮軍攻擊,又殲楚軍一部。吳軍加快追擊,竟使楚軍在潰逃中雖炊熟而不得食。追至雍澨,與由息回援的沈尹戌軍相遇。沈尹戌率軍奮力拼殺,雖然擊敗夫概,但被吳軍包圍,楚軍突圍失敗,沈尹戌見無法獲勝,命令部下割下自己的首級。楚軍失去主帥,慘敗潰逃。此後,吳軍又連續五戰擊敗楚軍。楚昭王得知前線兵敗,帶領家屬親信逃走。吳軍於公元前506年11月29日攻入楚都郢。

此次吳楚大戰最著名的戰役是柏舉之戰。史學家稱它爲“東周時期第一個大戰爭”。柏舉之戰,孫武以3萬兵力,擊敗楚軍20萬,創造了中國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戰國時期的軍事家尉繚子曾讚道:“有提三萬之衆,而天下莫當者誰?曰武子也”。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