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演義趣聞 > 古代拆遷究竟有多暴力?抗旨不搬者斬立決

古代拆遷究竟有多暴力?抗旨不搬者斬立決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4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順治13年的時候,清政府因爲惱怒鄭家軍的困擾,於是就頒佈了海禁令,不允許漁船和一些商船的貿易,當時沿海的居民因爲要捕魚貿易爲生,這樣無疑是切斷了他們的生活來源,他們很多人都被迫遷移。

在1661年,鄭成功所向披靡的時候,清政府就更加着急了,甚至頒佈了強制遷移的指令。朝廷的人一開始是派人來沿海地區,畫出了遷移的圖紙,然後吩咐滿清的官員,將這一代的的船隻全部燒燬,不留一點殘存。

古代拆遷究竟有多暴力?抗旨不搬者斬立決

網絡配圖

然後還佈置了士兵在這裏瞭望,不準人們越過界限半步,在鄭家軍全面收復臺灣的消息傳來時,清政府更加氣急敗壞,甚至發佈了居民再次內遷五十米的命令,並且將附近的港口封住,船隻燒燬,禁止人們居住在這個地方

而且遷移的時間只有僅僅三天,而那些不願意遷走或者是沒有時間遷走的人,一律要掉腦袋,就這樣那片海岸線上的居民有十萬名遇難。

古代拆遷究竟有多暴力?抗旨不搬者斬立決 第2張

網絡配圖

在這次之後,朝廷還嫌棄遷移的不夠徹底,就下令再次遷徙三十里,如此一來,有更多的人妻離子散,家破人亡。這樣的幾次遷徙下來,沿海地區也就成了無人區。

當時的官員手中拿着清政府的拆遷令,然後用繩索將拉直作爲界限,如果有人家的房子在這條界限上,一律要從中間穿過去,將另一半拆掉。至於剩下的一半還能不能住人,這些官員們一律都不管。

遷徙事件涉及了當時28個州縣,被遷走的民衆多達上百萬,這些人們不得不按照規定,拋棄良田,離開故鄉,踏上逃亡之路。在路上病死,餓死的人們不計其數。

古代拆遷究竟有多暴力?抗旨不搬者斬立決 第3張

網絡配圖

爲了更好地執行遷移令,清政府一開始是插旗作爲界限,最後變成了木質的欄杆,籬笆。後來隨着上級官員的要求越來越嚴格,演變成爲了在這裏建立寨子,並且這筆錢也要從老百姓那裏得到,就因爲這個事情,逃跑奔波的不知道有多少人。

在電視劇中,康熙的這一事件最後被描述成一個很令人歡喜的結局,老百姓甚至歡天喜地地遷移,其實在歷史上,清政府並沒有任何的安頓舉措,並且爲了不讓居民返回,立刻拆回了房屋,當時那些來不及出去的人,很多人都被砸死在了下面。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