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戰史記錄 > 軍事新聞 > 歷朝歷代軍禮服大盤點:明代軍禮服最有潮範兒

歷朝歷代軍禮服大盤點:明代軍禮服最有潮範兒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0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七十週年,我國將舉辦盛大的閱兵式。大閱兵時軍人身着戎裝威風凜凜,尤其是儀仗隊的軍禮服更是經過精心設計,彰顯軍威。南京中國服飾史學者黃強告訴記者,古代軍隊也有儀仗制服,而且歷朝歷代的軍禮服變革很有意思:“古代並非所有鎧甲都用於戰鬥,也有禮儀性的鎧甲。”

  唐代有紙做的鎧甲

黃強告訴記者,唐高宗、武則天時期,上層集團流行奢侈之風,戎服和鎧甲絕大部分脫離了實用的功能,演變成美觀豪華、以裝飾爲主的儀典服飾。據《唐六典》記載,唐代的鎧甲有13種:明光、光要、細鱗、山文、烏錘、白布、皁絹、布背、步兵、皮甲、木甲、鎖子、馬甲。

“絹甲是一種儀仗甲,一般不用於實戰,只是宮廷侍衛、武士的戎服,這種甲用圖案華美的絹或織錦作面料,內襯數層厚帛製成。和皮、鐵甲一樣,絹甲上也鑲有皮革、金屬製造的飾件,穿着更加利索、合理。”更奇特的是,唐代還有用紙做的鎧甲,用多層紙疊粘在一起製成甲衣,有相當的抵禦能力。但是這種紙甲怕火。

他表示,唐代頻繁戰爭,軍事禮儀也跟着繁榮。唐代有專門用作軍戎禮儀的鎧甲,如用絲綢等布料、皮料製作白布甲、皁絹甲、布背甲,用紙做的紙甲,在鎧甲的分量上較青銅、鐵製作的金屬鎧甲要輕便,也便於展演。這種鎧甲專門用於禮儀、演示,讓檢閱將士的帝王將相、甚至後宮嬪妃,以及圍觀的百姓觀賞。黃強表示,唐代布甲、紙甲,不是劣質產品,也不是隻用於表演的道具鎧甲,一是武將平時的軍服,可以稱之爲軍禮服,二是用於儀衛鹵簿禮儀的制服,可以稱之爲皇家禁衛軍禮服。

歷朝歷代軍禮服大盤點:明代軍禮服最有潮範兒

  宋代儀仗甲有“五色介冑”

宋代鎧甲的全副盔甲有1825片甲葉,用皮線穿聯。一副鐵鎧甲重45-50斤。宋代除了鐵甲之外,也注重生產輕甲。黃強表示,宋代也有儀仗甲,稱之爲“五色介冑”,據記載:“甲以布爲裏,黃絁表之,青綠畫爲甲文(紋),紅錦緣,青絁爲下羣,絳韋連膺,金銅鐵,長短至膝。前膺爲人面二,自背連膺,纏以錦騰蛇(錦帶)”,外表裝飾十分華麗。

宋代儀衛中的軍士所穿甲冑,形式是仿軍士的,只是用黃絁(粗帛)爲面和以布作裏子,以青綠畫成甲葉的紋樣,並加紅錦緣邊,以青絁爲下裙,紅皮爲絡帶,長短至膝,前胸繪有人面目,自背後至前胸纏以錦帶,並且有五色彩裝。

宋代鎧甲的顏色,根據記載有黃、青、朱、白、黑、金、銀等色,至於儀仗用的絹甲,色彩比唐代更加豐富。元豐後公服改爲四品以上紫色,六品以上緋色,九品以上綠色。將士的服色,除了九品制官服顏色不能直接使用外,其餘各色都能使用,而以青、白、朱、黑、黃(淡黃色不能用)爲主要色彩。腰帶的戴鞓只有飾金、玉帶銙時才能用紅色,一般都用黑色。

  明代鎧甲“V字領”很潮

明代時,重型甲穿着笨拙,不便於實戰,逐漸被淘汰。輕型甲——綿甲應運而生。綿甲材料柔軟、輕巧,在其表面綴有大量的銅甲泡和鐵甲泡,因此輕便,靈巧,沾溼後還可以抵禦初級火器的射擊。黃強表示,明代的鎧甲在設計、製作中也注意了時尚化。通過一些領子的設計、變化,體現鎧甲的時尚元素,例如潮味十足的“V字領”、鏤空式護耳等。

明代的鎧甲以金、銀、黑色爲主。明代也很重視軍事檢閱和禮儀儀式,有專門的禮儀鎧甲。檢閱軍隊或進行禮儀展示時,從事儀衛活動的侍衛官戴鳳翅盔、鎖子甲,錦衣衛將軍戴金盔甲,將軍着紅盔青甲、金盔甲、紅皮盔戧金甲和描銀甲。將軍、錦衣衛都腰懸金牌,持弓箭矢、佩刀,執金瓜、叉、槍。

歷朝歷代軍禮服大盤點:明代軍禮服最有潮範兒 第2張

  清代帝王鎧甲用於檢閱

黃強說,清代帝王的鎧甲除了御駕親征的實用保護之外,也有專用於檢閱的鎧甲。清代前期帝王的鎧甲實用強,例如清太祖努爾哈赤都是親臨前線,指揮作戰。到了清代中後期,皇帝御駕親征也只是形式上的親征,有禁衛部隊層層保護,非常安全,盔甲起初的保護性功能逐漸消失,此時的皇帝盔甲更注重外觀的華美、裝飾性。

“故宮博物院保留着清代乾隆皇帝檢閱時所穿的大閱甲,如明黃緞繡五彩朵雲金龍紋和海水江崖紋的綿大閱甲。此甲屬於禮儀鎧甲,甲的周身採用了很多黃金材料,用料考究,製作精美。”他表示,《大清會典圖》中清代12種鎧甲,排在第一位的就是皇帝大閱鎧甲,由此說明清代對於皇帝大閱(檢閱)是非常重視的,其所穿戎裝也是專門用於檢閱軍隊的。

此外,《大清會典圖》中規定的第11種鎧甲,護軍校、驍騎校、前鋒、護軍等禁衛武官所穿的鎧甲,均爲綿甲,它們主要出現在皇帝大閱這一特定場合,也是禮儀鎧甲。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