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戰史記錄 > 將星傳奇 > 抗戰英烈姚顯微:因爲抗日而捐軀的教授第一人

抗戰英烈姚顯微:因爲抗日而捐軀的教授第一人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0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姚顯微,字達人,原名名達,1905年生於江西省興國縣。自幼涉獵書史,尤嗜地理學。18歲時,以優異成績畢業於省立贛縣中學,旋入上海南洋公學國學科學習。20歲入清華研究院深造,受業於國學大師梁啓超,由於其勤奮篤學,深得導師器重。姚顯微追隨左右,耳聞目染,廣見博識,受益非淺。他還常常幫助梁啓超記錄講稿、整理資料並助編成書,如樑先生的《古書真僞及其年代》、《歷史研究補編》等學術著作就是經他記錄整理成書的。

1929年,上海商務印書館聘請姚顯微任編輯兼特約撰寫。於是,姚離開清華來到上海。其間,他爲商務印書館出版了《萬有文庫》,並親自撰寫了《中國目錄學史》、《目錄學》、《中國目錄學年表》。不幸的是,書稿還未來得及付印,即毀於“一二八”日本侵略上海的戰火之中。對此,他極爲憤慨地說:“吾家雖毀吾身尚存;敵人雖強,怎能禁止我們另起爐竈呢!”於是更加振作精神,克服種種困難,奮筆疾書,重撰著稿。不久,三書相繼出版問世,成爲我國現代目錄學研究的開山之作。

1934年,姚顯微執教於上海復旦、暨南兩大學,還在上海開設女子書店,並創辦進步刊物《女子月刊》,宣傳婦女解放,振奮民族精神,當時引起很大社會反響。全國解放後,《女子月刊》曾在北京展出。

1935年6月,姚顯微參加上海文化界的愛國運動,與150多名文化界知名人士聯名發表《我們對於文化運動的意見》,反對不問國事,埋頭於讀書和復古,希望喚起民衆覺醒,努力去“完成民族解放的功業”。同年12月,他與文化界300餘人聯名發表《上海文化界救國運動宣言》,號召文化界“應立即奮起,站在民衆面前,展開救國運動”。

1940年10月,國立中正大學創辦,校長特聘姚顯微爲研究部研究教授,繼爲文史系教授,主講和編寫《中國通史》。

抗戰英烈姚顯微:因爲抗日而捐軀的教授第一人

1942年5月,日軍進犯江西,燒殺搶掠,無所不爲。中正大學被迫遷至江西泰和。姚顯微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離失所,憂心如焚。他奮然投筆從戎,慷慨陳辭:“數載以來,賴無數將士浴血抗戰,已深陷敵人泥淖矣!最後勝利,則需知識界實行參戰。有願以兵役爲己任者,吾其爲矢乎!”號召廣大知識分子積極行動起來,保家衛國,禦敵雪恥。不久他在中正大學聯合愛國師生組成了抗日戰地服務團,親任團長。6月25日,姚顯微率團一行38人高唱愛國歌曲,從泰和直奔樟樹前線。服務團沿途所到之處,積極進行抗日宣傳。來到前線後,立即投入工作,他們搶救傷員,慰問傷病官兵,散發慰問金,深入戰地進行報道工作。他們的愛國行動,極大地鼓舞了抗日軍民。同年7月7日,服務團從樟村轉移,行進至新干石口村駐紮。深夜,不幸被日軍包圍。姚顯微臨危不懼,大義凜然地對團員們說:“我們已入虎口,應該義無反顧,堅決和敵人拼命!”接着,他率先向衝進屋的日軍猛撲,日軍先以槍彈射擊,繼用刺刀刺殺。姚顯微倒在血泊中,仍然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中華民族萬歲”,壯烈犧牲。7月28日,他的遺體被運回泰和,各界人士舉行了公祭。8月6日,葬於泰和杏嶺。

姚顯微犧牲後,《新華日報》和其他報刊發表大量悼念詩文和評論。1943年3月25日,重慶國民政府發佈褒揚令,表彰他“見危受命,爲國殉難”。英靈配祀於江西鄉賢祠。中正大學成立“顯微學社”紀念他。1987年4月20日,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其爲革命烈士,並築“顯微亭”於江西師範大學(即原中正大學故址),書其生平事蹟,讓後人瞻仰。

作爲一名學者,姚顯微獨創史理學說。他認爲歷史學應和地理學、物理學、生理學一樣,更稱爲史理學。他每治一學、每撰一書,必以沉毅縝密的精神,奮勉而爲。他常說:“學而至於有成,非易事。”“篤志苦學,深思力索,向未敢後人。”抗日戰爭初,母親有病,子女尚幼,加之戰亂擾困,他及家人過着清貧動盪的生活,給著述帶來不少困難。他常“一手抱兒,一手作文,笑談歌唱,其樂無窮”。姚夫人巴怡南迴憶說:“事之難者,君愈欲爲;路之遠者,君愈欲赴;幽泉深谷、峭壁縣崖,君必窮其源,攀其巔,而探其奇。似覺人生莫不可爲,而世事一無難者。故君從無躊躇之志、憂戚之言,恆言宇宙進化,端賴人類有爲。”姚顯微一生所著極多,除上述《中國目錄學史》、《目錄學》和《中國目錄學年表》外,尚有《史書要籍解題》、《章實齋年譜》、《朱竹君年譜》、《邵念魯年譜》、《梁任公歷史研究法補編》、《古書之真僞及其年代講錄》等。遺稿數十卷,多已散失。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