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演義趣聞 > 卜式的軼事典故 放羊言治國

卜式的軼事典故 放羊言治國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7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卜式的軼事典故 放羊言治國

生平軼事

牧羊以致富

卜式,原是西漢河南郡(今河南溫縣)人,是孔子的門生——---戰國時著名文學家卜子夏的六世孫,自幼家境貧寒,上不起學,以種田和畜牧爲生。父母雙亡,家中只有個幼小的弟弟,等到弟弟成人後,卜式把田地房屋財產都給了弟弟,自己只帶走畜羊一百多隻,進入山放牧,過了十多年,他的羊達到一千多隻,又自己買了田地房屋。而他弟弟由於只是玩樂而坐吃山空,家產耗盡,於是卜式又屢次把家產分給弟弟,受到鄰里的稱讚。

輸財以助邊

當時漢朝正在和匈奴作戰,國庫很緊張。卜式上書表示願意把財產的一半拿出來支援邊

境戰事。

於是漢武帝便派遣使者問他,“你這樣做,是不是想做官呢?”

他答道:“我從小就放羊,沒學過做官的學問,不習慣過官吏的生活,我不願意做官。”

使者接着問,“那家中是不是有冤屈打算上告?”

他又回答,“小人生下來就從不和人爭執什麼,對我的家鄉人,生活困難的我就借他們錢糧,對行爲不端正的人,我就開導教誨他。我住的那裏,人們都依賴我,對我都很友好。我能有什麼冤屈呢?”

估計使者也鬱悶了,便問,“既然是這樣,那你拿一半財產出來是想做什麼?”

卜式老實的回答道:“天子討伐匈奴,我認爲有能力的人應該到前線拼死做戰,有錢財的人就應該捐獻出來,資助軍隊。這樣我們大漢就能把匈奴消滅了。”

使者把上面的話彙報給漢武帝,皇帝便把這些話說給丞相公孫弘聽,公孫弘說道:“這可不符合人的本性。對那些圖謀不軌的人,不能爲了利益而破壞法紀。請陛下不要答應。”所謂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便是如此。於是皇帝一直沒回復卜式,這樣拖了幾年,卜式一直閒置着。卜式回家鄉後,繼續着種田放牧生活。

毀家抒世難

過了一年多,又碰到漢軍屢次出戰,匈奴的渾邪王等投降,朝廷費用很大,倉儲府庫也空了。到了第二年,大量貧困民衆流離遷徙,都靠朝廷供給其吃住,朝廷不能全部供養。卜式便拿出二十萬錢給河南的郡守,分給遷徙來的百姓。河南郡守向上報了當地富人資助貧民的名冊,武帝看見卜式的名字,記起了他,說:“這就是從前想捐出家財一半助邊的那人麼?”於是,武帝賞賜卜式,把四百戍邊人的十二萬給養錢歸他,卜式又把這些錢通通還給朝廷。此時,富豪之家都爭着藏匿錢財,只有卜式偏拿出錢來助邊。武帝於是以卜式爲長者,因此特別尊顯他,以他做榜樣教化百姓,便徵召他,拜爲中郎,賜爵左庶長,又賜予他良田十頃。並詔告天下,想用這樣的尊榮顯貴來帶動其他人。

卜式的軼事典故 放羊言治國 第2張

放羊言治國

最初,卜式不願做中郎,武帝說:“我有羊羣養在上林中,想要你去飼牧。”卜式才肯拜爲中郎,他穿上布衣,着了草鞋去牧羊。過了一年多,羊長得很肥大且頭數也多了。武帝路過,見了這羣羊,很稱讚卜式。卜式說:“不僅牧羊是這樣,治理民衆也猶如這樣。按照時令放養羊,不好的羊把它去掉,不使它帶壞羊羣。”武帝認爲卜式是奇才,就拜他爲緱氏縣的縣令。拜爲齊王太傅,後來轉爲齊相。

上書盡臣節

南越呂嘉反,卜式上書道:“臣聞主愧臣死。羣臣宜盡死節,其駑下者宜出財以佐軍,如是則強國不犯之道也。臣願與子男及臨菑習弩博昌習船者請行死之,以盡臣節。”他請求漢武帝批准他父子和齊國熟習艦船的人前往南越效死。皇上認爲他很賢德,下詔書道:“朕聞報德以德,報怨以直。今天下不幸有事,郡縣諸侯未有奮繇直道者也。齊相雅行躬耕,隨牧畜悉,輒分昆弟,更造,不爲利惑。日者北邊有興,上書助官。往年西河歲惡,率齊人入粟。今又首奮,雖未戰,可謂義形於內矣。其賜式爵關內侯,黃金四十斤,田十頃,佈告天下,使明知之。”着實把他表揚了一番,又封侯又賜物,又想利用這個來帶動天下人。

可惜當時全國無人響應,當時列侯數以百計,沒有一個人要求從軍打南越。漢武帝很生氣。正好舉行酎祭活動,天下列侯奉命進獻黃金助祭。少府檢查所獻黃金,凡重量不足或成色不好的,皇上命令一律以“不敬”罪加以參劾。結果,因此而被革去爵位的,有一百零六人。辛巳(初六),丞相趙周也被指控“明知列侯所獻黃金重量不足,卻縱容包庇”,被逮捕下獄,趙周自殺。

當時的大司農桑弘羊常自詡爲計臣能手,說什麼“民不加賦,國用自饒”。結果被卜式斥責他“不務大體,專營小利。”

直言遭貶秩

元鼎(前116—前111年)中期,皇帝徵召卜式代替石慶爲御史大夫。所謂在其位謀其政,卜式就上表說鹽鐵專賣不好,應該停止。皇上因此不喜歡卜式。元封元年應當封禪,卜式又不擅長寫文章,便被貶秩爲太子太傅,由兒寬代替。卜式最終得享天年。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