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戰史記錄 > 將星傳奇 > 他是漢朝名將 竟在一位置上等了四十年直到死

他是漢朝名將 竟在一位置上等了四十年直到死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1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李廣是西漢名將,也是一位充滿濃厚悲劇色彩的人物。他與匈奴征戰一生,官至二千石竟然40多年,至死未得封侯。換句話說,他拿性命給景帝武帝打了一輩子工,最終也沒有得到“大將軍”這麼一個“高級職稱”,更不要說漢朝的股份。所以太虧了,以致給後人留下了“李廣難封”這麼一種慨嘆。

爲什麼李廣難封呢?李廣所處的時代,正是西漢國防戰略發生重大轉折的關鍵時期。雄才大略的老闆漢武帝登基後,變“無爲而治”爲“有爲進取”,一改漢高祖以來在匈奴和與戰問題上的消極防禦國策。對匈奴的侵擾,採取積極的反擊,運用騎兵集團縱深突襲的戰術,對匈奴貴族勢力實施殲滅性打擊。李廣作爲在對匈奴消極防禦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將領,顯然無力承擔統率漢軍大規模反擊匈奴的重任,只好眼睜睜地看着以衛青、霍去病爲代表的“新生代”將領後來居上,建功立業。而老闆漢武帝是論功行賞,只看能力不看資歷的。李廣的資歷沒說的,看着可畏後生和自己平起平坐,甚至比自己地位更高,雖有不服,但“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沒辦法的事情。歷史的規律就是這樣無情。所以李廣難封。

他是漢朝名將 竟在一位置上等了四十年直到死

當然,李廣抑鬱不得志,更是他個人軍事才能侷限所致。作爲一名久歷戰陣的將領,李廣驍勇善射,有勇有謀,敢於打硬仗,打惡仗,射術堪稱一絕,威震匈奴各部,被匈奴譽爲“飛將軍”,然而這種進攻格鬥上的剽悍驍勇,終究掩蓋不了李廣拙於戰役和戰略指揮的根本缺陷。記得李廣曾先後五次率精兵參加反擊匈奴的作戰,應該說殺敵立功、晉爵封侯的機遇多多,可他不是無功而返,就是損兵折將,根本沒有表現出“飛將軍”的風采。連續五次機會李廣都不曾把握住,這恰好說明,他疏於戰略戰役指揮上的大智大勇,不善於指揮大規模騎兵集團遠程奔襲、機動作戰。這正是他的致命傷,是他一生不得封侯的主要原因。

如果要把老將李廣和少帥霍去病放在一起比較的話,那麼霍去病擅長長途奔襲那種打法,在漢武帝的軍事戰略由防守轉向進攻的大背景下,霍去病趕上了趟,迅速躥紅,成了偶像派少帥;而李廣就顯得落伍了,他的打法過時了,他的明星光環開始逐漸地暗淡下來。

他是漢朝名將 竟在一位置上等了四十年直到死 第2張

如果拿李廣和衛青比,他名聲大震的時候,衛青還是個愣頭青,還是個皇姐平陽公主家裏的騎奴。可是衛青比李廣幸運,年輕就是本錢,誰叫他還是漢武帝的姐夫兼舅子呢?再說了,衛青的忠勇和才能也並不在李廣之下。老闆要提拔他,那是擋也擋不住的事情。

的確,在李廣身上,愛兵如子、身先士卒的優點很突出,“寬緩不苛”使得軍中的將士都無比愛戴他、恭敬他,以致他死後,“一軍皆哭”,連普通百姓也“皆爲盡哀”。可是,他在治軍上放任自流,不講求以法治軍、嚴格管理,也是不爭的事實。行軍時“無隊伍排陣”,大軍休息時“人人自便”,連必要的警衛都不設置,太哥們化了。不分場合地“寬緩不苛”,人情味倒是濃了,規矩和士氣卻大打折扣了。勞而無功、戰績不佳,也就不難理解了。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