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演義趣聞 > 南朝立國23年換7位皇帝 開國皇帝用官職命名馬

南朝立國23年換7位皇帝 開國皇帝用官職命名馬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5.0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南朝都城建康(今南京),隔一段時間就要“城頭變幻大王旗”——換皇帝。南齊是宋、齊、樑、陳四個朝代中最短命的王朝,立國僅23年(公元479-502年),換了7位皇帝,在中國歷史上最短命的王朝中“名列前茅”。值得慶幸的是,記載南齊政權歷史的《南齊書》卻有60卷,僅此一點,就不難想象其歷史記錄有多麼詳細,史料價值有多高。正因如此,該書名列二十四史中,也成爲南京傳世名著推薦書目中的一員。江南時報記者 黃勇

蕭子顯(487-537年),是齊朝開國皇帝齊高帝蕭道成的孫子。中國正史中,以前朝皇帝子孫撰寫前朝史書的,《南齊書》的作者蕭子顯是唯一一個。

“蕭子顯生長在自家王朝,活躍在蕭樑時期。”南京大學教授張學鋒認爲,《南齊書》是自家人寫自家史,當代人寫當代史,雖然偶爾會有“感懷宗國”的言外之意,但也正因爲如此,不像其他史書,反而將對前朝的惡意歪曲和潑污抹黑降到了最低點。

“南齊的皇室政治鬥爭,蕭子顯體會得很深刻。蕭子顯作爲自齊入樑的貴族人物,對南齊許多史事、王室情況很熟悉,或是親自經歷過,因此《南齊書》記載很真實。”主題南京網負責人之一觀陽也持同樣的觀點。

南朝立國23年換7位皇帝 開國皇帝用官職命名馬

觀陽介紹,60卷的《南齊書》(現存世59卷)詳細記述了南朝蕭齊王朝自齊高帝建元元年至齊和帝中興二年,共23年的史事。書中大量採用了司馬遷《史記》中通過前後史事的對比來揭示人物品格的記史方法,如《褚淵傳》寫褚淵在宋明帝時受到信任,而宋明帝臨死時他卻參與謀廢立皇帝。《王晏傳》寫王晏與齊高帝、齊武帝關係密切,而齊武帝死後他也參與謀廢立。《蕭諶傳》寫蕭諶受到齊武帝、鬱林王信賴,而在協助齊明帝奪取鬱林王皇位的政變中,他竟然領兵作前驅。

正因爲客觀公正,《南齊書》在歷代史書中有“良史”、“直書無隱,不失是非之公”的美譽。

書中對南齊一代的文學史、思想史、科學史方面的情況也有一定的反映,甚至對南齊時期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科學家的事蹟都做了豐富的記述,是我國較早在史傳中記述科技成就尤其是科學家本人生平的一部史書。觀陽介紹,發明千里船、指南車、不倒器等科技成就的科學家祖沖之,在《南齊書》裏就有一篇比較詳細的傳。

隋唐文化繁榮發展 離不開南朝齊樑

“蕭子顯是個文藝範,從小就受哥哥竟陵王蕭子良及其文學朋友圈‘竟陵八友’的影響,而且自己後來也有個文學朋友圈子,所以寫出來的《南齊書》全書文字簡練、流暢,裁剪得當。”觀陽介紹, 樑朝取代南齊並沒有經歷重大的戰亂,許多圖書文籍得以保存,加之梁武帝蕭衍禮遇和信任蕭子顯,這些都爲他撰著史書提供了有利條件。

“短短20多年的南齊,文學興盛,名家輩出,文學風氣對史傳的影響很深。”觀陽認爲,《南齊書》包含的年代很短,竟然撰就了八篇志,極爲難得,而且融合了南朝文學辭藻華麗的特點,體現了南朝齊時期文學的繁榮。

正是由於南朝齊、樑兩朝,對文化非常重視,加之皇室宗親的身體力行,使該時期成爲中國文化史上繼春秋戰國之後又一次思想解放、學術活躍和文化繁榮的時代,對後來隋唐文化也產生了重大影響。

南朝立國23年換7位皇帝 開國皇帝用官職命名馬 第2張

“如果沒有當初六朝史學的興旺發達,就不會有日後唐朝史學的繁盛局面。”南京曉莊學院人文學院周才方教授認爲,正是由於蕭氏統治者的大力提倡和鼓勵,齊樑時期的史學成就既超過了前朝各代,也遠遠高於同一時期的北朝,爲日後唐代史學的繁盛打下了堅實基礎。唐初設館修史,形成定製,以紀傳體形式修撰完成《梁書》、《陳書》、《北齊書》、《周書》、《隋書》、《晉書》、《南史》和《北史》等八部史書,佔《二十四史》的三分之一。這些正統史書的順利完成離不開六朝時期大量史料的積累和史學方法的完善。

周才方說,“齊樑蕭氏的文化成就蔚爲大觀,影響至爲深遠。它既是六朝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爲六朝文化增添了許多光彩,同時又對日後隋唐文化的繁榮與發展產生了積極影響,它在中國文化發展史上理應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李世民之前,南齊開國皇帝就用官職命名馬

著名的“昭陵六駿”,是唐太宗李世民在唐朝建立前先後騎過的戰馬,分別名爲“拳毛騧”、“什伐赤”、“白蹄烏”、“特勒驃”、“青騅”、“颯露紫”。其中,“什伐赤”(一匹獲得什伐榮譽名號的紅馬)和“特勒驃”(一匹擁有特勒稱號的淺黃色戰馬)兩匹馬都是用官職名號給馬取名。

而實際上,在南朝就有這樣給馬取名的先例。《南齊書》記載,宋齊改朝換代之時,後來成爲南齊開國皇帝齊高帝的蕭道成在宋蒼梧王劉昱被殺之後,“夜從承明門乘常所騎赤馬入,……及太祖踐阼(注:指皇帝即位),號此馬爲龍驤將軍,世謂爲龍驤赤”。這裏的“龍驤赤”與“什伐赤”、“特勒驃”的命名方式一樣。

齊武帝下詔禁止“奢侈婚風”

如今,我國在提倡狠剎奢侈浪費之風,而在南朝也有過這樣的舉措。

南朝時期,人們對婚禮非常重視,一度颳起過“奢侈婚風”——傳統婚禮中的同牢、合巹之禮所用的器物非常講檔次。行同牢之禮時,有各種美食,合巹之禮則使用金銀玉器,用品極爲奢華。 所謂“同牢”是新婚夫妻一起吃肉的禮俗,“合巹”則是新郎新娘在洞房裏喝交杯酒的禮俗。

《南齊書·武帝紀》(卷三)記載,永明七年(公元489年),南朝齊第二任皇帝、齊武帝蕭賾下詔,欲遏制婚禮中這股不正之風,稱“晚俗浮麗,歷茲永久,每思懲革,而民未知禁。乃聞同牢之費,華泰尤甚。膳羞方丈,有過王侯”。

針對“奢侈婚風”,蕭賾指示相關部門擬訂規約,公佈於衆,並限定擺設婚宴的規模,讓合巹之禮不至於虧欠的同時,又能做到婚禮儉樸。最後特別強調,“如故有違,繩之以法。”後來的齊明帝蕭鸞還組織朝臣討論,將行合巹之禮時所使用的器皿,由金銀器改爲陶器。

南朝立國23年換7位皇帝 開國皇帝用官職命名馬 第3張

南京城當時流行用茶葉祭祀

現代人不知道的是,在我國五彩繽紛的民間習俗中,茶與喪祭的關係也是十分密切的。

祭祀用茶早在《南齊書》中就有記載:永明十一年(493年),齊武帝去世,終年54歲,廟號世祖,諡號武皇帝,葬於景安陵。遵從齊武帝簡葬的意願,遺詔中稱:“我靈上慎勿以牲爲祭,唯設餅果、茶飲、乾飯、酒脯而已。”

以茶爲祭,可祭天、地、神、佛,也可祭鬼魂。在那個時代,茶葉也不是金貴的東西,並非達官貴人才能獨享。用茶葉祭祀自然也不是皇室的專利,可以想像的是,當時在南京,上到皇宮貴族,下至庶民百姓,在祭祀中都“流行”用清香芬芳的茶飲來祭祀。

“重口味”吃大蒜也有記載

通過陸上絲綢之路,中國人開始批量引進外國蔬菜。著名西漢外交家張騫經“絲綢之路”,從西域帶回了一批果蔬新品,大蒜、胡荽(香菜)、苜蓿、胡瓜(黃瓜)、胡豆(蠶豆)等,都是這一時期引進的。

受歡迎的大蒜、香菜都有特別重的味道,從那個時候起,中國人也開始了“重口味”。其中食蒜最爲普遍,不分貴賤,古人似乎都好這一口。據《南齊書·張融傳》記載,有一次南朝齊豫章王蕭嶷請人吃飯,文學家、書法家張融吃了烤肉後,想要鹽巴和大蒜,但又不好意思說,就搖着食指,老半天才停下。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