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演義趣聞 > 據民俗學調查:黎族的鑽木取火術至今還保留着嗎?

據民俗學調查:黎族的鑽木取火術至今還保留着嗎?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1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我國神話傳說中,伏羲取的是天火,而取大地上的火種則是“燧人”大神,關於燧人氏(取火者)鑽木取火的傳說很多,例如:《韓非子·五蠹》:“上古之世,……民食果苽蚌蛤,腥臊惡臭,而傷害腹胃,民多疾病。有聖人作,鑽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悅之,使王天下,號曰燧人氏”。原來像魚、鱉、蚌、蛤一類東西,生的有腥臊之味不能吃,有了取火辦法,就可以燒煮來吃,這段文字至少反映了中國古代遠在春秋戰國以前就已經發明瞭鑽木取火的方法。

據民俗學調查:黎族的鑽木取火術至今還保留着嗎?

據民俗學調查,黎族地區至今還保留着人工取火術。黎族的鑽木取火是古代各類人工取火術之一,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

在保亭、昌江、東方等黎族聚居地區,至今還有一些老人掌握着鑽木取火這項古老的技術。在七仙嶺公園的一塊空地上,保亭六弓鄉60多歲的陳法英老人向我們現場演示了鑽木取火。老人拿來一塊有孔厚木板,又找來一根木棍,取火時,板固定,木棍在老人手挫動下不斷轉動,老人一邊轉動,一邊把自備的乾薹蘚放入取火孔之中,不斷的用嘴往孔裏吹風,一會功夫,取火孔處開始有煙出現,老人又加了芭蕉根纖維,繼續吹風,大概過了十分鐘左右,小火苗慢慢地燃了起來。就這樣,最爲原始的取火方法展現在記者眼前。

據民俗學調查:黎族的鑽木取火術至今還保留着嗎? 第2張

老人介紹說,黎族鑽木取火工具由兩部分組成,一個爲鑽火板,一個爲鑽竿和弓木,二者配合才能取出火來。鑽板要選擇乾燥的易於燃燒的木料,鑽竿要粗細適中,在取火時有一定的技巧,並不是光靠蠻力就可以鑽出火來,剛剛發生火星時是看不見的,爲了使看不見的火星變成旺盛的火焰必須有一種媒介物,即用易燃的芯絨、芭蕉根纖維、木棉絮等引燃,而且還要不失時機的輸氧,才能達到取火目的。

據省非物質文化保護中心王海昌介紹,黎族鑽木取火具有考古學、歷史學價值。鑽木取火中所用的媒介物,即用易燃的芯絨、芭蕉根纖維、木棉絮等引燃,爲有機物,因年代久遠,不易保存,很難在考古發掘中發現,這正是考古資料在學術研究上的侷限性。鑽木板、鑽竿或弓木作爲文物,本身不會說話,是一種死化石,單憑這些資料很難說明鑽木取火的過程,這隻能求助於作爲“活化石”的民族學有關資料的幫助。現存於民間這些老藝人,還掌握着鑽木取火的方法,現在當務之急是將這門技藝傳承下來。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