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演義趣聞 > 科舉考試歷史上的那些令人啼笑皆非的烏龍事件

科舉考試歷史上的那些令人啼笑皆非的烏龍事件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4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古代科舉考試,出題也好,答題也好,都是個技術活,除了顯示水平,也得提防被人下套。《萬曆野獲編》記載了自唐朝到明朝的幾件關於考試命題和答題的趣事。“古來考試,以題譏人者,與見譏於人者,其出時未必有意,而揣摩者多巧中之。”出題者本無意,卻被人惡毒解讀,答題也是如此。

科舉考試歷史上的那些令人啼笑皆非的烏龍事件

網絡配圖

例如唐僖宗的時候,發生了聲勢浩大的黃巢起義,幾乎將唐朝傾覆。有一年科舉,科舉考試的題目是“至仁伐至不仁”,語出《孟子》,本來意思是說周武王是天下“至仁”,紂王是天下“至不仁”,以天下最仁慈的君主討伐天下最殘暴的君主,被暴君統治的人們當然會紛紛倒戈,仁君的軍隊在軍事上肯定是摧枯拉朽,怎麼可能發生激烈的戰鬥呢?

孟子以此懷疑史上武王伐紂血流漂櫓的說法。結果就這麼一個尋常的題目,卻也被讀書人過度解讀。有一位讀書人作詩云:“主司何事厭吾皇,卻把黃巢比武王”,你主考官是不是對咱們皇上有想法,居然將造反的黃巢比喻爲史上的武王,這不分明是諷刺當今皇上是紂王嗎?此語一出,差點要了主考官的命。

科舉考試歷史上的那些令人啼笑皆非的烏龍事件 第2張

網絡配圖

還有一些科舉考題確實是有用心的,例如張居正位居朝廷首輔的時候,有些地方爲了逢迎他,也在考題上琢磨。某年鄉試,也就是考舉人的考試,山東和貴州的題目就是“敬大臣則不眩”,這是孔子的話,原來的意思是:治理國家有九個原則,其中一個就是隻要尊敬賢臣,國家就不會思想困惑的境地。這分明就是吹捧張居正,痕跡實在太明顯了,被當時傳爲笑話,“尤屬笑話”。

答題的時候,如果誤寫一個字,也會引起改卷官員的誤會,甚至上升到不該有的高度。例如萬曆年間,南京鄉試,有一個叫李應傑的考生,將“從諫如轉圜”寫成了“轉鐶”,本來也不算大事,主考官之一,禮科主事胡汝寧則認爲考生寫錯絕非偶然,肯定是在錯字上面做手腳,提醒考官,“此必關節語”,言下之意一定是要嚴肅處理。

科舉考試歷史上的那些令人啼笑皆非的烏龍事件 第3張

網絡配圖

幸虧主考陸可教上書批駁,說無非就是錯了一個字而已,真沒必要把事態擴大。還好,朝廷沒有無聊到追究這件事。《萬曆野獲編》的作者諷刺說,胡汝寧是江西人,朱熹的老鄉,來自“理學名邦”,居然幹這種不厚道的事情,確實不應該。結果同鄉們果然引以爲恥。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