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戰史記錄 > 古代戰役 > 《鳴樑海戰》:大明朝附屬軍大破日本海賊王

《鳴樑海戰》:大明朝附屬軍大破日本海賊王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7.1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導讀:在風帆時代的世界海戰史上,鳴樑海戰是一場著名的以少勝多戰役(有人認爲是12艘打敗了330餘艘),朝鮮半島上的這場奇蹟之戰,可以跟古希臘的薩拉米斯海戰相提並論,一東一西,都是不可思議的大勝。韓國人一直把鳴樑海戰視作壬辰抗倭戰爭的轉折點,不過這與歷史不符,真正打敗侵朝日軍的,還是千里馳援的明軍(當時朝鮮國王都躲到明朝境內了),在鳴樑之後的露樑海戰中,明軍水師爲主的中朝聯軍一舉殲滅倭軍主力,這才徹底扭轉了壬辰戰局——中韓合拍的《露樑海戰》已經提上議事日程,相當期待。

《鳴樑海戰》創下了韓國電影史上空前的票房紀錄,當然是一部商業鉅製,導演之前還拍過同類型的《最終兵器:弓》,此番執導《鳴樑海戰》,也算揚長避短。作爲一部商業片,《鳴樑海戰》當然不承擔完全“還原”歷史的功能,畢竟人家不是歷史專題片,再者,歷史這東西也沒有一個確鑿無疑的記述,常常有不同觀點,有時候也捯飭不清。

《鳴樑海戰》:大明朝附屬軍大破日本海賊王

從商業片的角度來看,《鳴樑海戰》非常不錯,敘事很集中,就是描述這場戰役,沒有囉嗦的話,該畫外音交代的就畫外音,該去掉的兒女情長就去掉——當然,宗主國大明朝的身影也被去除了,單從這部影片來看,幾乎是朝鮮國在以一國之力傾力抗倭,不過事實上當時的朝鮮就是大明的一個附屬國,朝鮮軍隊也就是明朝的附屬軍,回溯歷史的話,“朝鮮”這個國名還是明太祖朱元璋給起的,朝鮮尊明爲天朝,並採用明年號,朝鮮的歷代國王繼位後都要派使臣至明朝,得到明朝皇帝的確認並賜予封號。

有觀衆說《鳴樑海戰》是韓國的“抗日神片”,當然這麼說也不錯,但我也不完全認同,所謂“神片”,更多的是背棄基本的歷史常識,胡拼亂造(譬如韓劇《不滅的李舜臣》),《鳴樑海戰》畢竟是有基本史實支撐,雖說有爭議,但以少勝多的基本格局未變,在這個基礎上進行英雄主義的渲染,天經地義。而且影片對李舜臣的指揮藝術還是進行了令人信服的刻畫,譬如對於水文的熟悉(漩渦、島嶼),以及出奇制勝的戰術(跳幫肉搏),經過一系列充滿智慧的兵法演繹,這場以少勝多的“神蹟”才被呈現在大銀幕上。而且從視覺效果上來說,《鳴樑海戰》的場面調度和演員表演都絲絲入扣,一場大戰被拍的蕩氣迴腸,是一部優秀的商業類型片。

《鳴樑海戰》:大明朝附屬軍大破日本海賊王 第2張

日本艦隊的指揮官來島通總原是海賊,被招撫後成爲海軍軍官,沒想到被李舜臣打得落花流水,在影片中,來島這位海賊王被梟首而死,屍體對着朝鮮軍民來了個標準的下跪姿勢,好不暢爽也麼哥。李舜臣在出戰前給國王上書說:“今臣戰船,尚存十二”,視死如歸的氣概直衝雲天,今天這句話據說被鐫刻在韓國海軍軍官學校裏,激勵後來者爲國殺敵奮勇作戰。李舜臣寫過一首名爲《閒山島夜吟》的五律:“水國秋光暮,驚寒雁陣高,憂心輾轉夜,殘月照弓刀。”是不是很有唐詩的意境?你看,我們的附屬軍軍官都這麼能寫漢詩,能打倭寇,那我們自己呢?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