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戰史記錄 > 將星傳奇 > 孫元良與秦漢:孫元良之子秦漢談及父親晚年生活

孫元良與秦漢:孫元良之子秦漢談及父親晚年生活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抗日戰爭“八一三”淞滬會戰中誓死抵抗,並命令“八百壯士”繼續抗敵的抗日名將孫元良,207年5月25日在臺過世,享年103歲。

孫元良是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在他過世前,是碩果僅存仍然在世的黃埔一期校友。1932年上海“一·二八事變”發生時,孫元良擔任國民黨第八師二五九旅旅長,是國民黨軍隊少數在抗戰爆發前即與日軍作戰的部隊。抗日戰爭爆發時,孫元良擔任國民黨第八十八師師長,堅守上海閘北陣地長達一個半月,粉碎了日軍“三月亡華”的迷夢。

在淞滬會戰告一段落後,孫元良又下令八十八師五二四團第一營的官兵,固守“四行倉庫”陣地,掩護部隊後撤,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八百壯士”。孫元良在回憶錄中透露,當時是他親手將“死守上海最後陣地”的命令交給謝晉元的。

黃埔一期最後一位校友 著名電影明星秦漢之父

1904年孫元良生於四川成都。

1924年,時在北京大學預科學習的孫元良,聽聞黃埔軍校創立,遂投筆從戎,前往廣州報考並獲錄取,編在學生第三隊。

孫元良與秦漢:孫元良之子秦漢談及父親晚年生活

19歲的孫元良,正式成爲一名軍人。

 生命中的三次戰役

畢業後,孫元良陸續在國民革軍第一軍第一師擔任連、營長,其間參加了兩次東征,並平定了滇桂軍閥劉震寰、楊希閔的叛亂。其後孫元良擔任第一團團長,在參加北伐期間於南昌一役失利後,前往日本留學,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21期炮兵科。

返國未幾,日本侵華戰爭開始。

抗戰期間,孫元良曾打出最知名的三次戰役:

1932年,“一·二八”上海淞滬戰役爆發,孫元良當時任國民革命軍第二五九旅旅長,率部成功擊敗日軍,確保了廟行鎮。此役被當時國際上評爲“國軍第一次擊敗日軍的戰役”。孫元良也因此戰擢升國民革命軍第八十八師中將師長,獲寶鼎勳章。

孫元良與秦漢:孫元良之子秦漢談及父親晚年生活 第2張

孫元良與幼時秦漢

1937年,“八一三”中日之戰,孫率兵堅守閘北陣地達1個多月,日軍屢攻不下,傷亡慘重,乃廣播孫所屬國民革命軍第八十八師爲“可恨之敵”。當時八十八師主要任務是掩護大軍退卻,在堅守閘北、遮蔽敵人視線之計成功後,八十八師及友軍才轉進蘇州河以南;但爲顯示抗日決心,孫元良留下一團斷後,並擇一據點四行倉庫駐守抗戰。

國民革命軍第八十八師五二四團副團長謝晉元奉命率八百壯士,孤軍死守;其間愛國女童軍楊惠敏冒着生命危險,身系國旗,穿過槍林彈雨,將國旗成功獻給英勇的守軍。是役,孫元良再升國民革命軍第七十二軍軍長,獲頒雲麾勳章。

1944年底,日軍攻佔貴州獨山,並意欲取距獨山一百多公里的重慶,危急之下,孫元良奉命率先頭部隊僅900餘人,將日軍趕出貴州,收復獨山、南丹等地,日軍自貴州撤退,解了重慶之危。孫元良也因此役被綬予青天白日勳章。

1949年,孫元良到臺灣後,既沒有投身政治,也沒有繼續留在軍旅,而是屆齡退役後,就轉而到日本做了幾十年的生意:從一開始的餐飲業,到臺灣成衣加工出口業,發達時轉做成衣外銷。回臺灣後,就過着退休生活,不問世事。

晚年不提當年勇

孫將軍晚年聽力不佳,對外都是由其子、著名演員秦漢(原名孫祥鍾)代爲發言。

秦漢介紹,他父親不太和晚輩說過去參與的戰事,“他是一個不提當年勇的人,許多他當年經歷的事,都是我從書上找資料看來的。”

“父親本身並不好鬥,他不喜歡戰爭,只是在對抗日本侵略中,恭逢其會而已。”秦漢對父親數十年戎馬征戰下了批註。

孫元良與秦漢:孫元良之子秦漢談及父親晚年生活 第3張

孫元良逝世前身爲臺灣最資深的黃埔軍校學長,但卻鮮與兩岸其他校友往來,這和其性格有關。秦漢說:“他不喜歡交際應酬,虛耗精神。”

秦漢描述了孫元良將軍身體狀況:“我父親九十歲之前就像個五六十歲的中年人一樣,非常健康硬朗。”

談到父親的人生觀,秦漢有深刻的體會認識。“他是個十分豁達的人,不執着於眼前的事,人生廣闊,永遠從較高的角度看事情。”據《青年參考》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