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演義趣聞 > 盤點中國歷史上那些已經消失的古代風俗

盤點中國歷史上那些已經消失的古代風俗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5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0、放湖燈  

盤點中國歷史上那些已經消失的古代風俗

放湖燈

中元節有放湖燈之習俗。此俗在宋已有之,但當時是『差內侍往龍山放江燈萬盞。』《揚州畫舫錄》:『放荷花燈,中夜開船,張燈如元夕,謂之盂蘭盆會。蓋江南中元節,每多婦女買舟作盂蘭放焰口,燃燈水面,以賭勝負。』《燕京歲時記》:『至中元日,例有盂蘭盆會,扮演秧歌、獅子諸雜技。晚間,沿河燃燈,謂之放河燈。』湖燈,即在小板上用彩紙做成荷花狀,中點蠟燭,又稱『水旱燈』。傳說水上放燈是爲亡魂引路;與上元在陸上張燈有別。

9、女子踢球:漢代即有女子踢球運動,南陽漢代畫像石中便有女子踢球形象。《文獻通考》:“宋,女弟子隊一百五十三人,衣四色,繡羅寬衫,系錦帶,踢繡球。球不離足;足不離球。華庭觀賞,萬人瞻仰。”明王譽昌《崇禎宮詞》:“錦罽平鋪界紫庭,裙衫風度壓婷婷。天邊自結齊雲社,一簇彩雲飛便停。”明代畫家杜堇繪有“仕女蹴鞠圖”,畫中三位婦女在踢一白色大球。明錢福有《蹴鞠》詩:“蹴鞠當場二月天,仙風吹下兩嬋娟。汗沾粉面花含露,塵撲蛾眉柳帶煙。翠袖低垂籠玉筍,紅裙斜曳露金蓮。幾回蹴罷嬌無力,恨煞長安美少年。”

8、猴戲  

盤點中國歷史上那些已經消失的古代風俗 第2張

猴戲

漢代畫像石中百戲圖裏有猴戲形象,可知我國馴猴作戲的歷史甚早。明朝時,玩猴者多爲謀生之計流浪江湖。玩猴藝人多爲一副扁擔,挑兩個箱子;或牽羊,帶助手扛一長十字竹竿。在選好場地後,敲鑼引人駐足。一般令猴翻筋斗、擔水、走索;或爬高竿;或開箱戴面具,穿戲衣走場。《燕京歲時記》:“耍猴兒者,木箱之內藏有羽帽烏紗,猴手自啓箱,戴而坐之,儼如官之排衙。猴人口唱俚歌,抑揚可聽。古稱沐猴而冠,殆指此也。其餘扶犁跑馬,均能聽人指揮。扶犁者,以犬代牛;跑馬者,以羊易馬也。”

7、捶丸  

盤點中國歷史上那些已經消失的古代風俗 第3張

捶丸

《樸通事諺解》中有關於民俗中“捶丸”的記載:“用有柄木勺接球,相連不絕,方言謂之球棒。球用木爲之,或用瑪瑙,大如雞卵。”(也有皮球的記載) 其場地“掘地如碗,名窩兒。或隔殿閣而作窩,或於階上作窩,或於平地作窩。人打球兒,先掘一窩兒,後將球兒打入窩內。”盛球棒的器具,稱爲“提攬”,筐上有圓圈,用手提攜。在宋代繪畫有小兒《蕉陰捶丸圖》;成人亦有捶丸活動,《續夷堅志》:〔京娘墓〕:“他日寒食,元老爲友招,擊丸於園西隙地。”最早系用小木棒擊球,按捶丸的形制,就是高爾夫球之祖源。而《簡明大不列顛百科全書》中沒有高爾夫球起源記載,只說最早1457年 (明代)蘇格蘭禁止高爾夫球。

6、貨郎  

盤點中國歷史上那些已經消失的古代風俗 第4張

貨郎

《貨郎擔圖》在宋人繪畫中有數幅。《清明上河圖》中即有兩架貨郎擔子;金代有《乾坤一擔圖》明代也有《貨郎擔圖》。《夢粱錄》中所記挑擔賣物者種類甚多:“並挑擔賣油,賣油苕、掃帚……瓜、茄、菜蔬等物。”屬生菜類;“又有鐃子、木梳……與各色麻線、鞋面、領子、腳帶、粉心、合粉、胭脂等物。”屬小百貨類;“又有挑擔擡盤架,買賣江魚、石首……河蟹、河蝦、田雞等物。”屬水產品類;以及賣熟食、花草、糖果、玩具等,都有挑販,“並於小街後巷叫賣。”一般稱貨郎擔,主要指賣小百貨之貨郎。

5、驛站

秦漢已有驛傳制度。但至宋代才廢除唐代以民爲驛夫的制度,而代之以軍卒傳遞。並實行急遞鋪。二十里有歇馬亭,六十里有館。《夢溪筆談》:“驛傳舊有三等,曰步遞、馬遞、急腳遞。急腳遞最遽,日行四百里,唯軍興則用之。熙寧中,又有‘金字牌急腳遞’,如古之羽檄也。以木牌朱漆黃金字,光明眩目,過如飛電,望之者無不避路。日行五百餘里。”宋雍熙二年,允許私書附遞。蘇軾就有“亂山橫翠嶂,落日淡孤燈。奔走煩郵吏,安閒愧老僧。”的詩句,可能蘇軾託郵吏(驛卒)捎的就是私人信件。跑路送信的人稱“急足”或“急腳”。如《夷堅甲志》:“陸氏晚步廳屏間,有急足拜於庭,稱鄭官人有書。”到元代,設有“站”,郵遞的覆蓋面加大,速度也更爲提高。

4、周啐  

盤點中國歷史上那些已經消失的古代風俗 第5張

周啐

《東京夢華錄》:“生子百日,置會,謂之‘百’。至來歲生日,謂之‘周’,羅列盤盞於地,盛果木、飲食、官誥、筆硯、籌秤、經卷、針線應用之物,觀其所先拈者以爲徵兆,謂之‘試 ’。”《夢粱錄》:“生兒至來歲得周,名曰周啐。其家羅列錦席於中堂,燒香炳燭,頓果兒飲食,及父祖誥敕、金銀七寶玩具、文房書籍、道釋經卷、秤尺刀剪、升斗等子、綵緞花朵、官楮錢陌、女工針線,應用物件並兒戲物,卻置得周小兒於中座;觀其先拈者何物,以爲佳讖。謂之‘拈周試啐’,其日諸親饋送,開筵以待親朋。”

3、打土堆

《錄異記》雲:有商人區明(《搜神記》作歐陽明) 者,過彭澤湖,有車馬出,自稱青湖君,要明過家,厚禮之。問何所須 有人教明:“但乞如願 ”及問,以此言答。青湖君甚惜如願,不得已許之,乃其婢也。青湖君語明曰:“君領取至家,如要物,但就如願,所須皆得。”自爾商人或有所求,如願併爲即得。數年遂大富。後至正旦,如願起晚,商人以杖打之,如願 (以頭鑽) 走入糞中,漸沒失所。商人以杖打糞掃,喚如願,竟不還也。今北人,正月十五 (正旦) 夜,立於糞掃邊,令人執杖打糞堆云云,以答假痛,又以細繩系偶人,投糞掃中,雲令如願,意者亦爲如願故事耳。《荊楚歲時記》雲:元日“又以錢貫系杖腳,回以投糞掃上,雲令如願。”南宋范成大《打灰堆詞》雲在元旦黎明前打灰堆:“除夜將闌曉星爛,糞掃堆頭打如願。”

2、磨鏡  

盤點中國歷史上那些已經消失的古代風俗 第6張

磨鏡

《月令萃編》載:“元旦之夕,灑掃,置香燈於竈門,注水滿鐺,置勺於水,虔禮拜祝。撥勺使旋,隨柄所指之方,抱鏡出門,密聽人言,第一句便是卜者之兆。”又《琅環記》載:“先覓一古鏡,錦囊盛之,獨向神竈,勿令人見,雙手捧鏡,誦咒七遍,出聽人言,以定吉凶。”唐王建《鏡聽詞》雲:“重重摩挲嫁時鏡,夫婿遠行憑鏡聽。回身不遣別人知,人意丁寧鏡神聖。懷中收拾雙錦帶,恐畏街頭見驚怪。嗟嗟嚓嚓下堂階,獨自竈前來跪拜。出門願不聞悲哀,郎在任郎回未回。月明地上人過盡,好語多同皆道來。卷帷上牀喜不定,與郎裁衣失翻正。可中三日得相見,重繡錦囊磨鏡面。”

1、祭竈神

我國古代奉祀的竈神,即是火神祝融,《禮記?禮器疏》:“顓頊氏有子曰黎,爲祝融,祀以爲竈神。”認爲竈王上天向玉皇大帝打報告的事,在晉代早已有之。晉葛洪《抱朴子?微旨》:“月晦之夜,竈神亦上天白人罪狀。”《東京夢華錄》:“都人至除夜,備酒果送神,以酒糟塗竈門上,謂之醉司命。”後來祭竈移至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又稱“小年”。范成大《祭竈詞》:“古傳臘月二十四,竈君朝天欲言事。雲車風馬小留連,家中杯盤豐典祀。豬頭爛熟雙魚鮮,豆沙甘鬆粉餌團。男兒酌獻女兒避,酹酒燒錢竈君喜。”在竈王像前供糖果、清水、料豆和秣草,然後將舊像焚之,謂之送竈;除夕又買新竈王畫像供上,謂之迎竈。民間還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竈”之風習,故祭竈僅限男子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