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戰史記錄 > 抗日戰爭 > 湖北遠安縣抗戰:陳雲龍巧妙設伏擊斃日軍少將

湖北遠安縣抗戰:陳雲龍巧妙設伏擊斃日軍少將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7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抗戰開始後,侵華日軍推進至湖北宜昌、當陽一線,使遠安縣一下子成爲當時的“國防最前線”。當時,國民政府派三十三集團軍第七十七軍一七九師(師長何基灃)、一三二師(師長王長海)和三十七師(師長吉星文)三個師駐防遠安。幾年間,國民政府七十七軍和遠安縣人民在此堅守,與侵華日軍進行了無數次殊死搏殺,成功地保衛了大後方,使敵人始終無法實現其從陸路進川的戰略企圖。

自1940年起,日軍向駐遠安的國民政府七十七軍發動了多次試探性進攻,均被擊退。1941年1月,駐當陽日軍千餘人又向我軍防地進攻。一七九師五三七團三營九連一排長陳雲龍巧妙設伏,擊斃日軍副旅團長橫山武彥少將。日軍4000多人爲了給橫山報仇,兵分三路向我軍陣地進犯,其先頭部隊抵達遠安縣城。一七九師師長何基灃立即組織反擊,命令五三五團團長劉廷勳率部隊從城關西側,命令五三七團團長過家芳率部隊從城關東、北側,實行兩面夾擊。經過激戰一天,我軍收復遠安縣城,日軍撤回當陽。

1941年5月8日,日軍再向我襄河西岸發動總攻。一股日軍沿遠當公路攻陷木瓜鋪,被我一七九師五三五團在遠安縣以南地區擊退;另一股日軍進犯到橫店子、瓦倉之後,經我五三七團迎擊回竄。這場戰役打得非常艱苦,敵我均有大量傷亡。

湖北遠安縣抗戰:陳雲龍巧妙設伏擊斃日軍少將

這年夏天,日軍集中6000多人,在遠安慄溪區(今屬湖北荊門地區)向我軍防線進攻。我軍一三二師攜第五十九軍一八○師聯合作戰,擊斃擊傷日軍近千人,一三二師雖傷亡慘重,但始終沒有放棄一寸陣地。

三個月後,日軍從荊門、當陽兩地糾集8000多人,在飛機的掩護下兵分三路向我軍陣地進攻。一七九師師長何基灃命令五三七團暫時撤出遠安縣城,誘敵進到棚鎮,實行三面夾擊,當日軍先頭部隊到達棚鎮時,師長何基灃親臨指揮全師反擊,經過一天的激戰,將日軍擊退。

1942年1月後,我軍開始主動向敵人出擊。一七九師五三七團二營在營長徐桂森的率領下,夜襲九里崗日軍,激戰一夜。戰鬥極爲慘烈,二營傷亡慘重,連排長傷亡過半,徐營長身負重傷,四連餘連長、五連趙連長同時負傷,五連中尉排長李宗英手刃日軍數人後當場陣亡,但也斃敵百餘名,天亮後,在新四軍五師人員的協助下,朱副營長指揮二營北歸,日軍也撤回當陽。

日軍爲了報復,再次糾集重兵從南北兩路夾擊遠安縣。戰鬥中,日軍炮兵首次向七十七軍陣地發射了催淚彈和窒息彈,我軍士兵沒有防毒設備,中毒很多,部隊只好後撤轉移。在撤退中,遭到日軍騎兵的多次追殺,但均被我軍後衛部隊擊退,並給敵以重大殺傷。日軍正面攻擊失敗後,改從兩邊側翼進攻。我軍撤到金鑲坪一帶高山後立即修築工事阻擊敵人繼續進犯,日軍連續強攻三天,但始終無法攻克我軍陣地。

1942年10月下旬,日軍仍從荊門、當陽兩地向國軍一七九師陣地大舉進攻,激戰三四天後,我部隊有計劃地向遠安西北山中轉移。日軍攻到山口時,見兩面高山險峻,怕中埋伏,結果只得撤退。

1942年11月中旬,七十七軍軍部召開團長以上軍官參加的軍事會議,會上確定了向敵反擊的計劃,決定由三十七師一○九團團長程立志率部夜襲當陽日軍機場。一○九團接到命令後出發,經過連續兩天的行軍,到達敵機場外圍,發起進攻。此役共消滅敵200餘人,燒燬敵機3架,重創數架,搗毀敵機場設施和敵大型軍用倉庫一座,毀壞敵數噸軍用物資。但我軍也有較大傷亡。後來,七十七軍在遠安洋坪夜紅山上給陣亡的三十七師一○九團第三營丁象乾營長修了一座“衣冠冢”,爲三十七師陣亡的百多名官兵修建一座“鄂西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國民政府中央統帥部對七十七軍參戰官兵通令嘉獎,並授予三十七師一○九團團長程立志青天白日勳章一枚。

在七十七軍駐防期間,與當地百姓相處得十分融洽。據當地的胡延勳老人回憶:他家的青磚大瓦房曾經是三個師的師部和軍部所在地。吉星文、何基灃、王長海等七十七軍將領在他家住過。當時國軍部隊身着灰軍裝,後改爲黃軍裝。腳穿草鞋和布鞋,每天吃兩頓飯,以饅頭和麪條爲主,不開菜、不加鹽,每人發幾瓣生大蒜,彈藥和糧草補給全靠馬匹馱運,條件十分艱苦。老人說:“他們打仗都是爲了國家,那時每天都有部隊來往穿梭,廣場上的軍號聲和河邊的操練聲此起彼伏。”

湖北遠安縣抗戰:陳雲龍巧妙設伏擊斃日軍少將 第2張

在七十七軍駐防的時間內,遠安縣人民爲抗戰付出了巨大的犧牲,據統計,遠安服兵役者多達45858人,出動伕役多達2180萬人次,工匠109萬人次。近5年時間,遠安縣供給駐軍軍糧12萬餘石(1420.8萬斤),蔬菜1834.56萬斤,黃豆70餘萬斤,香油菜油2700斤,柴5400萬斤,木炭窯361口,軍鞋45.56萬雙,軍襪23.21萬雙,豬6.5萬頭,羊1560只,雞18.54萬隻,運送豬3.52萬頭,軍鞋、襪2.5萬雙犒勞前線。

1943年8月15-16日,由於連續暴雨,山洪暴發,導致遠安全縣大小河堰均被沖毀。縣政府成立水利協會於1944年2月動工修復河堰、橋樑。國軍一三二師給予大力支援,抽調了大批人力和物資,使工程在3個月內順利完成。爲了感謝一三二師的支援,縣政府水利協會將工程最大的長豐堰改名爲“長海堰”,以紀念國軍一三二師師長王長海。1945年8月中旬,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久踞荊門、當陽、遠安三縣邊境的日軍撤至荊、當縣城以南,待命繳械投降。而長駐遠安的國民政府七十七軍3個師,先後開赴前方受降。遠安縣動員出動運輸民夫3180名,花了40余天的時間,幫助七十七軍收繳日軍武器

抗戰勝利後,爲了紀念陣亡的抗日將士,遠安縣的父老鄉親遠赴距洋坪鎮十幾里路的河口鄉大紅巖的深山裏,歷時三四個月採出一塊塊青石,人工擡下山後用牛車馱運、人擡肩扛送上夜紅山山頂建設紀念碑塔。該塔爲一檐式七層碑塔,高10米有餘,具有碑的風骨,塔的外形,由塔座、主塔碑和塔冠三部分組成。塔座分爲上下兩層,第一層由條形青石壘砌成圓形的底座,第二層由八塊青石拼裝成八棱形的塔身,一方雕刻一字共刻“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八個大字,在第二層上方是一圓形的祭臺。祭臺上四層塔碑正立面由上至下鐫刻着“陸軍第三十七師抗日戰役鄂西曆年陣亡烈士紀念塔”22個大字,四周鑲刻着祥雲邊框。碑冠由一塊巨大的青石打製而成,四角翹起呈檐狀,兩顆寶珠高高在上,構成塔的完整外形。每塊碑石之間有凸凹榫,由糯米漿牢牢地粘連渾然一體。主題碑文由三十七師師長吉星文題寫,另有三十三集團軍參謀長張克俠親筆敬題的“丹心不死”等字。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