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演義趣聞 > 王昭君之死:王昭君歸漢不成竟服毒自盡?

王昭君之死:王昭君歸漢不成竟服毒自盡?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0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自古“和親”的人不少,獨王昭君的事蹟,代代相傳,婦孺皆知,這是什麼原因呢?

漢高祖時,婁敬提出和親的建議,但呂后只有一女,不忍心將她遠嫁番邦,因此和親的計劃並沒有付諸實際的行動。

這中間還鬧了一個不大不小的玩笑,由於當時的匈奴單于對和親大感興趣,漢高祖劉邦死後,冒頓單于居然向呂后求婚,說什麼“孤僨之君,生於沮澤之中,長於平野牛馬之城,數至邊境,願遊中國。孤僨獨居,無以自娛,願以所有,易其所無。

”這儘管褻瀆得不成體統,可由於漢政權的力量還趕不上匈奴,呂后無奈,只好以宗室女喬裝成公主嫁給冒頓,正式走上和親之路。

以後,西漢對匈奴和西域各國多漢和親,都以宗室郡主冒充公主下嫁番王,而王昭君卻是以民女的身份擔任和親的任務,事情便顯得非常突出,格外引起一般民衆的同情與關切,成爲家喻戶曉的一件大事,文人墨客也便多對她進行描述、吟詠、讚歎,使王昭君的事蹟廣爲流傳。

王昭君之死:王昭君歸漢不成竟服毒自盡?

網絡配圖

 王昭君千載琵琶作胡語

除了《漢書》、《琴操》、《西京雜記》、《樂府古題要解》等典籍,對王昭君的事蹟有詳細的記載外,歷代詩人詞客爲王昭君寫的詩詞,就有五百零三首之多,另外還有不計其數的小說、戲劇等等。

王昭君出生在著名的長江三峽中,一個叫秭歸的地方,這裏江水湍急,日夜咆哮,兩岸懸崖峭壁,怪石磷峋,戰國時這裏曾出過一位著名人物,那就是屈原。

王昭君出生時正值漢朝的輝煌盛世,百姓豐衣足食,但秭歸這裏比較荒僻,王昭君的父親,帶着兩子一女,和妻子一道,耕種小得可憐的幾塊山坡地,種些雜糧維持生計,仍然過着勉強溫飽的艱苦生活。有時還要替溯江而上的船隻拉縴貼補家用。

生活雖然清苦,但全家和樂,與世無爭,更重要的是能夠始終保持先人的傳統,沒有忘記她們也曾是受人尊敬的詩禮門第。王昭君有一個哥哥叫王新,有一個弟弟叫王颯,出力的活兒輪不到她,她除了跟着母親嫺習女紅之外,更在父親的督促下讀書習字,雖然生長在窮鄉僻壤,卻饒有大家閨秀的風範。

漢元帝建昭元年,下詔徵集天下美女補充後宮,王昭君年當二八,仿如空谷幽蘭,自然被選入宮。

從全國各地挑選人宮的美女數以千計,皇帝無法—一見面,首先由畫工毛延壽各畫肖像一幅呈奉御覽。出身富貴人家,或京城有親友支援的,莫不運用各種管道賄賂畫工,惟獨王昭君家境寒愫,更自恃美冠羣芳,既無力賄賂,也不屑於欺瞞天子,使毛延壽心中十分不是滋味,不但把她畫得十分平庸,而且更在面頰上點了一顆碩大的黑德,等到漢元帝看到王昭君的畫像時,嫌惡之餘,更以爲她是個不實在的女人,因此,五年過去了,她仍是個待詔的宮女身份。

五年的時間不算短,與現在讀一個大學本科的時間還要長一點。王昭君除了擔負一些宮中的輕便工作之外,有太多的餘暇來讀書寫字,唱歌跳舞,研習音律與繪畫,不斷充實自己,磨練自己。然而午夜夢迴,不免倍感悽清與孤寂,花樣的年華一寸一寸地消逝,不知究竟何時纔有出頭之日,又如何上報父母的養育之恩呢?  

王昭君之死:王昭君歸漢不成竟服毒自盡? 第2張

網絡配圖

王昭君無聲無息地打發着漫漫的長夜和日復一日的白晝,意志消沉,“自嘆人生皆有定。”然而,事實上命運總是在“有定”中包含着“無定”,漢元帝竟寧元年,南匈奴單于呼韓邪前來朝覲,王昭君的命運無意間起了突破性的變化。王昭君出塞以後,漢元帝依照她的意思,把她的父母兄弟一齊接到長安,賜宅賜田,妥善安置。而呼韓邪自得漢廷絕色美人之後,心中大爲高興,整天置酒作樂,並遣使致送大批玉器,珠寶及駿馬,以報答漢天子的特別恩遇,甚至上書願保境安民,請罷邊卒,以休天子之民。漢宣帝在看了郎中侯應上奏的“十不可”之後,謝絕了他的這一好意。

就在王昭君抵達匈奴王庭三個月後,漢元帝在思念與懊惱的前提下,懨懨病榻,拖到初夏時節,竟在榴花耀眼中崩逝。

第二年,即漢成帝建始元年,王昭君爲呼韓邪單于生下一子,取名伊督智牙師,封爲右日逐王,又過了一年,老邁的呼韓邪去世,這年王昭君二十四歲。

大閼氏的長子雕陶莫皋繼承了單于的職位,依照匈奴的禮俗,王昭君成了雕陶莫皋的妻子。年的單于對王昭君更加憐愛,夫妻生活十分恩愛甜蜜,接連生下兩個女兒,長女叫雲,次女叫當,後來分別嫁給匈奴貴族。

雕陶莫皋與王昭君過了十一年的夫妻生活而去世,這時是漢成帝鴻嘉元年,王昭君已經三十五歲,正是絢爛的盛年,不必再有婚姻的絆系,好整以暇地參予匈奴的政治活動,對於匈奴與漢廷的友好關係,着實產生了不少溝通與調和的作用!

王昭君的兄弟被朝廷封爲侯爵,多次奉命出使匈奴,與妹妹見面,王昭君的兩個女兒也曾到長安還入宮侍候過太皇太后,這位太皇太后就是漢元帝的皇后,她有個著名的侄子王莽,先謙躬下士博取虛名,後玩了一套所謂堯、舜、禹時代的“禪讓制”,奪取西漢政權,建立“新”。可惜匈奴單于認爲“不是劉氏子孫,何以可爲中國皇帝?”於是邊疆迭起,禍亂無窮。

眼看自己創造的和平歲月毀於一旦,王昭君在幽怨悽清絕望中死去,葬在大黑河南岸,墓地至今尚在,在今內蒙古包頭西南五十里的黃河岸邊,據說入秋以後塞外草色枯黃,惟王昭君墓上草色青蔥一片,所以叫“青家”。

王昭君之死:王昭君歸漢不成竟服毒自盡? 第3張

網絡配圖

關於“青家”也另有解釋:《筠廓偶筆》:“王昭君墓無草木,遠而望之,冥濛作青色,故云青家。”《塞北紀遊》上也說:“塞外多白沙,空氣映之,凡山林村阜,無不黛色橫空,若潑濃墨,昭君墓煙垓朦朧,遠見數十里外,故曰青家。”

歷來提到“青家”的詩句很多。如白居易的“不見青家上,行人爲澆酒。”杜牧的“青家前頭隴水流,燕支山下暮雲秋。”

王昭君在歷史上又被稱爲“明妃”,系西晉時,爲避司馬昭的諱,改稱“昭君”爲“明君”,後漸漸有“明妃”一說。

漢代似乎是英雄與美人的故事流傳最多的朝代,而英雄的血和美人的淚大多灑在西域。漢代一共有十三位公主和親遠嫁,除了解憂公主終於在晚年得以還鄉,其餘都默默無聞地作爲政治犧牲品,在邊疆塞外的孤寒裏倍受煎熬,終了一生。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