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演義趣聞 > 揭祕清朝督撫之間互相惹得掐架皇帝也犯愁

揭祕清朝督撫之間互相惹得掐架皇帝也犯愁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9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清朝的總督與巡撫都是地方政權的最高長官,由於職權重疊交叉過多,導致一些總督與巡撫之間彼此水火不容,互爲掣肘,最後鬧到皇上那裏,往往各大五十大板。督撫掐架不僅影響了二人的仕途,還對地方的治理與發展起到了嚴重的破壞作用。  

揭祕清朝督撫之間互相惹得掐架皇帝也犯愁

圖片來源於網絡

話說一山不容二虎,除非一公和一母。當某地出現兩個職權相當的官員時,就會容易產生各種摩擦,甚至爆發激烈矛盾,互相彈劾打壓,以至於兩敗俱傷。以清代的督撫制度爲例,總督與巡撫都是地方政權的最高長官,由於職權重疊交叉過多,導致一些總督與巡撫之間彼此水火不容,互爲掣肘,最後鬧到皇上那裏,往往各打五十大板。督撫掐架不僅影響了二人的仕途,還對地方的治理與發展起到了嚴重的破壞作用。

爲何要督撫並存呢?從朝廷的角度來說,就是要防止地方勢力做大,以達到互相牽制的作用。總督主要側重軍事,而巡撫則專注民事。總督負責一省或多省的軍政綜治與吏治察舉,屬正二品。而巡撫則負責一省興革利弊,民生髮展,屬從二品。同爲封疆大吏,督撫都有向皇帝單獨奏事,也就是向皇帝祕密打小報告的特權。督撫看似分工明確,但有很多職權是重疊的,如考覈治下百官,督撫則均有此權力。如此一來,紛爭便不可避免。能處理好的,便只是小爭議,處理不好的,徹底撕破臉,則是大陣仗。

田文鏡對掐李紱

先說雍正時期的一起督撫掐架案例。雍正二年(1724年),由於治理山西有功,山西布政使田文鏡平調河南,半年後升任河南巡撫。新官上任三把火,田文鏡在河南的改革大刀闊斧,一些懶散懈怠又瀆職的官員讓田文鏡看着很不順眼,便上奏彈劾屬下官員,如信陽知州黃振國、陳州知州蔡維翰及多名知縣。

田文鏡本意只是大力推進改革,沒想到卻招來了打擊報復讀書人的非議。原來,田文鏡只是監生,而非科舉出身,而遭他彈劾的官員基本都是通過科舉進入仕途的。科班出身的自然看不起非科班出身的,田文鏡此舉引發了雙方嚴重對立。  

揭祕清朝督撫之間互相惹得掐架皇帝也犯愁 第2張

圖片來源於網絡

更讓田文鏡沒想到的是,此時,一位即將成爲自己上級的封疆大吏正在進京覲見雍正的路上。在路過河南時,這個人成爲了暗訪者,他在暗中觀察着田文鏡的一舉一動,並將田文鏡在河南的所作所爲着實做了一番調查。—他就是即將上任直隸總督的時任廣西巡撫李紱,也是雍正倚重的一位地方大員。

到了北京,李紱見到雍正就給田文鏡打了小報告,直陳田文鏡是以整飭吏治爲名,挾私打擊異己。李紱也不是瞎告狀,當然也是有具體事實的。李紱舉例,說田文鏡重用的上蔡知縣張球就是一個市井無賴、地痞流氓,只因給田文鏡舉薦了一個幕僚就胡作非爲,田文鏡則有袒護之嫌。

雍正不是偏聽偏信的主兒,將李紱的奏摺直接轉給田文鏡。那意思是,不管別人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你看着辦。田文鏡這個人很會揣摩雍正的心理,知道皇帝最恨拉幫結派、山頭主義。因此,田文鏡反戈一擊,說李紱與河南當地官員結黨營私,搞小圈子,他們屬於同年,我田文鏡此舉純粹是打擊朋黨政治,同時澄清張球不是混球兒,操守優良。

雍正又把田文鏡的奏摺轉給了李紱,說田文鏡的話我也是信了,你看着辦。李紱仍堅持己見,無奈,雍正派出欽差大臣進行覈查,發現田文鏡與李紱雙方舉報的事都有影兒,雖然督撫各有所錯,但李紱結黨營私的事逐漸引起雍正懷疑。

這邊督撫掐架剛消停,那邊總督之間又幹上了。曾任直隸總督的蔡埏開始煽風點火,多次在雍正面前誣陷川陝總督嶽鍾琪有異心,逐漸被雍正排斥。作爲蔡埏的死黨,李紱無視雍正遠離蔡埏的警告,還激切爲蔡埏辯護,雍正對李紱的疑心更重。此時,浙江道監察御史謝濟世又上奏彈劾田文鏡,彈劾內容竟然和李紱當初的內容雷同,甚至還說信陽知州黃振國被田文鏡殺人滅口。雍正調查後發現,全部是誣陷。雍正大怒,嚴審謝濟世、黃振國等人,終於坐實朋黨政治之實。隨後,將蔡埏、李紱下入死牢,將黃振國等人就地處斬。  

揭祕清朝督撫之間互相惹得掐架皇帝也犯愁 第3張

圖片來源於網絡

關於李紱與田文鏡的督撫掐架,還有一種說法,那就是李紱不畏強暴,誓死彈劾田文鏡貪贓枉法。有意思的是,田文鏡在第一種說法中是清官,而李紱在第二種說法中也是廉吏。他們誰清誰污也許還有爭議,最沒有疑義的督撫互掐則是康熙時期的噶禮與張伯行互參案,這對冤家一個是大貪官,一個是大清官,可謂黑白分明,但清官的結局則令人唏噓。

噶禮本是一個“大老虎”,康熙也很清楚。但噶禮是滿人,又很能辦事,能辦事的貪官也算好官。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噶禮任兩江總督。爲了牽制噶禮,康熙又調著名清官、福建巡撫張伯行任江蘇巡撫。在康熙看來,一貪一廉,滿漢各一,混搭的模式或許相當於一公和一母兩個老虎。誰知,兩人掐得更厲害。

和雍正時期的田文鏡一樣,噶禮上任後也開始彈劾治下百官,如前任江蘇巡撫於準、布政使宜思恭等高官,罪名是虧空錢糧。而在張伯行看來,這是典型的打擊異己。多次爭吵後,張伯行倍感鬱悶,因深知噶禮是個“咖喱味”的貪官,不好惹,便想辭職不幹,但康熙沒批准。張伯行只好硬着頭皮與噶禮周旋。很快,張伯行等來了時機。

兩年後,江南爆發科舉舞弊案,全國震驚。張伯行抓住時機,上奏彈劾噶禮買官賣官,徇私舞弊。張伯行連噶禮的受賄數額都掌握得一清二楚,揭發噶禮家裏藏錢五十萬兩白銀。康熙責問噶禮,是否屬實。噶禮自然全部否認,辯解說科舉舞弊是他人所爲,自己並不知情。同時,還不忘狠狠告上張伯行一狀,說張伯行與盜匪勾結,禍害百姓,草菅人命等。

這下給康熙都整蒙圈了,到底誰說的是真的。乾脆,先把這倆小子停職再說!於是,噶禮與張伯行被暫停工作,休假式療養吧。  

揭祕清朝督撫之間互相惹得掐架皇帝也犯愁 第4張

圖片來源於網絡

爲了探個究竟,康熙派欽差大臣前往江蘇調查。先是派吏部尚書張鵬翮去,張鵬翮也不敢得罪噶禮,回來向康熙說,張伯行“不行”。康熙不信,又派戶部尚書與工部尚書再赴江蘇,兩個尚書回來一直爲噶禮說好話,說噶禮“給力”。康熙大罵兩個尚書,說告噶禮的人都到北京來上訪來了,你們還說他給力,我看你們是不靠譜、不爭氣。

隨後,康熙做出終審判決,噶禮革職,張伯行革職留任。康熙說,我還是要用清官。但清官張伯行卻讓康熙倍感失望。

此時,張伯行在官場上徹底被孤立,因爲張伯行凡事太講原則,又處處清廉,樹敵太多。經歷了與噶禮的鬥爭,張伯行整個人大變樣。雖有皇帝撐腰,但皇帝遠在京城,無法保護張,張伯行擔心的是噶禮勢力的報復。他終日疑神疑鬼,擔驚受怕,甚至要僱傭多個保鏢,連大門都不敢出了。某日要去常州出差辦案,張伯行推脫不去,被康熙一頓臭罵。各種彈劾張伯行做事不力的奏摺如雪片般飛到康熙身邊,康熙感嘆之餘,甚至開始懷念噶禮的辦事能力。

後來,康熙越來越覺得張伯行“不行”,除了清廉,根本沒有什麼作爲。康熙給張伯行做出了評語:“操守雖清,但爲人糊塗,無辦事之才。”看張伯行在江蘇再難混下去,便調回京城以閒職安置。在康熙看來,張伯行“纔不如守”的清廉不過是沽名釣譽而已。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