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戰史記錄 > 軍事新聞 > 漢和:殲31已進行上艦研究 殲20幾乎不可能上艦

漢和:殲31已進行上艦研究 殲20幾乎不可能上艦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3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導讀:據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月刊6月號報道,原題:《下一代中國海軍艦載機選定工作》,來自中國航空工業界的消息來源確認了沈飛研製殲-31(非正式名稱,暫且借用)的若干動機。

報道稱,殲-31在沈飛內部稱作“小四”,與殲-20“大四”相區別。因此,研製殲-31的根本動機在於看準兩大市場。第一、中低檔的中國空軍第四代戰鬥機,兼顧出口。第二,確實如外界所分析的那樣,沈飛把殲-31視爲向中國航母積極推銷的重點機種。目前沒有任何在研國產戰鬥機具備這兩種能力。

尤其是下一代隱形艦載戰鬥機,在美軍F-35A即將服役之際,當初研製殲-15就是作爲過渡,先解決有無的問題。爲何在俄羅斯已經退役蘇-33的情況下,中國還生產殲-15?消息來源回答說:這是因爲在F-35A服役之前,或者即使服役,F-18E/F至少還會服役20年,因此,殲-15的主要作戰對象是要求逐步改良成能夠對付F-18E的水準。至於如何對付F-35A,的確不是殲-15的研製目的。

消息來源聲稱在論證、試飛階段,殲-31已經進行了各種上航母的課題研究,對它的定位是海空通用型戰鬥機,這一點與F-35相同,多功能的雷達、隱形化的大型彈艙使殲-31有能力攜帶空對艦導彈,而且測試的結果顯示:在隱形方面殲-31甚至比殲-20更好。這一點《漢和防務評論》相信,即使不考慮運用多大比例的複合材料,殲-31小型化的機身、沒有類似前翼、腹鰭這樣的多餘翼面,的確將會大大降低雷達反射面積,這是爲何俄設計師比較“理解”殲-31設計的原因。

漢和:殲31已進行上艦研究 殲20幾乎不可能上艦

報道稱,殲-31目前還在進行試飛大綱的試飛工作,一旦完成試飛,下一階段還將考慮進行短距、滑跳起飛的測試,當然,如果需要會安裝尾鉤。蝶形化的機翼外形,酷似F-35。而摺疊翼技術,本來就是沈飛的傑作,因此要使用摺疊機翼的殲-31進行試飛,技術上不是問題。

由此可見,沈飛的確在認真考慮投標海軍下一代戰鬥機的工作,目前唯一的選項是殲-31,大型化的空軍型殲-20幾乎不可能上艦。

報道稱,另一方面,消息來源還談到了殲-31被海軍選中、上艦的困難性:這一點情況與L-15教練機一樣。當初L-15與JL-9競爭海軍艦載機,後者獲勝,最主要的原因是L-15採用烏克蘭的發動機,海軍不希望艦載機過分依賴外國設備,殲-15採用俄羅斯的AL-31F發動機實在是不得已的辦法。航母在遠海的活動,要求發動機可靠性更加完善,遼寧艦目前還不具備在海上換裝發動機的能力。

這一證言可以看出遼寧艦的後勤保障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美軍艦載機部隊都具備在航母上進行簡單維修、換裝發動機的工作。

報道稱,這樣來看殲-31競爭航母的問題,困難的一面與L-15相同,目前試飛使用的是俄羅斯的RD-33,這實際上是出口JF-17“梟龍”戰鬥機時的備份發動機,並不能滿足殲-31批量生產的需要。因此殲-31的最終歸宿,只能等待渦扇-13渦扇發動機的研製狀況。

當然不排除另一種可能性,那就是殲-31正式選中RD-33作爲動力,並單獨向俄羅斯購買,依照目前俄中政治、軍事關係,即使中國希望獲得最新型的RD-33MK,也絕對不是問題。假設殲-31真被中國海軍選中成爲艦載戰鬥機,那麼今後F-35A最大的假想敵就是殲-31,僅僅從外形上判斷,殲-31是以空戰爲主、兼顧多用途的理念而設計。就此而言,殲-31的機動性、速度有可能比F-35A強。

漢和:殲31已進行上艦研究 殲20幾乎不可能上艦 第2張

至少迄今爲止,除了殲-31之外,看不出任何其他下一代中國戰鬥機具備上艦的潛力。即使現在開始研製,至少需要10年,而殲-31已經是試飛3年的飛機。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