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演義趣聞 > 筷子是怎麼發展過來的?擺放不對烏紗帽不保

筷子是怎麼發展過來的?擺放不對烏紗帽不保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筷子是我們現在最常用的餐具,但你一定不知道,在古代很多人的命運卻因爲筷子而改變。今天咱們就來講講古代筷子的特殊用法。

商朝時期紂王非常弒殺,就連菜的溫度不對都要殺死廚師,這讓服侍紂王的妲己也非常害怕。有一次妲己發現有一道菜非常燙,如果直接讓紂王吃,估計又要死不少人。妲己靈機一動,就用頭上的金釵把菜夾住喂紂王吃,在這一夾一遞之間菜也就不燙了,後來妲己就叫人打造了一副金箸,這就是最早的筷子。

筷子是怎麼發展過來的?擺放不對烏紗帽不保

網絡配圖

到了漢朝時期,箸已經成爲了主流餐具,但是當時的箸卻只是用來夾菜的,飯還是用手抓着吃,另外現在兩個人同時夾菜根本就沒有什麼忌諱,但漢朝卻不能這樣,因爲這個動作跟當時收納骨灰的動作相似,非常不吉利。

唐朝的時候,箸又出現了一種新功能,那就是占卜。當時用箸占卜非常流行,很多人解決不了的難題,一般都要拿筷子來算算。

筷子是怎麼發展過來的?擺放不對烏紗帽不保 第2張

網絡配圖

到了宋朝,箸搖身一變,成爲嫁妝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陪嫁箸寓意着小夫妻成雙成對,永不分離的意思。值得一提的是,宋朝人吃飯和現在吃西餐一樣,一邊是扁勺,一邊是筷子左右開工。知道後來南宋大儒朱熹說了,作爲一名紳士,應該只用右手吃飯,也就是拿勺子時一定要放下筷子,拿筷子時一定要放下勺子。放下的筷子和勺子都要放在筷枕上防止弄髒。

明朝之後的箸叫做快兒,這總算和筷子名字搭上邊了。另外明朝之前的筷子的形狀多種多樣,但到了明朝方頭圓身的筷子成爲了主流。方頭圓身一方面代表了天圓地方和天長地久,另一方面方頭筷子放在桌上更加穩定。而且當時怎麼放筷子也是有講究的,明朝的時候有一位官員跟朱元璋吃放的時候拱箸,也就是把筷子橫着放,就被定罪大不敬,連官位都丟了。

筷子是怎麼發展過來的?擺放不對烏紗帽不保 第3張

網絡配圖

清朝時候,宮廷裏很多重要人物用餐時,都要用銀筷子試毒,因爲古代下毒一般用砒霜,而古代砒霜純度不高,裏面還有大量硫化物。硫化物與銀器接觸,就會在銀的表面產生一層黑色的硫銀,如果換一種毒,銀器也就驗不出來了。

另外在清乾隆年間,清音這種曲藝開始流行起來,而它的伴奏樂器竟然就是餐桌上的筷子和竹板。西餐的刀叉是13世紀以後發明的,在那之前西方人吃飯直接上手,而筷子這種三千年前的古老發明,直到今天,卻依然是中國人用餐的利器。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