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揭祕皇太極人生中的四大謎案 堪稱清朝十二皇帝之間最神祕的一位

揭祕皇太極人生中的四大謎案 堪稱清朝十二皇帝之間最神祕的一位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清朝最神祕皇帝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揭祕皇太極人生中的四大謎案 堪稱清朝十二皇帝之間最神祕的一位

如果要問清朝開國皇帝是誰?很多人可能都會說是努爾哈赤,其實這是十分錯誤的,其實皇太極(1592年11月28日-1643年9月21日),即清太宗纔是清朝正式的開國皇帝。作爲清初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後金第二位大汗,清朝開國皇帝,皇太極的一生充滿迷霧,堪稱清朝十二皇帝之間最神祕的一位。本期我們一起來盤點其人生中的四大謎案:

4 即位之謎

揭祕皇太極人生中的四大謎案 堪稱清朝十二皇帝之間最神祕的一位 第2張

後金天命十一年(1626年)七月二十三日,努爾哈赤身感不適,帶領衛兵三千前往清河溫泉療養。半個月後的八月初十日夜,受到毛文龍部下官兵至狗兒嶺相威脅,於十一日晨,乘坐輕舟沿代子河轉回都城。傳話請阿巴亥前往。夫妻相遇於距離瀋陽40裏的靉雞堡。當日,努爾哈赤與世長辭,享年68歲。

努爾哈赤在關鍵時刻,除阿敏陪伴外,只請大妃前去,必有大事交代,說些什麼,無人知曉。但正在此時後金政局卻發生歷史性震動。汗父死訊傳來後,代善長子嶽託、三子薩哈廉首先說服父親推戴皇太極爲汗。代善失政後,佩服皇太極,認爲"汝智勇勝於我,汝須代立"。這意味着兩紅旗站到皇太極一邊。三貝勒莽古爾泰早年生活所需都是皇太極供養;在先攻擊李朝後徵遼東問題上,附和皇太極意見;阿敦事件中同樣是皇太極的幫兇;同時,其弟德格類早就是皇太極爭奪汗位的附和分子。自然,正藍旗在代善稍加說服後,也站了過去。二貝勒阿敏是有條件的支持。這樣,皇太極在八旗中佔了絕對優勢。

揭祕皇太極人生中的四大謎案 堪稱清朝十二皇帝之間最神祕的一位 第3張

其二,在關鍵時刻,汗父將大妃調離京城,使兩黃旗羣龍無首,皇太極勢力得以從容謀劃。所謂汗父遺書等盡皆準備就緒。十一日晚間,阿巴亥懷着悲痛心情陪同靈柩歸來,尚未得到喘息之機,第二天早晨代善等便向她宣佈"遺言",指責她:"心懷嫉妒,每致帝不悅,雖有機變,終爲帝之明所制。留之恐後爲國亂",假稱:"預遺言於諸王曰:'俟吾終,必令殉之'。"並逼迫說:"先帝有命,雖欲不從,不可得也。"受代善等強大勢力威脅,阿巴亥叫天天不應,呼地地不靈,只能哀痛地提出最低要求:將他的兩個幼子多爾袞、多鐸相托付,希望諸位貝勒"恩養之"。於是,當日辰時,自盡陪殉,享年37歲。她留下的最大懸念是在靉雞堡,努爾哈赤臨終時究竟說了些什麼,多爾袞發出皇太極汗位是"原系奪立"聲音,與此不無關係,故有人相信:"太祖有傳位之遺命。"

3 玉璽之謎

揭祕皇太極人生中的四大謎案 堪稱清朝十二皇帝之間最神祕的一位 第4張

據野史記載,天聰九年(1635年)九月初六,察哈爾林丹汗之子額爾克孔果爾率衆歸附皇太極,並獻上歷代傳國玉璽。爲此,皇太極特率衆貝勒迎至盛京城外南岡,設香案拜天受之。這塊傳國玉璽出自漢代,後數傳至元代,至元順帝被明洪武帝所敗,棄都城,曾攜玉璽逃至沙漠,後死於應昌府,玉璽遂遺失。

據傳說二百年後,有牧羊人在一處山岡下放羊,見一頭山羊三日不齧草,而不斷用蹄子刨一個地方,牧羊人很奇怪,就在那塊地方挖起來,發現了漢代的這塊傳國玉璽。後被元后裔博碩克圖汗所寶藏,察哈爾林丹汗打敗了博碩克圖汗,傳國玉璽再易其主。這塊傳國玉璽以璠璵爲質,雕交龍紐,上有漢篆“制誥之寶”四字,並非是卞和得於荊山下的和氏璧。

2 名字之謎

揭祕皇太極人生中的四大謎案 堪稱清朝十二皇帝之間最神祕的一位 第5張

皇太極也以洪太極、黃臺吉等名字在明末清初的文獻中出現。現代學者多認爲皇太極並非其真實名字,而僅僅是其稱號,來源於蒙古貴族的稱號“渾臺吉”。而皇太極的本名衆說紛紜。俄羅斯漢學家G.V.戈爾斯基認爲“皇太極”的本名是“阿巴海”。此說曾一度被西方學界廣泛接受,但這個名字並沒有在當時的漢文和滿文文獻中登場,因此被認爲是錯誤的;很有可能系其稱號“天聰汗”的誤解。

在明代陳仁錫的《山海紀聞》裏,皇太極以“喝竿”的名字出現;而在《朝鮮王朝實錄·仁祖實錄》中,皇太極以“黑還勃烈”的名字登場。日本學者三田村泰助根據這兩種文獻,提出皇太極的本名大致讀作“Hekan”的說法。三田村泰助將《仁祖實錄》中的“黑還勃烈”還原爲滿語“hekan beile”:“黑還”(hekan)是皇太極的本名;“勃烈”(beile)即“貝勒”,是滿洲貴族的一種稱號。

1 去世之謎

揭祕皇太極人生中的四大謎案 堪稱清朝十二皇帝之間最神祕的一位 第6張

關於皇太極之死,歷史上有很多爭議。有關清代官書上記載“無疾而終”:崇德八年(1643年)農曆八月九日,已勤於政務一天的皇太極晚上亥時(21點至23點),在清寧宮南炕突然死亡。但據史料記載,崇德五年(1640年),皇太極“聖躬違和”,崇德五年(1640年)農曆七月到鞍山溫泉療養。

崇德六年(1641年)松山大戰前夕,前線告急,皇太極原定於崇德六年農曆八月十一日親征,卻因鼻衄推遲三天。崇德七年(1642年),因“聖躬違和”,在大清門外大赦人犯;崇德八年(1643年)又“聖躬違和”,不但正月初一免了慶賀禮,而且再次大赦,並向各寺廟禱告,施白金。皇太極一生勤於政事,事必躬親,導致積勞成疾,加之宸妃之死,悲痛不已,使潛伏的重病一朝突發,瞬間猝死,遂引起諸多猜疑。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