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戰史記錄 > 抗日戰爭 > 史學家費正清在戰時首都重慶:積極幫助中國抗戰

史學家費正清在戰時首都重慶:積極幫助中國抗戰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3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費正清(英文名John King Fairbank,1907~1991),生於美國南達科他州胡龍鎮,是哈佛大學終身教授、著名歷史學家、美國頗負盛名的中國問題觀察家、哈佛東亞研究中心創始人,被稱爲“頭號中國通”。費正清對中國一往情深,1932年之後的半個多世紀裏,他曾五度來華。而抗戰時期他在戰時首都重慶15個月的工作、生活,以及與以周恩來爲代表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共產黨人的交往經歷,更成爲他長日凝思、深宵夢迴的中國情懷。

  在重慶架起中美出版物交流橋樑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期,35歲的哈佛大學教授費正清受命前往中國,來到國民政府戰時首都重慶。他被美國國務院文化關係司新設的中國處任命爲美國駐重慶大使館大使特別助理、國會圖書館代表和美國書刊服務社主任,即美國國務院文化司的代理人。他在美國大使的領導下,從事中國問題研究,並將中國的出版物收集整理,以促進中美之間出版物的雙向交流。

這些工作實質是以大使館爲“大本營”,在重慶通過多渠道的活動,爲華盛頓“部際收集外國出版物委員會”(簡稱IDC)蒐集中國方面有價值的資料。據資料統計,到1943年,華盛頓“部際收集外國出版物委員會”已經掌握了70種中國的期刊,它發行的中國圖書縮微影片目錄達到22頁之多。費正清因此被稱爲“架起中美兩國出版物交流橋樑的使者”。

史學家費正清在戰時首都重慶:積極幫助中國抗戰

在戰時重慶,費正清經常身挎一部萊卡照相機,並利用它把從中國情報人員那裏得到的有關中國、日本以及其它方面的文件資料拍攝成微縮膠片,將這些資料送回美國。他憑藉特殊的身份結交美國和國民政府軍政要臣,獲取中國有關出版物和國民政府社會經濟工作的情報、統計資料,及一些真實反映中共解放區情況的材料。

用心於美國對華文化關係政策

在中國工作期間,費正清與許多知名的中國學者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他也很樂意幫助和保護那些留美歸國的中國教授、學者。

值得一提的是,費正清及他的妻子是樑思成、林徽因夫婦的摯友,他們夫婦的中文名字——費正清、費慰梅——都是樑思成給起的。樑思成一家在西南流亡期間,費正清夫婦給予了他們許多照顧。1944年11月,樑思成由昆明到重慶,和費正清一同審閱《中國建築史》圖稿膠捲。日本投降當天,爲了與病中的林徽因共同慶祝勝利,費正清與樑思成由重慶乘飛機到昆明,之後又把林徽因接到重慶住了一些日子。

費正清非常重視美國的對華文化關係政策,他經常走訪國立中央大學、南開經濟學院等重點大學,訪問國民黨中國國立研究機構和中辦研究院的各主要研究所等單位。通過對中國學者和教育機構的走訪調查,費正清向美國國務院遞交了一份關於中美文化關係政策的備忘錄。

其中指出:“對華文化關係規劃遭到挫折,原因在於目前太缺乏這方面的政策考慮。中國是一個爭奪的戰場,應該讓我們的價值觀念適應中國人的生活,並奪得勝利。但是,現在的文化關係行動計劃,只是停留在方法上,而沒有考慮最終目的。”“尤其是所提出的新聞宣傳只告訴中國人,美國人是怎樣辦事情的,軍方的報紙宣傳我們是怎樣打仗的,新聞署宣傳我們是怎樣生活的,美國發生了什麼事情……其理由是認爲美國生活方式必定得到中國人的認可。如果它確實是好的,中國人毫無疑義會接受。倘若它原本是不好的,那麼無論怎麼描繪、宣傳都是白搭、徒勞……”他還舉例說明,“一位曾在耶魯大學受過教育的中國戲劇界年輕的領袖,此刻正在重慶搞戲劇創作。他說,他對蘇聯的戲劇界和現代生活了如指掌,但是他卻已經有兩年沒聽說過有關美國戲劇界的情況了。研究中心對此將會有些什麼打算呢?”

 在周公館與南方局共產黨人交往

在重慶的切身經歷,讓費正清看清了國民黨政府的無能,及其愈發暴露出的個人專制。他逐漸對國民黨失去信心,也對自由派人士感到失望。這一時期,他與南方局的中國共產黨人開始了朋友般的交往,這使得在中國一度陷於“幻滅”思想的費正清,驀然觸到了跳動的社會脈搏,聽到了“五四”以來的時代吶喊。

史學家費正清在戰時首都重慶:積極幫助中國抗戰 第2張

1943年,費正清來到被《紐約時報》記者布魯克斯?艾特金遜稱之爲“神祕的住處”的周公館,初次見到中國共產黨的代表周恩來。周恩來淵博的學識和非凡的才能打動了費正清。他這樣形容周恩來:“他有一雙威嚴的光芒四射的眼睛,在其和藹友善的外表下,掩藏的是久經磨練的猶如鋼鐵一般的意志……他肩負着民衆的期望,英姿勃發;他悟性敏銳,多謀善斷,獻身集體主義事業。”

在周公館,費正清還結識了周恩來的祕書、南方局外事組副組長陳家康。在費正清眼中,陳家康是一位個子矮小、精明能幹、才思敏捷的小夥子,是一位擁有廣博歷史文化知識的年輕人。兩人初次交談,便深度探討中國明清歷史,由於趣味相投,一談就是半個小時,費正清嘆道:“這比我整個冬天在重慶與任何其他人所談的都多。”

在與周公館的共產黨人的交往中,最讓費正清難以忘懷的,則是他拜爲漢語老師的龔澎。龔澎是1935年“一二?九運動”的學生領袖之一,1937年奔赴延安,曾任彭德懷祕書。費正清在龔澎身上看到豁達、熱情的氣質和善解人意的能力,“她的性格中既有精神飽滿的面貌,又有對共產黨事業的堅定信心……她除了聰敏之外,在這個到處充滿唯唯諾諾聲音和消磨時間的城市人羣中,她是那個敢於發出不同政見的人。”1943年喬冠華和龔澎結婚時,費正清將一套牛津定製的西服送給喬冠華,作爲友誼的見證。

1982年,費正清出版了自傳《心繫中國:50年的回憶》(China Bound: A Fifty-Year Memoir),詳細記述了自己在陪都重慶的生活,字裏行間無不流露出對那段烽火歲月的懷念。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