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項羽和劉邦相比 章邯爲什麼會選擇投靠項羽

項羽和劉邦相比 章邯爲什麼會選擇投靠項羽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4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章邯和項羽,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章邯作爲秦朝最後一個名將,章邯爲什麼會選擇項羽,不選擇劉邦?章邯爲什麼這般選擇?

秦始皇去世後,註定了秦朝的滅亡,李斯、趙高、胡亥三人在沙丘密謀謀朝篡位,擁立胡亥爲帝,隨後逼死了蒙恬、蒙毅、馮去疾、馮劫等一系列名將名臣,胡亥當皇帝的同年,陳勝、吳廣發動了大澤鄉起義,而章邯以一介文臣之身,在危急之下成爲秦朝最後的頂樑柱。

章邯從對抗陳勝部將周文開始,率領秦軍開始了最後的輝煌,將整個黃河以南的反秦起義軍打得七零八落,就連楚國名將項梁也被章邯打敗並殺死,隨後章邯策劃了鉅鹿之戰,率領20萬囚徒軍團與20萬王離的長城軍團包圍了鉅鹿城,同時吸引整個天下的反秦義軍到河北,以圖一網打盡。

項羽和劉邦相比 章邯爲什麼會選擇投靠項羽

沙丘之變

出乎意料的是,在鉅鹿之戰中,項羽打垮了王離的長城軍團,與其他諸侯聯軍一起消滅了20萬秦軍長城軍團,而章邯的20萬囚徒軍團則未遭受重大損失,之後項羽與章邯開始對峙,沒多久章邯就投降了項羽,那麼章邯爲什麼要投降項羽呢?

章邯投降項羽主要有三個原因:

1、趙高弄權與迫害。

章邯第一次率軍攻打周文的時候,當時的皇帝是秦二世胡亥,丞相是李斯,章邯在黃河以南掃蕩反秦義軍時,李斯爲首的丞相給了章邯很大的支持,不斷地增兵、補充軍資,所以章邯才能所向無敵。

但是到章邯打鉅鹿之戰的時候,丞相已經是趙高,李斯已經被殺,胡亥也被趙高所控制,章邯作爲當時秦朝唯一的征戰大將,卻得不到趙高的信任,章邯派出長史司馬欣回咸陽見趙高,以打探趙高對自己的看法,但是趙高不見司馬欣,這很明顯就是趙高不信任章邯。

趙高不僅不信任章邯,還派人追殺司馬欣,這等於是跟章邯撕破臉皮了,章邯作爲在外征戰的大將,還需要秦朝後方提供兵員和糧食,才能繼續打仗,趙高不信任章邯,等於是切斷了章邯的供應,章邯手下還有20萬大軍呢,這個仗叫章邯如何打?

《趙正書》上記載了趙高是被章邯所殺,《史記》上記載趙高是被子嬰所殺,不管趙高被誰所殺,他與章邯之間肯定是有深刻的矛盾,章邯現在必須做出選擇了,要麼繼續服從趙高與項羽作戰,要麼投降項羽尋找出路。

另外,長史司馬欣給章邯說了一番話,把章邯的利益攸關說得清清楚楚的,司馬欣是這麼說的:

趙高居中行事,下面的人不可能有所作爲。如今我們打仗如果能打贏,趙高必定嫉妒我們的功勞;如果我們打仗打不贏,免不了被處死。

這個仗既不能打贏,也不能打輸,那怎麼辦呢?只有投靠項羽。

項羽和劉邦相比 章邯爲什麼會選擇投靠項羽 第2張

趙高

2、章邯的政治地位變得尷尬。

鉅鹿之戰中被消滅的是王離手下的20萬長城軍團,章邯手下的20萬大軍並沒有太大的損失,仍然在鉅鹿之戰後與項羽對峙,王離的覆滅給了章邯巨大的心理陰影,同樣也給了秦軍巨大的震撼,雙方也有交戰,秦軍多以失敗告終。

章邯在此時的政治地位變得非常尷尬,他雖然是秦軍最後的主力,卻不受秦朝中央政府信任,而對面的項羽的也是章邯的敵人,章邯一下子發現全天下都是他的敵人了,趙高是敵人,項羽是敵人,劉邦也是敵人。

章邯得爲自己及20萬秦軍尋找一個出路,從當時的形勢來看,章邯的任何決策都決定了秦朝生死存亡的命運,他可以選擇殺向咸陽,滅了趙高,但他手下多是秦人與關中子弟,不可能這麼做的,這決定了章邯不能充當背叛秦朝的前鋒。

鉅鹿之戰

如果跟項羽繼續打下去,王離就是榜樣,當時的情況是章邯無法打敗項羽,而剩下唯一的選擇就是投靠項羽。

3、章邯私心作怪。

根據史記的記載,章邯不是投降項羽,而是與項羽議和。

《史記 項羽本紀》:章邯使人見項羽,欲約。項羽召軍吏謀曰:糧少,欲聽其約。軍吏皆曰:“善。項羽乃與期洹水南殷虛上。已盟,章邯見項羽而流涕,爲言趙高。

雙方從頭到尾都是訂立盟約, 而不是單方面的投降,這是有差別的,項羽爲什麼要同意呢?因爲項羽糧食不多了,所以就同意了,雙方在洹水南岸殷墟相見,並締結了盟約。

項羽和劉邦相比 章邯爲什麼會選擇投靠項羽 第3張

章邯想封王

而且這裏有一個重要信息,《史記》中是通過章邯手下的秦兵說出來的,是這麼說的:

章將軍等欺騙我們投降諸侯軍。如今能夠入關破秦,當然很好;如果不能,諸侯軍俘虜我們東去,秦朝勢必把我們的父母妻子全部處死。

從這條記載來看,章邯與項羽盟約是欺騙了手下的秦軍,以換取自己的榮華富貴,因爲項羽在這個時候就已經封章邯爲雍王了,章邯已經裂土封王,章邯的這種盟約行爲,實際上就是出賣了所有的秦軍利益,而只爲自己着想,這就是章邯的私心。

而後來項羽在新安坑殺了章邯手下的20萬秦軍,這個信息章邯一定是瞭解的,但是,章邯就這麼眼睜睜地看着跟隨自己南征北戰的20萬秦軍死於項羽之手,而且還安心當他的雍王。

項羽分封天下之後,章邯、司馬欣、董翳三人分別被封爲雍王、塞王、翟王,三人合稱三秦王,劉邦被封爲漢王,項羽之所以這樣分封,根本原因就是讓雍王、塞王、翟王三秦王防止劉邦出關。

但是,幾個月後,劉邦仍然發動還定三秦之戰,當時章邯守的陳倉,一度讓劉邦無法前進,趙衍向劉邦提供了一條可以繞到陳倉背後的小路,劉邦派了一支大軍前後夾擊章邯,章邯大敗,退到好畤繼續與漢軍交戰,再次戰敗,又退守廢丘,最終漢軍用水淹城池攻破了廢丘城,章邯沒有投降劉邦,而是自殺身亡。

與章邯不一樣的是塞王司馬欣與翟王董翳眼見形勢不妙,就投降了劉邦,他倆都活了下來,而章邯卻誓死不降,要了解整個還定三秦之戰足足打了快一年了,章邯有很多時間可以選擇投降,但是章邯就是誓死不降, 這是爲什麼呢?

項羽和劉邦相比 章邯爲什麼會選擇投靠項羽 第4張

劉邦

主要有三個原因:

1、章邯是有傲骨的,不願投降受辱。

前面說過章邯並不是投降項羽,而是與項羽盟約的,這是有差別的,盟約在表面上雙方是平等關係,而投降就是屈居劉邦之下了,章邯顯然是有傲骨的,他在反秦之戰開始前是秦國的少府,幫皇帝管理私人財產的,出自貴族。

而且章邯的軍事能力相當強,在整個反秦之戰中,章邯以一人之力就打敗黃河以南的所有反秦義軍,項梁當年是劉邦與項羽的上司,這也讓章邯心高氣傲,整個天下能讓章邯服氣的也只有項羽了,因爲章邯在鉅鹿之戰親眼看到項羽打敗了王離。

像章邯這樣出身貴族的將軍,就算是投降,也是投降比自己強的人,章邯在還定三秦之戰中是被酈商、曹參、樊噲、周勃這樣的將領打敗的,這些人在當時還沒有什麼名氣,就算是劉邦,在當時也沒跟章邯有過接觸,所以章邯不願意投降受辱。

章邯功勳卓著

2、章邯自知罪孽深重,有內疚感。

項羽在新安坑殺的那20萬秦軍,章邯是有重大責任的,他欺騙了手下的大軍被殺,甚至還有可能在項羽的逼迫之下參與了這事,而20萬秦軍的家屬大多數來自關中,也就是章邯統治區的百姓,這讓章邯根本無法得到百姓的支持。

雖然章邯不是什麼仁慈的人,但內疚之心人皆有知,害死了這麼秦人子弟,章邯自知罪孽深重,估計他晚上睡覺都會睡不好,有一定的負擔,他也怕自己再次投降之後,會成爲秦人的攻擊目標。

因爲劉邦手下很多士兵都是秦人,劉邦的後方是關中與巴、蜀之地,這些地方都是以前秦朝的核心地區。在這事的影響之下,章邯不願意投降,而是選擇了自殺,自殺多少也讓章邯有所解脫。

項羽和劉邦相比 章邯爲什麼會選擇投靠項羽 第5張

章邯罪孽深重

3、天下之大,無章邯容身之處。

章邯在當時從某種意義上說,是一個悲劇人物,與項羽盟約時,章邯是被迫的,秦朝不信任他,他只能選擇投靠項羽,現在如果他再次背叛項羽投降劉邦,就成了項羽的敵人,也成了一個反覆投降的小人,這不是章邯的性格。

章邯不是司馬欣與董翳,他們可以選擇投降,但是章邯不願意,章邯第一次投降,就害死了20萬秦軍,這一次再投降,章邯也不瞭解會有什麼事發生,他也不瞭解劉邦,如果再發生類似的事,章邯也無臉活在世上了,整個天下之大,卻沒有章邯的容身之處,所以章邯只能自殺身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